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好啊姐妹們,我姍姍來遲來發文了!
1月份對我來說還蠻忙碌的……先是孩子們一個接一個病,然後帶著倆病號在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總決賽,後又陪孩子在大雪紛飛中漂流、打雪仗,接著送孩子們去南京參加STEAM研學營,然後我先回廣州,孩子們自己搭乘無陪兒童航班回家……
滿足了滿足了,南方人什麼雪都看到了
結果孩子們還在機場,丟失了手表和證件,我又花了一整天的時間陪孩子在機場大海撈針一樣去找,幸好還能找回來。所以允許我在雞飛狗跳中給自己緩了幾天的假期(累癱了……),我會在後面的日子裡把欠的更新補上哈~
今天文章主要是想講講世界機器人大賽。
這幾天我一直在思考和覆盤WRC總決賽賽況。WRC世界機器人大賽,可以說是機器人賽事裡規模極高、難度也極大的白名單賽事了,要在20萬個選手裡一關一關衝鋒陷陣,其實還是挺難的,所以也被譽為機器人界的“”賽事。
總決賽現場也有國際錦標賽(規格等同於國內四大錦標賽)的選手帶隊參加,所以從規格來看,總決賽也被稱為“全球總決賽”,錦標賽就是“全國錦標賽”,然後還有各省市的選拔賽,主要是這幾種比賽形式。
孩子們比賽完後,我也跟孩子們深度覆盤過。我發現好的賽事經驗沉澱下來,對一個孩子的綜合成長也是極大的,而能夠對之前的經驗進行合理覆盤和總結,下一年也會更有經驗。
我們是從8月底開始準備比賽的,我帶孩子參加了佛山創想集訓營、廣州線下選拔賽、鄭州國內錦標賽,最後來到吉林長白山,參加WRC總決賽。
如果說之前參加機器人賽事,是一關一關的升級挑戰,但到了總決賽那真的叫神仙打仗。
機器人被譽為行業裡“高精尖”的代表領域,軟硬體都要夠硬的屬性,決定了它對小選手們的賽場挑戰難度還是極大的。賽事級別越高,選手水平越高,挑戰就越高。
但換個角度來想,我覺得此役對參與其中的小選手們,對他們的成長幫助也是極大的,可以說選擇學機器人賽道深耕的孩子,在軟硬體領域的實際調控能力、和精細化業務的綜合素質,一定會遠超其他領域的。
如果以後有什麼能夠不會被機器人替代,那擁有能創造、駕馭機器人能力的人,一定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所以藉此做一個回顧總結文,從個人帶孩子參加小學初級組賽事、小學高階組賽事的角度回顧一下整個WRC賽事,也給之後也想參加這類互動,或者同類國家白名單賽事的小選手們多個參考。
我們也在繼續招募2024機器人國家白名單賽事的小選手們, 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回覆“ 參賽 ”加入我們的萌芽戰隊, 我們會最佳化好在今年的所有經驗,並在2024年繼續發揮出我們的合力優勢,助力小選手們能更有機會提高實力,無限接近領獎臺。
我在之前的文章裡跟大家介紹過,萌芽戰隊在機器人賽事的整體獲獎率超過90%(和 )。
總決賽的整體成績官網還沒出來,但我們在創想人工智慧學院老師的培訓下,已經有其中一支隊伍,奪得了 總決賽的高階組冠軍 。
如果有留意賽事的姐妹應該明白,一般來說小學低年級的賽事是用來積累經驗的,而小學高年級的賽事,是用來給小升初增添杯碗的,在一些重要的場合裡,會有大作用。
最後的賽果可以安心等官網公佈,相信小選手們的整體成績,不會差的。
高手如雲的賽場你知道會發生什麼嗎?意味著賽場上有無數的意外和突發。
我在賽事官方的直播間裡不僅看了我們賽組的,還看了VEX、元宇宙等不同賽項,真的是神仙打架,歡喜和沮喪經常發生在一秒間。
因為大家都很強,所以一失誤,基本就決定了勝負。
有些孩子上場車突然散架,解說員猜測小選手太緊張了沒拿穩,有些VEX賽項的機器在PK賽的過程中皮筋突然斷裂,車停在中途一動不動,有些孩子的車和遙控器突然在賽場連線失靈……
解說員在旁邊一邊直播一邊感慨:“有時候影響孩子是否能晉級的,還是如何減少賽場上的出錯率。”這點,我深感認同。
△ 影片號的賽事直播
從大的維度上說,能在高手如雲的賽場中脫穎而出,基本上都是三個因素的合力, 教練、學生和家長全力支援,才能突破難關。
教練的優勢是在方案和教授水平。 以高階組為例,從賽事前就制定了針對高階組總決賽挑戰的戰略升級方案,全部高階組小選手在總決賽前一個月就已經知曉。 小選手的優勢在於成長和精進。 畢竟真正到場上的人是他們啊,能發揮出獨立思考和不斷精進的精神,不停提高自己的水平,學習並且提高自己的賽事能力,讓自己的備賽保持穩定且積極的狀態。 家長的優勢必須得放在心態。 賽事是很激烈的,陪賽過程中父母對孩子的心理建設尤為關鍵。保持平和和輕鬆,開放式地支援孩子,做好孩子的情緒支援和後援心理建設很重要,讓孩子們能放下所有負擔,專注過程、安心參賽。
這三樣真的很重要。 獲得冠軍的選手,我在賽後才知道,原來他們隊第一個回合只拿了10分。滿分240分拿了10分意味著,第二個回合的壓力會相當大。可是他們可以頂住壓力,在第二個回合選擇了頗冒險的策略,但超強發揮,最後奪冠站在領獎臺。
家長說,他們支援孩子,哪怕顆粒無收,也相信他們在賽場上的所有判斷。
孩子說,他們評估過在第二輪可以頂住壓力排查問題,重新把機器調整好,相信自己是可以做到的。但哪怕輸了,也不留遺憾。
去一趟長白山,差旅花費起碼上萬吧,如果失敗了就真的連一個獎牌都沒有了。但對於父母來說,能夠支援孩子在賽場上的任何選擇,這本身就是很難得的包容和尊重。
這讓我想起谷愛凌在冬奧會 大跳臺決賽中,第二跳完成後總排名第二的谷愛凌,頂著極大的壓力,做出了要挑戰最高難度的1620的決定。
這個決定是她的本能反應,能在這樣緊張的條件下做出這個決定,也是因為她成長過程中就是在接受這樣子的教育。
正如谷愛凌說,我想做1620,不是為了要贏那枚金牌,而是想要突破自己的極限。 哪怕風險是可能會失去一枚 獎牌 。
正如她媽媽說,好吧, 選擇是你自己的,希望你能享受比賽 。
我常常在想,在比賽中家長能夠支援到孩子什麼呢?我也聽有家長在賽後跟自己的孩子說,“叫你不要選這個策略,你就選,你看你輸了吧?”
這樣子的話孩子聽了想必更難過了吧,孩子可能以後只會更不敢參加這類比賽,對自己的判斷更加自卑而不自信,就會陷入惡性迴圈了。
那要怎麼說,對孩子才是更好的呢?不妨試試,誇誇孩子:“ 你有拼搏精神 ”。
我相信每一個選擇突破自我、挑戰自我的孩子,做出本能反應的那一刻,他們都是蘊含拼搏的人格魅力。
當能力並不完全匹配時,成功率可能會低一點,但並不意味著孩子不可以通過後面的學習計劃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從而讓自己的綜合技能在未來提升。
在賽事中,最難的是如何鼓勵孩子相信自己的判斷,並在覆盤中用勇氣把拼搏精神專為學習動力。哪怕今年失去一枚獎牌,但孩子未來才有能力逆風而起,拿到屬於自己的、當之無愧的金牌!
我因為弟弟在小學低年級,哥哥在小學高年級,所以參加世界機器人大賽,我作為陪賽媽媽,還是相當累的。
作為萌芽戰隊中,唯一一個兩個孩子都參賽,而且分別參加兩個不同賽組,我可以說是真靠著堅強的意志,陪孩子走完了這一段賽事之旅……
我記得在鄭州的全國錦標賽那會兒,因為家長可以去現場觀賽,為了能陪哥哥比賽,我把弟弟帶到現場,在現場的地上讓弟弟攤開地圖,在後面自己抽時間來練習。
這次總決賽,因為被通知這次家長不能觀賽,加上哥哥生病,我也還是主要精力放在陪伴哥哥而讓弟弟“自由發揮”上。
那幾天哥哥肺炎,做著霧化吃著藥比賽,他需要有人陪他打打氣,精神和飲食上照顧他,他也很脆弱……所以我果斷對弟弟說了句“相信自己”就鼓勵弟弟自己練習了。
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但每次我也會對孩子說:“比賽,就是三分學七分練。在練的過程中,更要不斷最佳化自己的程式和方案。如果沒有這樣子的決心和領悟,要在賽事中一直衝下去就很難。”
三分學七分練,自練很重要,而有效的自練,也很關鍵。 有沒有家長在旁邊不是最關鍵的因素,關鍵是孩子的思考方向是不是正確的。
無論是錦標賽弟弟在賽場上自練,還是哥哥頂著肺炎的狀態在酒店裡自練,他們都還是以最佳化和領悟作為標準來要求自己,讓自己每一次的練習,都不被浪費,其實也是對孩子自學能力、差錯能力的培養過程。
所以我重點從這個角度,談談如何提高準備賽事的學習效率。
第一步,好的師傅相當重要。 經過這次的賽事全過程,我可以更加堅定地告訴大家,我們請來的創想人工智慧學院的教練老師,實力真的是頂尖的。我們在WRC賽事中老師教給孩子們的,無論是初級組還是高階組,都是高於行業水平的。
如果要能讓孩子有機會以賽代練、以賽促學,認真跟著老師的教學計劃按部就班去學好,是相當必要的。
第二步,孩子的有效學習很重要。 都說“三分學七分練”,備賽是少則三個月,多則一年的事情,那麼從 開始參賽,到賽事結束之前,孩子如何學習效果會更好呢?我的建議有三:
1. 認真上課,讓孩子跟著老師的課程好好學習裡面的知識點;
學習是否有規劃性,孩子是否能沉下心來上課,都會影響學習吸收的效果。基礎越薄弱的孩子,越需要重視學習的頻率。
2. 多學多練,結合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點在課後多操控機器人,感受每個引數的變化和對機械的控制力度。
機器人是最求更快、更穩、更強的領域,只要孩子水平夠,絕對可以突破上限,這在初級組和高階組都屢見不鮮,但如何突破,就看孩子在課後如何練了。
3. 主動去找1V1輔導老師溝通問題,家長不要介入比介入更好。
因為三分學七分練,所以孩子不懂就問的態度很重要。
鼓勵孩子遇到問題,自己去找老師溝通,這樣子孩子才能在賽前準備中放下更多的包袱,而家長更需要在情緒和心理支援上發揮作用,相信孩子,無論孩子做出什麼判斷。
這是我在思考初級組和高階組的賽事準備過程中,沉澱下來的新感悟。
高階組因為程式設計難度已經很高了,基本上家長技術上能做的事情是沒有的(想做也做不到,自然也給不了什麼建議),所以這反而推動孩子們必須要主動去找老師溝通,而不是被動等待老師發現自己的問題。反而是這個“主動請教”的學習方式,成了高階組小選手們反饋自己能在決賽中表現不錯的核心因素。
我記得在賽前準備中,不少高階組選手調整方案到晚上11點,而老師也陪到11點,不停幫助孩子提高。只要孩子不放棄,老師也不放棄,這是真正的賽事精神。
但初級組有些小選手們被動等待老師發現自己問題的情況,還是存在的。我估計是因為小選手們年紀太小,不太敢找老師溝通,而無論對於一些小選手自身,還是父母本身,可能也不太能夠發現出核心問題,所以疏忽了核心得分因素,反而被一些細枝末節但不重要的因素,影響了自己和孩子的判斷。
主動請教老師的學習習慣,要在學習過程中就要鼓勵孩子堅持去做了。只有孩子能整理自己的問題,主動請教,才能提高溝通和學習的效率。
參賽任何賽事,難度越高、級別越高,挑戰越大。因此以賽代練、以賽促學的要義裡,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 心理彈性的建設 。
我是很喜歡跟孩子去覆盤賽事,因為我覺得每一個賽事,都是寶貴的經驗。 輸贏不重要,從中讓孩子感覺到自己又成長和進步了,才是我最看重的事情。
前面我一直在說高階組賽事,因為高階組賽事是比較能看出培訓的天花板,也是比較直接地體現孩子的整體機器人和程式設計綜合技能的,你可以打個比方,就是奧數考華杯的難度。
而這次WRC低年級組的賽事,可以說也重新整理我對中國家庭卷“體能”的認知新高度,就打個比方,是如今現在孩子們在校內學程式設計、同時賽跳繩的高度。
低年級組有自動程式設計部分,和手動遙控小車的部分。自動程式設計部分在我孩子看來就是“送分題”,只要孩子們有學好教練教的內容,基本上都是很難丟分的。總決賽基本上都是一等獎以上的選手參賽,所以這個難度對大家都很低。
真正難的是手動遙控小車的部分,相當於孩子們自己用遙控器或者手機,不停遙控小車,在賽場上爭奪積木塊,時間越短、做得越好,就得分。
遙控器的速度有慢、中和快速三檔,越快檔對孩子的挑戰越高,當然失誤率也會越高。我家孩子平時練習大概能保持在中檔不出錯的速度,往上弟弟就會跟我哀嚎:“感覺自己在操控一個發了瘋的車子,想停停不住,想拐彎拐過頭。”
弟弟也很想突破自己到快速,但他在1月份很沮喪發現自己做不到,也做不了那麼好,他當時肺炎發燒剛好,失敗太多了他也會很沮喪很難過。
當然是這樣子的,就跟我們開車,如果把時速開到40,可能會覺得車很慢,80-100可能感覺剛剛好,但如果你換成160-250的速度,是不是覺得自己在“發車瘋”呢,是不是意外和事故率就會更高?
所以我後來就跟沮喪的弟弟說,選對自己最穩的方案,中速不出錯就已經很好了,沒事的,時間有限,練習有限的情況下,沒必要逼自己,重在參與就好,享受其中更重要。
我給他舉了高考的例子,真正影響高考分數的,很多時候也不是難題得分率,而是容易題和中等難度題如何不丟分,我想賽事也是這個道理。
後來弟弟隊真的能做到中速不出錯,他們已經很為自己開心了,只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弟弟也很詫異地發現:原來真的有那麼多孩子,可以把自己的速度,在日常生活中,逼自己一把,練到快速檔(打個比方是時速160以上),且不出錯。
弟弟一比賽完就立馬給我打電話,不是埋怨而是驚訝地說:“媽媽,天啊,真的有人可以開個跑車比賽還那麼絲滑!”
弟弟一口一個“驚呆了”,我說:“這不就是孩子們學跳繩的奇蹟麼,你們學校的繩王不都有很多一年級的孩子,1分鐘230以上,還不止一個,看來人的體能潛力真的是無可估量啊……”
“哎,做不到,心服口服。”弟弟嘆了一口氣。然後他就跟我說,他要專心看比賽,一直看完冠亞季軍,向那些小朋友們好好學習。他果然這麼去做了。
我家老大在賽後也跟我談了很深的一番思考和覆盤。因為奪冠的小選手也是萌芽戰隊的,可以說他們兩隊都是同學,一起學過來、走過來和成長起來的。
哥哥跟我說,那選手在第一回合遇到了他在鄭州一樣的問題,就是爆零。
【看回顧貼:】
但冠軍選手在長白山總決賽選擇了和他在鄭州完全不一樣的策略。他在鄭州和長白山都傾向於求穩,這次總決賽也是選了求穩的策略,但冠軍隊選擇了“放手一搏,哪怕失去獎牌”的策略。
所以當冠軍小選手們拿到滿分的時候,孩子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報喜,說“媽媽,真的太佩服了,xx和xx拿了滿分!”
我後來問他,“你覺得你收穫了什麼?”哥哥說:“媽媽,從他們身上我學到了拼手一博的體驗,以後我也想試一試,原來感覺也不錯,輸了也沒關係。”
我對我家兩孩子能想到這些新的領悟,已經很滿足了。
我始終堅定地認為,在陪賽過程中,父母要堅定地做好孩子的情緒支援,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多傾聽、少抱怨。
賽事的真正參與者是孩子,他們的每一個決定、每一個判斷,都是他們人生經歷的一部分。無論選擇什麼,都是有利有弊的,我們要鼓勵他們去相信自己的判斷,去更新自己的理解,並積累屬於自己的人生經驗。
越早開始的孩子,他越要養成覆盤和總結的能力,這個能力必須要父母手把手帶著孩子,一點點去學,他們才能內化。
1. 鼓勵孩子去解釋自己經歷過的事情。
我經常會跟孩子們說: “你告訴我你遇到了什麼問題,哪裡出了狀況,然後需要我協助你做些什麼,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的,但是如果你不告訴我基本資訊的話,我就無從下手呢。”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我們在對一件事情進行復盤,很需要回答這個核心問題——“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而大多數孩子們,卻很難邏輯清晰地告訴你緣由,但他們需要去想,只有多想,才能真正培養他們的全域性思考和覆盤能力。
比如為什麼會輸掉一場比賽?
有些人會認為是別人害了自己才輸掉比賽?有些人會把原因歸結於自己的一些失誤才導致失敗……每個人的想法不同,代表的內心傾向也不同,而每個人解釋事件發生原因的傾向,在心理學裡被稱為 “解釋風格”(Explanatory Style) 。
有句話是:人生是10%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90%你的反應。
在賽後跟孩子覆盤,鼓勵孩子分享,可以讓父母從側面瞭解孩子的解釋風格。
2. 幫助孩子合理區分問題。
從積極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裡包括了三個緯度:
失敗的責任歸屬 失敗的可攻破性 以及失敗所帶來的影響
很多時候,對於失敗的答案和原因,會集中在“到底誰應該為這個失敗負責”,解釋風格不同,歸因也不同。
父母在和孩子的討論對話中,要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任何問題都是可以一起解決的,它並非是不可控、或者是一直都會存在的事情。這個方法對孩子未來的幫助,會更為積極、有用。
心理學 上有一個詞叫“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如果孩子認為出現問題的原因一直存在且自己無法掌控,就更容易放棄努力。
所以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失敗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細節。
把它看成一個小障礙還是一場大災難?不同的見解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最終是習得性無助還是習得性樂觀。
把失敗理解成災難的孩子, 更容易焦慮,覺得自己無法應對困難局面。
3. 拆解目標,最佳化未來學習計劃
一場比賽的結束,就是所有賽事的結束嗎?肯定也不是,賽事只是代表過去,而未來仍然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活動和比賽,都會迎接孩子的到來。
比如我們在世界機器人大賽結束後,還要繼續參加2024年中國芯的賽事,而中國芯賽事是沒有手動遙控操作部分的,因此無論是初級組還是高階組,都是在考察孩子們的程式設計和機器人綜合素養,我相信孩子如果能沉下心來,好好跟著創想教練的課程體系來學習,絕對會有飛躍的進步。
所以我跟哥哥和弟弟說,要好好把學習計劃梳理好,這半年好好蓄力,系統提升。
而哥哥經此一役,也更加知道自己的能力水平,他現在是學校機器人校隊的隊長,機器人俱樂部的隊長,2024年本身就有幾個教育局和國白的賽事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他說他也要把在WRC的經驗,升級用在這些賽事裡。
每一次的經歷,都可以讓孩子擁有拓展和遷移的能力,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鼓勵孩子把這些思考沉澱下來,最後成為自己未來學習的新動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賽事中鼓勵孩子反思自我,關注內在很重要。讓孩子知道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是什麼,也是重要議題。
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顆更有彈性的心。
我們可以透過培養孩子 樂觀的心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讓孩子始終相信“ 我可以 ”和知道“ 可以怎麼做 ”。
唯有這樣子,父母才能真正看到挫折教育的本質,才能真正幫助孩子,塑造一顆擁有彈性的心靈。
養育是一門知易行難的事情,帶孩子參加比賽、活動和考試,更是如此。有時候大人要修的心,一點都不比孩子少。
今天的圖片基本上都來自於組委會官方攝影師拍的照片,我一邊翻看照片,一邊為裡面的每一個賽事細節熱淚盈眶。
成功固然會讓人鼓掌,但眼淚也值得我們致以敬佩和感動。 那些或緊張、或忐忑、或祈禱、或難過、或打氣的身影,是那麼得鮮活而真實,又是那麼令人動容。
希望孩子們都能在賽事中有所收穫,也 希望對這些經歷的分享,也能對你有新的認知和啟發。 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看看我寫過的更多的【 賽事專題 】:
人生是10%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90%你的反應。希望我們都能把這份精神和力量,傳承給孩子。
如果也想加入2024年國家白名單機器人賽事,記得回覆“參賽”加入我們的萌芽戰隊,以賽代練,一起成長!
晚安,yours,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