一堂特殊的課
北京三里屯蘋果旗艦店裡,寧兵正在講一堂特殊的課。
大螢幕上是清代畫家徐楊繪製的《京師生春詩意圖》區域性。這是一張在中國藝術史上相當重要的繪畫,它把中國的散點透視畫法和歐洲的焦點畫法相結合,透過鳥瞰形式描繪了清代北京城的全貌,以中軸線所貫穿,外城、內城、皇城、紫禁城的四重城,呈現出栩栩如生的人文畫卷。
“對於故宮這樣一個複雜的建築群,如何進行快速的解讀?”寧兵以舒緩的語速娓娓道來,“我們可以藉助國畫的‘三遠法’來觀察和思考故宮所體現的中國傳統美學。”
所謂三遠法,指的是平遠、深遠、與高遠。在專業中國畫領域,它們體現出創作和欣賞時的層次、深度與變化——結構的疏密產生層次(平遠),曲折的美學讓空間更加豐富(深遠),透過對視線的控制產生變化的體驗與情緒(高遠)。寧兵介紹,故宮建築相當完整地體現了中國哲學對於空間的理解和審美的取向。在此之後,他又補充:“如果大家對遊戲設計有認知,這其實很像日本著名設計師宮本茂的‘箱庭法’,當兩個空間發生意外的碰撞或融合的時候,就會產生體驗上的變化樂趣。”
以故宮為主題的《元夢之星》地圖裡設計了與現實同款的“打卡點”
寧兵是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同時也是遊戲工作室負責人、數字媒體藝術數字生活方式方向負責人。將文化特色融入遊戲設計,是他在學生們面前講述過、實踐過許多次的課題。但即使如此,今天的課也顯得格外與眾不同:臺下坐著的不是大學生,而是一起逛街的情侶、帶著孩子的一家人,甚至還有因為一時好奇而停下腳步的路人。
這是《元夢之星》加入蘋果“Today at Apple”新春系列活動的一環。寧兵教授邀請北京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內負責環境設計系教學工作的高華老師一起參與設計課程內容,以傳統文化中空間營造的角度,向更多普通人介紹遊戲中虛擬建造的文化溯源。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如何將中國古典美學元素變成一張張好玩的UGC地圖。對他來說,這樣的講述可以出現在街頭、商場,和普通人的生活與興趣更近的地方。
他們都是為了《元夢之星》而來。
寧兵在“Today at Apple”活動中,為人們介紹中國傳統美學中的建築、色彩與民俗
一張好地圖是如何製作出來的
寧兵自己也玩《元夢之星》。課程進行到最後一個環節,主辦方安排現場聽眾一起體驗遊戲中的故宮UGC地圖和闖關競技模式,寧兵也舉起手機掃碼參加。
對於寧兵而言,《元夢之星》不僅是一款好玩的派對遊戲,也不只是閒暇時間的消遣。寧兵說,他有一些學生已經成為《元夢之星》UGC簽約作者,這些學生普遍成績好,有明確的職業目標,想把UGC作為進入遊戲行業的預演——如果做得成功,被廠商看到,很有可能成為撬動他們職業生涯的第一根槓桿。
事實上,不僅學生,高校也將UGC作為遊戲相關專業的實用工具之一。“學校的目標是培養專業遊戲設計師,而遊戲要面向玩家才可以看出實際問題。”寧兵說,高校會主動選擇UGC創作工具,比如《羅布樂思》和《我的世界》,用它們來實現一些基礎的構想,作為正式作品的“測試”,交給玩家驗證。
線下活動中,不少家長支援孩子來聽一堂有意義又有趣的課程
具體到《元夢之星》,它的編輯器以“虛幻引擎”為基礎,又比“虛幻引擎”易用許多。寧兵說,《元夢之星》UGC有更多基礎模式,可以用來快速搭建起模型,推送給數量眾多的玩家,明顯縮短了創意被玩家評價的時間,提升效率。而在《元夢之星》的UGC框架下,某個作品做得好,也可以成為獨立產品,作者甚至可以盈利。
與此同時,作為一種文化產品,遊戲可以適配不同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與主題,其中自然也包括傳統文化。寧兵說,之所以選擇《元夢之星》UGC地圖向普通聽眾們講述傳統文化與風俗,一方面是因為北京服裝學院一直專注中國傳統服飾文化和時尚美學融合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元夢之星》自上線以來在遊戲內容、UGC編輯器方面對傳統文化傳播的引導。這種將傳統美學與遊戲語境相結合的做法,很容易受到年輕人喜歡。
在課程中,寧兵開啟一張UGC地圖《青花映月》,用地圖中的場景與“三遠法”一一呼應:“玩家經過的幾段路線在山谷裡曲折蜿蜒,可以看到不同的景緻,這種空間關係映照了‘深遠法’;當我們乘坐蝴蝶飛向終點,空間的層次在眼前一一呈現,就像是‘平遠法’;而當我們透過傳送點達到開闊空間,近處有梅枝,遠處有亭臺樓閣,很接近‘高遠法’描繪的空間體驗。”
《青花映月》中的場景可以與國畫中的“三遠法”呼應
因此,寧兵向臺下的大小聽眾們總結,一張《元夢之星》地圖創作的邏輯是什麼樣的:先找到主題,決定地圖場景,透過IP、色彩肌理把概念固定,再按照分割槽、動線、元件等方面完成建造過程。
作為遊戲研究學者、遊戲設計師,寧兵能夠熟練地將這些創作整理成一套體系;而作為玩家,他也知道,許多作者創作出優秀作品,往往更依賴靈感、興趣和熱情。
熱愛創作的人們
“我其實是喜歡周杰倫。”小吆西說。她是地圖《青花映月》的作者,一個爽朗的吉林女孩。
小吆西從內測開始玩《元夢之星》。朋友知道她一直喜歡做圖,就直接邀請她來玩。進入遊戲後,她嘗試過排位、“狼人殺”等等玩法,但最喜歡的還是做圖。到現在,她的賬號只打到黃金等級,卻已經發布了9張地圖,在遊戲中擁有4萬多粉絲和14.7萬點贊,僅《青花映月》一張圖,就有將近20萬次遊玩數量和7000多贊。
小吆西的大部分作品都以國風為主
對於小吆西來說,做出《青花映月》可以說是偶然,也可以說是興趣——因為喜歡周杰倫,她想把他的歌曲《青花瓷》中的幾句詞做成地圖,然後去網路上搜索了真正的青花瓷圖片與資料。
“我瞭解得也不太多,但看到那些盤子、罐子的圖片,就有種很激動的感覺。”小吆西說,“它的配色真是太好看了。”
確定題材之後,小吆西的製作速度其實很快,兩三天就可以完成一張質量頗高的圖,遇上“需要研究”的時候,也不過四五天。
《元夢之星》UGC編輯器中的元件成為她一部分靈感的來源。“編輯器裡有一種自帶的雲朵元件,特別適合歌詞裡‘天青色等煙雨’那種霧濛濛的感覺,我從那個雲裡得到了不少靈感。”小吆西說,除此之外,編輯器中的元件和功能也給她提供了許多方便,“不少元件可以直接使用,不用從頭開始手捏一棵樹——當然也有手捏的時候,但那些都是比較複雜的操作,比如用樹枝做成草地,石頭做成雪景之類。總的來說,做圖的效率還是很高的。”
在《元夢之星》更新後的UGC編輯器裡,許多原本需要手動除錯的效果也可以自動生成了
像小吆西這樣喜愛國風、傳統文化主題的創作者,正好趕上了《元夢之星》的風口。自上線以來,《元夢之星》編輯器每次更新都會將國風元件、動作、特效作為明確的重點,而在鼓勵UGC創作的比賽方面,首賽季即有數量眾多的國風地圖獲得推薦與獎勵,新賽季“山海奇遇”更是直接以國風、幻想作為主題。
“澱粉腸”同樣是首個賽季中的優秀作者,她的《夢迴樓蘭》收穫了11萬遊玩量和將近9000贊。身為遊戲中的一名“高階造夢師”,她對國風內容的喜好源於家庭的影響。
由於母親長期研究中醫,澱粉腸從小就與許多“古風”濃厚的詞語打交道。等到她長大,成為遊戲玩家,她對那些競技性太強的遊戲也不太感冒,而是更喜歡輕鬆的氛圍。《元夢之星》剛好符合她的口味。
在內測開始之前,《元夢之星》曾經面向所有玩家展開“造夢師招募”,擁有地圖創作經驗的澱粉腸也報了名,獲得了內測資格。進入遊戲,在完成新手任務之後,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開啟編輯器。
許多作者都是從內測開始在《元夢之星》中創作的
“我把每個部分都看了一遍,想找一找有什麼樣的元件可以用。”澱粉腸說,“(內測時)UGC裡面更新的東西就已經很豐富了。後來,我看到了裡面有荷花、荷葉的素材,就用它們做了第一張國風地圖《蓮》。”
《蓮》在內測時期獲得了不少好評。遊戲公測後,澱粉腸將它暫時下架,她說,未來可以將它做得更精緻些,再發出來給更多的人玩。
由於學的是美術專業,後來,澱粉腸把關注重點放在了傳統文化裡的顏色上。她最早接觸到傳統顏色是透過唐卡,同樣是出於興趣。她瞭解到,中國傳統顏色大多是使用礦物、植物製作的,與當下人們經常使用的顏色有所不同。
她把自己理解的傳統色彩放進了《夢迴樓蘭》裡。這是一張以藍色為主體的地圖,靈感是國畫中的青綠山水畫。“這種藍色會分成許多層次,有不同的深度和亮度,還包括一些閃光點。把這些做進地圖裡,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層次。”澱粉腸說,“在國畫裡,我們可以根據顏色的深淺去判斷山的形態,遊戲裡也可以這麼做——《夢迴樓蘭》裡最遠處的山,我是用雲來做的,它呈現出的效果最好。”
《夢迴樓蘭》裡,作者澱粉腸使用了許多傳統色彩
為了還原傳統色彩,她在遊戲自帶的色板上一遍一遍地手工除錯。她覺得,未來遊戲官方可以增加一些各種風格的色板,比如傳統色板,就可以讓像她一樣的作者更方便地選擇。
在寧兵的課程中,“色彩美學的東方意象”也是重點之一。寧兵認為,色彩是時尚的重要風向標,每年都有許多時尚趨勢研究機構釋出當年的流行色,但它們有許多出自西方的話語權。隨著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研究和整理,中國的色彩譜系在時尚中也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中國色彩美學最獨特的特徵,在於注重色彩的調性與感受。透過與具體物件、時令變化相互關聯,傳統色彩的譜系可以自然而然地喚起人們思維、情緒的變化。寧兵再次使用了《青花映月》中的青花顏色作為例子——“青花”是傳統色彩裡非常有代表性的色譜,包括竊藍、監德、蒼蒼、群青等一系列濃淡不同的青色。在《元夢之星》UGC地圖中的應用,可以視為一種文脈的傳承。
傳統色彩譜系在《元夢之星》地圖中的應用十分自然
身為專業研究者,寧兵對玩家與UGC創作者的期待是“明來處,知去處,曉歸處”。他總結,在大部分遊戲中,玩家與UGC作者實際上都是分層的,愛好和興趣本身已經相當重要,在這個基礎上,能夠確切知道國風元素的來源,使用編輯器環境正確復刻和合理創作,同時容納自身的情緒、熱愛與體會,打動玩家,引起共鳴,就已經難能可貴。
至於其中體現的傳統文化要素是否100%“原汁原味”,其實不必太過糾結。“遊戲是一種情緒價值,沒必要一味追求功能性。當然,在歡樂的同時能寓教於樂就更好。”寧兵相信,一類題材的作品數量多了,自然會誕生文化性、遊戲性俱佳的精品。更重要的是,作為商業產品,遊戲還要面臨市場選擇,在市場中,每個創作者的思維實際上都與文化有著緊密關聯,與更多不同的文化互相碰撞,保持新鮮感,對傳統文化的發展也有好處。
在許多作者製作的國風地圖裡,場景、色彩、氛圍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玩法則更多是遊戲自帶的競速、跳躍。“棲”則在玩法設計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主打多人競技的地圖《巨龍對抗賽》。圖中,高山、流水、古塔錯落有致,建築邊緣被鑲上了彩色燈條,一條閃著霓虹色的賽博中國龍盤旋其上,玩家被分為8v8的兩個小隊,相互對戰決出勝者。
在更多元化的玩法中,國風元素也足夠吸引人
《巨龍對抗賽》源自直播平臺的邀請。棲說,直播平臺會給像她這樣的地圖作者釋出一些需求,根據主播們擅長的方向做出合適的圖。當時,一位主播說自己擅長射擊遊戲,她就為對方“量身定做”了一張競技地圖。
除了玩法之外,直播平臺對於場景沒有固定要求。棲就將自己喜愛的“國風加賽博”做了進去。一方面,視覺效果非常好,很能吸引直播間觀眾的注意;另一方面,她也在其中投入了許多細節——在地圖裡相互剛槍的玩家和直播間的觀眾可能未必注意到,但她認為,越是細節,越能體現真正“國風”的氛圍。
“比如屋頂。編輯器裡自帶的屋頂是平的,直的,但傳統建築的屋頂都是有弧度的。所以我會先搭出架子,再用瓦片一點點填補上。”棲說,她對細節看得很重要,“不止屋頂,還有榫卯、柱子、牆、窗戶上的紋飾……如果你用心去做,一眼就能和自帶元件看出差別。”
屋頂的弧線需要作者手動除錯
1個月,數千萬張地圖
從內測以來,UGC就一直是《元夢之星》的建設核心。從“10億造夢計劃”中的“千萬星合約”,到運營過程中對不同型別作者、作品的支援和獎勵,再到像寧兵這樣的專業教育者、像小吆西、澱粉腸、棲這樣的國風UGC作者,還包括Today at Apple活動觀眾席上的普通人們,幾乎人人都可以在《元夢之星》的小小元宇宙裡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葉輝是《元夢之星》UGC運營負責人。他經歷了《元夢之星》UGC從內測、上線到持續更新的全過程,也見證了它的成果。根據不久前《元夢之星》主創團隊釋出的公開信透露,遊戲上線後不到1個月時間裡,註冊使用者數量超過了8000萬,使用者創造的地圖已經達到數千萬張。
《元夢之星》UGC運營負責人葉輝(左)向參加Today at Apple活動的觀眾介紹遊戲與UGC生態
在葉輝看來,做UGC運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的事,因為UGC有著獨特的魅力——
作為運營人員、服務者,他們會與創作者一起成長。
作為玩家,他們可以身臨其境地體驗作者的故事。與圖書、影視劇等形式不同,遊戲不是在“看別人的故事”,而是“親自體驗一個故事”,透過場景、音樂和巧妙的關卡設計,優秀的地圖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體驗作者想要表達的喜怒哀樂。
作為文化的熱愛者,他們還能發現,許多創作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在娛樂中學習。為了讓這些創作者的點子和創意得以實現,每個賽季,《元夢之星》都會舉辦各種型別的主題賽事,激發人們的創作靈感。目前,遊戲中已經產生了非遺傳承、航空航天、文旅等多個題材的作品。
《剪影匠心》,一張以非遺技藝剪紙為主題的地圖,教會人們剪紙的工具以及剪紙的三個步驟
“使用者創造內容的空間是無限大的,毋庸置疑,我們給予這些創作者的激勵投入也會是無限大的。”葉輝說。
寧兵同樣認可《元夢之星》在UGC運營方面的舉措:“我們能看到《元夢之星》每個賽季都有對傳統文化內容的鼓勵,這其實就是一種引導,有點PUGC(專業使用者生產內容)的感覺。它們與作者的個人興趣結合起來,既有定點,也有散點,相互觸發,相互支撐——這就是一種生態。”
而在未來,《元夢之星》的UGC生態還會觸及更多領域。早在去年12月2日,《元夢之星》就公佈了全國高校合作計劃,如今,全國高校遊戲創意大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而這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由一款遊戲獨自舉辦的高校創作賽。根據介紹,《元夢之星》全國高校遊戲創意大賽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工作委員會(遊戲工委)、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高校計算機學會)指導,中國傳媒大學、澳門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11所高校共同參與其中。
《元夢之星》全國高校遊戲創意大賽正在進行
持續生長的UGC生態
“山海奇遇”新賽季、春節新版本……隨著地圖編輯器功能的持續升級,《元夢之星》的UGC生態還在拓展。
寧兵與他的學生們正在準備參加《元夢之星》全國高校遊戲創意大賽。在他看來,UGC可以成為高校與遊戲行業之間的聯動空間。“產業對於產品有商業化的標準,比較重視安全與創意的平衡。而學生們永遠年輕,總能體現出這個代際的創意與想法,不像行業那樣有壓力。高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創意、公益和獨立遊戲的‘試驗場’。”
不止他們,在全國高校遊戲創意大賽的3個參賽方向中,越來越多的高校學生們展示著豐富的想象力。人文賽道中,山西大同大學的“切特”創作出了《謫仙李白》,描繪了大詩人李白波瀾壯闊的一生。科普賽道中,玩家已經可以玩到《星際探索(和平號)》,這張地圖由復旦大學學生“葫蘆老六”創作,對和平號空間站進行了高度還原。
航天也是創作者們喜愛的題材之一
自由賽道上,學生作者們首先瞄準了即將到來的春節主題。江南大學學生的《大家一起包餃砸》《潮起故城》,中央民族大學學生的《福啟新歲》《“糖”文“畫”》,吉林藝術學院學生的《歡鬧元宵》,中國美術學院學生的《一夜魚龍舞》,從各地區文化、節慶習俗中選出了最有代表性的幾個側面,成為“幅員遼闊,底蘊厚重”的生動註腳。
事實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注意到了《元夢之星》的UGC生態,並且對它表示了肯定。就像蘋果選擇在新春活動中與《元夢之星》展開合作一樣——這是Apple零售店在此領域唯一一次與遊戲合作。在《元夢之星》獲得App Store 12月編輯精選、App Store首月2次Today Story推薦之後,這樣的合作有了更深度也更豐富的趨勢。
從國風、傳統文化與UGC創作的關係,我們能夠看到《元夢之星》這個優秀的、富有開創性的UGC生態是如何運轉起來的——創造一個讓創作者、玩家、專業研究者和更多領域的人都能融入其中,同時不斷自發創造優秀內容的世界。它自身在不斷發展變化,同時又與其中所有的內容共同成長。讓每一個因為《元夢之星》而來的人,都能收穫屬於自己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