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
中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只有0.53人
一位兒科醫生服務2000多名兒童
被戲稱為“千人半醫”
2014年到2016年
消失的兒科醫生超過總數的十分之一
多達14310人
中國有著14億人口,2.6億兒童
專門的兒童醫院僅僅只有99所
設有兒科的醫療機構雖然有35950所
但只佔醫療機構總數的3.5%
兒科年均急診量高達4.7億
平均到每個科室,是1.3萬
兒科的年均接診人數
是其它科室的2.4倍
有人可能會認為
小兒生病只是小打小鬧
在診治上不應該更加的簡單容易嗎?
兒科又被稱為啞科
小兒不善表達,病情卻發展迅速
一些症狀必須透過家長進行轉述
兒科醫生只能憑藉臨床經驗進行判斷
好不容易確定病情
在使用器材和用藥上
又需要面臨更多的禁忌和風險
每年季節
醫院每天接診的患兒多達300人
患者平均排隊4小時
醫生工作時間則長達16小時
面對一個個生病的孩子
兒科醫生不得不
犧牲休息時間,犧牲健康
甚至犧牲對家人的陪伴
想到無法陪伴的子女
一些兒科醫生常常感到崩潰
面對生病的孩子
家長不僅有著極高的醫療要求
還往往缺乏耐性
療效不明顯,或者等待的時間稍長
他們便可能把所有的怒火
發洩在兒科醫生的身上
投訴醫務處和市民熱線只是常規操作
大吵大鬧、拳腳相向更是隨處可見
2016年10月3日上午,山東萊鋼醫院
剛剛結束16小時夜班的
兒科主治醫師李寶華
被家屬猛刺15刀,頭中12 刀
最終不治身亡
一些極端的家長
更是把“屠刀”伸向了醫生的孩子
2016年6月13日上午,湖南益陽
兒科醫護人員孔某10歲的兒子
在上學途中被患者追上公交車
捅紮了13刀
每年都有大量類似事件
發生在全國各地
媒體報道的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如此高壓環境下
兒科醫生的生存環境越發艱難
抑鬱症長期困擾著他們
猝死,更是常有發生
2018年1月23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
在連續工作18小時,接診40個病人之後
急診外科醫生郭慶源永遠停止了呼吸……
既然兒科醫生這麼辛苦
總應該有相匹配的高收入吧?
在當今的醫療體系下
公立醫院自負盈虧
醫生薪資和與醫院收入直接掛鉤
兒科用藥劑量小
在所有科室中創收最低
兒科醫生的人均收入
只佔非兒科醫生的46%
至少一半,工資不足3000元
只有24%,超過5000元
業內甚至流傳著這樣一句話
金眼科,銀外科
千萬別做小兒科
有人可能會問
公立醫院畢竟是公共事業
難道兒科沒有相應的高福利嗎?
如此沒有前途
甚至在其他科室醫生的眼裡
只有低水平的醫學生
或者失敗的醫生
才會選擇兒科
那麼
之前的相關政策是什麼樣的呢?
早在1998年
教育部便取消了兒科專業
取而代之的是臨床醫學專業
從那時開始
兒科學便僅僅只是
臨床醫學的一個課程
畢業醫學生中
選擇兒科的越來越少
在職兒科醫生中
想要逃離這個崗位的,多達64.3%
僅僅透過“醫德”
就能把他們綁架在兒科的崗位上嗎?
答案當然是:不能!
中國每年畢業的醫學生多達80萬
成為醫生的只有2.2萬
成為兒科醫生的僅僅只有300人
這300人
除了熱愛這個職業
我真的為他們找不到更多的理由
情懷很昂貴
令他們付出了熱血和青春
但情懷也最不值錢
犧牲了他們的熱血和青春
生存環境如此嚴苛
他們還有更多的選擇嗎?
當然有
私立醫院早就向他們丟擲了橄欖枝
不用加班
不用上夜班
月薪高達三萬
大量優秀兒科醫生
終於不再那麼“大公無私”
他們正在從公立醫院流失
長期以往,社會上的醫療差距
終將被一步步拉大!
最終某一天
我們也可能如同某些發達國家那樣
有錢的家庭
可以透過私立醫院
享受優質的醫療資源
而普通的家庭
只能透過所謂的“福利”
享受劣質的醫療資源
而免費醫療
更是在苛刻的預約機制下
顯得形同虛設
那麼
中國的現狀,真的沒有辦法改變了嗎?
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
國家已經注意到了兒科的現狀
頒佈了大量政策
提高兒科薪資水平10%
轉崗培訓6688人
甚至重新開啟了
停招18年的兒科學專業
2016年,中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11.8萬人
2017年,升至15.4萬人
2018年,達到23萬人
然而——
哪怕到了2023年
中國每千名兒童兒科醫生依舊不到1人
而發達國家的標準是1.5人
兒科建設,依舊任重道遠!
兒科醫生消失的背後
關乎的不僅僅是兒科醫生的境遇
更是關乎每一個孩子的健康
關乎9000萬個中國家庭的退路
只有我們每個人
都能有疾可救、有病可治、有醫可看
中國才有健康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