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飛魚 責編 | 陳輕輕
來源:武志紅(ID:wzhxlx)
最近,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電影《好東西》刷屏?
它剛一上線,豆瓣評分就衝到9.1。
實不相瞞,我不但二刷、還跟身邊好友安利了個遍。
影片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
導演不僅用輕盈、溫柔的姿態看見、包紮好了很多女性在生活中的傷口;
她還塑造了一個特別有生命力、活力的小孩角色——王茉莉。
“月經又不是屎,有什麼髒的?” “你的眼淚也很好吃” “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我可憐嗎?”
以上金句,都出自她之口。
在這部電影裡,我們能看到:
一個對小孩更友好(也是對每個人都更友好)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
以下含大量劇透,尚未觀影的朋友,閱讀需謹慎~
王茉莉,9歲、王鐵梅的女兒。
她就讀於藝輝實驗小學,是一個單親家庭小孩。
看到這裡,大部分人第一反應會是:這孩子可能有點缺愛。
實際上呢?
茉莉在新家牆上畫畫,前來幫忙收拾的爸爸看到了想制止,媽媽卻隨她畫; 茉莉不想學才藝,說自己喜歡當觀眾,鐵梅說:我覺得當觀眾就挺好,咱不想學就不學; 聽到有同學欺負茉莉,馬上打電話找老師,還說:”這孩子敏感,我不護著她,誰護著她。“
沒有掃興式/控制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來自媽媽鐵梅的鼓勵和支援。
總體來說,茉莉是個「基本不缺媽媽愛」的小女孩。
但正如一句非洲諺語所說,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養一個孩子需要舉全村之力)。”
一個孩子的成長,總會有媽媽照顧不到、能力有限的地方。
更何況,鐵梅不僅是個單親媽媽、還是個事業型女性;
她剛加入一家公司擔任主編,工作任務量並不輕鬆。
平常如果自己下班晚,她會讓茉莉去到其他同學家,而這裡就有喜歡欺負她的同學張家新。
她並不知道,女兒老是被校樂隊老師喊去當鼓掌的觀眾,沒有上臺的機會……
在茉莉生活當中媽媽沒有參與的那一面,是有霸凌、有權威壓制、有不被看見的。
所以即便鐵梅再怎麼誇自己的女兒寫作好,她都不以為然。
正如她在作文裡透露出有點悲觀的意味:
“我決定不再幻想,我不是什麼富二代,也沒什麼特長……”
這個時候,另一個女主小葉,闖入了她們的生活。
小葉是個年輕的樂隊主唱,年齡不超過30歲,住在茉莉家隔壁。
因為鐵梅幫她擺脫過陌生人的深夜跟蹤、還幫她家通了廁所,獨居的她很快就跟這對母女熟絡起來。
可能是為了表達鐵梅對自己幫助的感謝,也可能是為了彌補自己小時候不被愛護的創傷,
看到眼前這個小女孩,小葉幾乎是下意識地就承擔起了茉莉另一個媽的角色。
她會在鐵梅忙碌、力有不及的時刻,頂替上去; 帶茉莉吃冰淇淋、叮囑她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玩; 知道張家新欺負她後,就把茉莉帶去樂隊玩,鼓勵她“你怎麼打鼓,女孩就怎麼打鼓”;
影片中不同的角色,特別是女性們,共同編織成了一張網,接住了這個小孩。
茉莉寫的那篇悲觀作文,語文老師卻給她打了高分,稱讚她的寫作天賦,還讓茉莉當語文課代表;
與此同時,老師的關心還更加細膩。
她把這篇文章私下發給了鐵梅,大致是為了讓媽媽多關注孩子最近的動態。
而電影裡的其他男性角色,雖然不太給力,也盡到了陪伴責任。
媽媽的曖昧物件小馬,陰差陽錯成了茉莉學打鼓的老師;
茉莉的爸爸也定期帶她出去吃出去玩,盡到基本的陪伴角色。
正是這張網的存在,讓茉莉身處的環境,也逐漸更友好和安全。
這意味著什麼呢?
她跟大人相處可以是平等的。
所以,當爸爸在她面前邀功:“你小的時候,都是我在帶的。”
還跟她說,其他人的爸爸都不這樣時,
茉莉馬上懟回去,戳破了這個謊言:“爸爸,我是你親生的嗎”、“那這些不都是你應該的嗎?”
她也能在外界聲音裡,分辨和確認自己的聲音。
當校樂隊再次排練時,茉莉第一次鼓起勇氣說:“老師,我不喜歡一直在臺下鼓掌。”
這是茉莉自身的成長,她從周邊人那裡汲取力量、依靠自己去解決問題。
而這種力量來自媽媽鐵梅、小葉、語文老師每一次微小的看見和鼓勵……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對權威的拒絕,是自身邊界非常大的確認。
它意味著,孩子可以在權力面前,明確地表達自己喜歡/不喜歡什麼。
她的生命力,就可以儘量不被破壞和汙染。
於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茉莉,保留有奇妙的想象力和愛他人的能力。
裡面有場封神的戲,是小葉讓茉莉戴上耳機,猜媽媽做家務時的聲音取樣聲。
她天然地做了靈動、浪漫而詩意的想象——
那些是飛船啟動、是熊貓吃竹子、是海豚跳到大海里、是岩漿、是龍捲風的聲音;
其實就是媽媽鐵梅修空調、擇菜、洗彩椒、下廚炒菜、吸塵器工作的聲音……
就如網友 @205號居民 所說:
“那些預設的瑣碎小事被放大,被賦予,每日都在重複但依舊被忽視的家務活裡容納了一整個世界那樣壯闊波瀾的聲音; 你聽,女性的聲音被聽見其實是一件浪漫美妙的事。“
茉莉不僅聽見了這些日常細節中,媽媽給她的愛,也主動跟媽媽表達愛意。
她會突然抱住鐵梅,說:媽媽,我好愛你啊。
而小葉也因為茉莉的看見,被深深治癒了。
別看小葉表面活潑明媚,但其實是在一個破碎的原生家庭里長大:
爸爸家暴,媽媽從來沒有誇獎過她; 媽媽曾因為瞪著眼睛被爸爸打,自己也被媽媽嫌惡,因為她長了雙極像媽媽的眼睛。 初來月經時,她不小心弄到沙發上,就被媽媽罵; 自此小葉想靠吃藥控制自己不來,導致月經紊亂……
長大後的小葉,有點討好者傾向,在關係中容易扮演一個「愛的尋覓者」角色:
她會因為房東給自己送青團、月餅,就同意了對方多收房租的要求。
她有點戀愛腦,很難分辨什麼是真的愛,跟小胡約會,只因為對方特別會誇自己……
當小葉提到自己因為小時候來月經被媽媽罵時,茉莉會安慰她:
“血又不是屎,怎麼是弄髒呢?”、“這世界上有一半的人都在流血。”
當小葉提及媽媽不喜歡自己的眼睛時,茉莉認真看著小葉對她說:
“你的眼睛很美很亮,我喜歡你看著我,怎麼盯著我看都沒事。”
但正是因為各自知道對方的脆弱,吵架時,也扎的更狠。
電影裡,這三個女主大吵了一架。
當小葉像陷入創傷反應一般,馬上蹲下來跟茉莉說:是我的錯,你不要怪媽媽;
茉莉知道自己的話深深地傷到了小葉,輕聲跟她說了對不起。
這也許是小葉聽到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對不起」。
不同於約會物件小胡說的「對不起」,後者更多是為了不想在關係裡承諾。
而前者,是尊重、是真實的歉意、是心疼。
過去大人總說:“小孩什麼都不懂。”
但其實,“小孩什麼都懂。”
茉莉目前人生中,也不是沒有難過的時刻。
當鐵梅不想重複女性悲慘敘事,寫了一篇關於自己的單親媽媽真實生活文章時,被大規模網暴。
那段時間,茉莉察覺出來了:一向堅強的媽媽,也變得低落。
這跟她以往認知的世界不太一樣,她不禁問媽媽:“我正直勇敢有閱讀量,我可憐嗎?”
事情對茉莉的負面影響很快就顯現出來了——
在茉莉的第一場上臺演出時,因為怯場,她躲在櫃子裡不敢出來。
因為在她看來:
媽媽做得這麼好,都要被罵,那我呢?
而鐵梅在知道茉莉不敢上臺的原因後,接納和擁抱了她的這個時刻。
她說:“你不能因為害怕差評,就不敢上臺了;
但如果你沒有準備好,我們晚點面對也沒有關係。”
小葉也用茉莉的偶像黴黴第一次上臺前害怕的例子,鼓勵她。
最後,茉莉終於鼓起勇氣,完成了演出。
結束之後,她寫了一篇作文,叫做《我最喜歡的事》。
這也是影片當中最打動我的地方,大致內容是:
我本以為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打鼓; 但是當我在舞臺上完成演出後,我發現,我並沒有很開心; 只是感覺完成了一件事。 我還是不知道自己最喜歡做什麼,可能是寫作; 但媽媽說沒關係,我還小,我還可以試……
這完全是一套反傳統的敘事——
按照以往劇情來發展,茉莉會自此愛上打鼓,成為一個優秀的鼓手。
但電影沒有這麼安排,茉莉這次沒有說謊,她說了真話。
而語文老師,不僅逃掉學校的校樂隊演出,去茉莉的演出現場給她鼓掌;
還把茉莉這篇作文誇獎了一遍,讓她在班級同學面前,把這些勇敢的真話念了出來。
這個時刻有多重要呢?
沒有任何人、任何外在標準能強制性告訴一個人,你必須喜歡某樣東西;
你可以聽從自己的感覺、心,去體驗、去判斷……
茉莉不需要在這個年紀,把自我削成外界期待的樣子,戴上所謂的面具;
但這個面具,現實生活中無數個小孩,在被迫戴上。
看電影時,我一開始覺得“全上海最幸福的小孩”這句臺詞有點誇張。
但後來再回看更多細節,才覺得這個存在很珍貴。
有一個理論叫做“ at least one ”,大致意思是:
每個人人生中至少有一個人,是愛、陪伴和安全感的來源。這個人可以是家人、老師、也可以是一項愛好等等。
照這麼看來,茉莉不只擁有一個哦!
她有來自鐵梅、小葉、語文老師的支援;
她能真誠地面對自己的喜歡,能從感受層面去確認自己的熱愛;
這樣的孩子,當然會擁有生命力和活力;
我們當然有理由相信TA們會“去創造一個新的遊戲規則。”
這種新的遊戲規則會是什麼呢?
是:你可以不在一條主流道路上; 是:你怎麼打鼓,女孩就怎麼打鼓; 是:你會上場,也會支援更多人上場; 是:溫柔的、不激進的,也可以是強大而有力的……
兩個小時的電影,創造了一個大型療愈場,共情了每個有類似創傷的大人,也安撫了我們的內在小孩。
我很好奇,邵藝輝導演是怎麼創作出這些角色的?
回聽一檔關於她的播客採訪時才發現,這個“全太原市最幸福的小孩”某種程度上正是這麼長大的:
90年代,連煤老闆同學吃不到的肯德基,她媽媽作為一個普通工薪階層,天天買給女兒當早餐; 媽媽送她去北京電影學校,在周邊溜了一圈跟她說:“我發現,你就是這個學校最漂亮的女生。” 她大學畢業後沒上過一天班,但無論是賣電子煙和拍電影,媽媽都一樣愛她……
邵藝輝坦然:
她後來才發現,這種無條件的愛其實並不是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愛。
《好東西》是一部討論性別議題的電影,但我反而覺得不分性別。
因為,無論男孩女孩,都值得一個相對溫柔而安全的世界,也值得在這樣的愛裡長大。
於是,她為我們建構了一個未來的可能性想象。
有人說,這個電影的角色都太理想化了。
但更多人也說:如果連可能性的想象都失去,那還怎麼前進呢?
所以,樂觀點吧!大膽點吧!
願你我都能在關係中,勇敢做自己愛自己♥
--------End---------
繼續閱讀:
作者簡介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武志紅(ID:wzhxlx),微博:@武志紅。現於北上廣深杭廈門成都蘇州南京青島10個城市開辦了武志紅心理諮詢中心。
121我二胎備孕生女兒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