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此內卷的時代,雞娃父母可想過,被雞的孩子未來會怎樣?不妨看看北京第一代被雞的孩子現在是什麼樣,95後的王食慾就是典型例子。
在和景芳的直播對談中,王食慾以自己的被雞經歷告訴大家,生涯教育要優於知識教育,也給出了具體的操作方法。對那些在學業考試中有壓力、拼不贏的孩子,她也有話要說。
她還以年輕人的獨特視角來印證:一些不上班的年輕人也能活得很好。這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撼動80後父母心中根深蒂固的觀念“考不上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就不能有好生活”?
教育要面向未來。在這個多變又不確定的時代,多看看年輕人的活法,聽聽他們的想法,對我們教育孩子大有裨益。
本文是景芳和王食慾的直播對談精華整理。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童行書院(ID:tongxingplan) 。童行書院是為3-12歲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教育的課外學院,致力於成為兒童通識教育的引領者。
嘉賓介紹
王食慾,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倫敦大學學院文化研究專業。閱讀、網易人間工作室、愛奇藝文學等平臺簽約作家。
王食慾畢業於北京四中“道元實驗班”。自中學時代起,便經常遊學歐美。本科以全國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研究生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專攻教育與文化研究領域。回國後開始從事寫作工作。目前已有多部作品獲得獎項並售出影視版權。
我的成長經歷&
神奇的北京四中實驗班
1.失敗的小升初選拔&初中自雞&高分低報選藝考
我經歷的小升初是一個非標準化的小升初,取消了統考,不知道學校到底是靠什麼標準來招生。當時身邊所有人都在著急讀書。我從三四年級就開始上培訓班。
小升初選拔失敗後,我去了一所私立初中,繼續上培訓班補習。學習的間隙會發展一下自己的愛好,搞點創作什麼的,就這樣高中進了北京四中的一個實驗班。
到了高中以後,我有了自己喜歡的電影方向,高考就自然而然放棄清北選了藝考,考北京電影學院。
2.北京四中實驗班的新型教育模式
這個實驗班不看學生成績,看的是學生的差異化表現,招的是在某一領域有著特殊愛好或者特長的學生。比如有些同學喜歡搖滾樂,就自己組建樂隊,甚至中間休學了一年跑到其它學校學音樂製作。有的同學喜歡公交車設計,就只設計公交車。我自己是因為愛好寫作,也發表了一些文章,有了這個特長才被選中的。
學校一週有兩個半天不上課,沒課的時候學校會給你介紹校外導師,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深入學習。學生可以全校選課,比如高一的學生可以去高二插班上課。整個學校一共10年的歷史,現在因為生源問題,幾乎算是停辦了。
那些年上的培訓班,有效嗎?
我大概從三四年級開始就不斷去上學科類的補習班,一般沒有周六週日,期末考試前就已經把寒暑假的補習班全都安排好,從早上到晚。當時我是很不理解的,每天都在學重複的內容,不斷刷題,而且是重複的例題,很煩躁。最後小升初選拔失敗。
到了初中,覺得自己努力的方向不能只是學習,要全面的卷,就會主動找補習班上。初中那三年是非常依賴補習班的,我自己也是在拼命地學習。
上了這麼多年培訓班,花了這麼大價錢,初中三年的補習班對我是有效的。因為當時學生良莠不齊,老師教課要顧及全班學生水平,所以我在學校學不到知識,就只能靠課外補習班。最後成績還不錯。
但補習班的老師畢竟不是學校老師,不會去管理班級秩序,更多的只是知識教育。很多小孩不學習去談戀愛,課堂上都抱上了,老師也不管,只是講題。這種補習班倒不一定是大部分家長該選擇的東西。
上補習班我倒沒跟我媽有多少衝突,因為是我自己想上的。我們之間處得像閨蜜。
600多分成績報考300多分學校:
為何不選清北選藝考
考600多分去考300多分的學校,我父母覺得我瘋了。但我當時非常喜歡電影,在選學校之前,我先做的事情是選專業。而電影專業課程比較好的自然是北京電影學院,而不是北大清華這種綜合類的院校。所以我順理成章去參加了藝考,又順理成章地進入導演系。在我看來這是個邏輯鏈完美的選擇。
給家長的話:
生涯教育要優於知識教育
(1) 勸告:父母不要想著自己給孩子做生涯規劃
家長會有這樣的心態,你很喜歡一個東西,但你先別做,等你先考個什麼金融之類專業,賺了錢之後想幹嘛幹嘛,這種“曲線救國”在我看來是浪費時間,因為如果一個人不喜歡一件事情,他是幹不好的。
現在很多都是父母給孩子做生涯規劃,我覺得選擇權最後還是要在孩子手裡。
我在電影學院遇到過非常多半路出家的學生,讀完大學後發現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於是重新高考,來電影學院讀書。很多人已經30多歲甚至40多了。
所以家長不要太執著於讓孩子去考一個熱門或者是看似有前景的專業,而是先廣泛帶孩子去探索一下、體驗一下各種各樣的人生渠道,不見得哪個渠道就走得不好。
因為金融、計算機這類大眾型專業,只是說能讓孩子有口飯吃,但是這個飯碗能端多久,誰也不清楚。與其讓他在變動的道路上做不喜歡的事情,為什麼不讓他在變動的道路上做喜歡的事情?所以我覺得生涯教育要優先於知識教育。
(2) 解惑:孩子能否以喜好安身立命
如果孩子喜歡某個方向並以此為生,我認為這比考一個普通的985或者一本學校的什麼金融行業更可以安身立命。
父母有很多時候不要認為自己的選擇比孩子更明智,孩子才知道什麼是他想要的,什麼是適合他的,早點讓他進入他想要的領域學習,他真的就少走好多彎路。現在很多的年輕人之所以在家躺平不工作,那是因為他從來沒有選擇過自己喜歡的人生。
(3)平衡:成績&發展愛好
家長會覺得孩子的成績必須得夠好,能夠進入好學校,然後才能選擇他的興趣愛好。
學習成績是重要的,它是一個基礎,不能太差。但不是說憑著考得差不多的成績,他的人生就穩了,還是需要找到他人生的發展方向。他願意在這個事情上面花時間精力,不斷做提升的,這才能讓孩子未來走出一條他自己的路。要不然我們看現在好多這種現象:孩子成績不錯,上了個不錯的學校,畢業後依然很迷茫。
對大部分孩子來講,最保險的方式我倒真不覺得是去卷一個學科教育的成績,而是儘早發現孩子的專長是什麼,然後培養他的專長。這才是一個保本的事情。
與其你去擠獨木橋,不如趕緊去找自己的賽道,在自己的賽道上走下去,你的小孩才能儘可能去擺脫這種內卷的焦慮。
(4)建議:學業壓力大,拼不贏的孩子,你可以這樣
如果孩子因為學業競爭壓力,身心都受到了困擾,不如給他一段調整的時間。可以去補習一下知識類學科上的東西,或者讓他去嘗試發展自己的愛好,可能家長不太能接受,但從長遠看,這是對孩子有利的。因為只有身心健康了才有後面的一切。
其實很多孩子將來要解決的問題是吃飽喝足後的問題,如何在精神上得到滿足,而不是怎麼吃飽喝足的問題。因為這個社會寬容度很高,即使沒有一技之長也不會吃不飽飯。
很多家長心裡恐慌孩子將來沒飯吃,是因為自己是從匱乏年代成長起來的,受到了觀念的侷限。並不是上不了好大學沒有好工作,就不“穩定”,吃不上飯。
(5)年輕人視角:上班並不穩定,不上班也能活得很好
首先大家要糾正一個觀念,上班是不穩定的。就連有編制的工作都是不穩定的,因為現在都在縮編。以前我們以為“我努力我成功”,“我穩定我幸福”,其實這種穩定性根本沒有了。
我身邊很多大廠的朋友,可能一個月能賺兩三萬,但這個錢拿不了幾年就被裁了。所以現在年輕人最恐慌的是35歲就沒工作這個事。
真正能夠長期擁有一份職業的人,往往是有一技之長的人。
我身邊有很多不上班的年輕人,他們在從事你難以想象卻又挺合理的工作,並不比上班賺的少,而且這個才是真正的穩定。因為你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就算今天老闆換了客戶換了,還是很穩定。
比如有個大廠朋友出來後在幫別人遛貓遛狗,還有了兩個員工;還有個在倫敦學設計的朋友,之後找不著工作,就開了個小店幫人設計logo,一個月也不少賺;我還認識一個程式設計師被裁了後,開始接美國程式設計師外包的活兒。
如果有善於發現需求的眼睛,其實生活中到處都是商機。除此之外,自己的愛好也是最大的驅動力。有兩個做美瞳的女孩子,生意做得很大,還會自主研發各種各樣的美瞳,活得風生水起。
(6)訣竅:發掘愛好和一技之長的另類辦法
對青年人來說,網際網路是很好的老師,你可以在上邊看到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去嘗試。
我有個表弟,他尋找自己愛好的方式是某站。比如想要了解潛水,就去上面看20個潛水影片,以達到對這個行業的瞭解。
對於孩子們來講,一方面可以在家長指導下去接觸一些課程,瞭解到一些不一樣的生活方式。
如果經濟條件不允許,我的建議是,讓孩子刷某音。因為某音上什麼職業的人都有,可以看到各行各業的事情。多刷一刷,家長提前幫忙篩選一遍,看你家小朋友對什麼行業感興趣,確定好方向後,就可以往這方面進行培養。不要總把短影片視為洪水猛獸,家長保持開放的心態,讓孩子多接觸這個世界,反而會從中發現孩子的興趣。
--------End---------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
【童行書院(ID:tongxingplan)】由世界科幻雨果獎得主郝景芳發起,涵蓋科學、人文、藝術、思維4大學習領域,為3-12歲兒童提供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通識啟蒙課程,透過探索型跨學科融合學習,讓兒童思維寬廣,思考深入(think big, think deep)。
童行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
長按關注 一起童行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