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窈窕媽媽,點選關注我
作者:主創團·筱恬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大家好,我是卡姐。
過年期間和好友們小聚,很自然聊到了育兒。
東拉西扯間,有人丟擲一個話題:“當媽這麼多年,你們對娃做過最後悔的事是什麼?”
大家的話匣子就此開啟。
有的說,最後悔孩子小時候帶她逛街時,因為自己玩手機疏忽,讓娃的額頭磕到了商場的桌角,留下了一輩子的疤痕。
有的說,最後悔在兒子玩手機時沒有及時引導,導致現在孩子沉迷遊戲,成績也一落千丈。
還有的說,最後悔以前對孩子太嚴厲,在學習上過於苛刻,以至於如今孩子出現了抑鬱傾向……
好友們的分享,讓我感同身受。為人父母,我們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孩子能幸福健康地長大。
然而在養育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各種問題和矛盾。我們要做的,便是防患於未然,及時意識到並規避這些風險。
因此,父母哪怕心再大,以下這三樣東西也千萬別讓孩子碰,否則真有可能會毀了他!
第一種不能碰的,是能獲得短期快感的東西,最典型的就是短影片。
曾在網上看過一位高中老師的發帖。
她憂心忡忡地表示,最近這一兩年,她遇到了教書十來年前所未有的一場災難——手機的短影片、小電影正在快速毀掉一批成績中下等的學生,個別優等生也迅速沉淪。
這位老師提到,她有個學生,原本成績優秀,在年級裡排名靠前,考上名校不成問題。
誰曾想,在居家學習期間,他迷上了刷短影片,每天都沉迷其中,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復課後,他依然無法自拔,成績也自然掉到了谷底。對此,這位老師惋惜不已,卻無能為力。
事實上,刷短影片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行為上癮,我們明知道這麼做是浪費時間,卻根本無法抗拒大腦多巴胺所帶來的快感。
於是,一個人便會進入“刷短影片—產生快感—不滿足—刷得更久”的惡性迴圈,從而越陷越深,癮也越來越大。
而真正可怕的,是由此帶來的一系列不可逆轉的危害。從表面上看,當孩子習慣了短短几十秒的快樂刺激後,會變得“坐不住、沒耐心,無法專心讀書,不能長時間獨立思考”。
從更深層次來看,它會導致一個人大腦結構改變、功能退化;反應遲鈍、情緒麻木,害怕社交;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激增……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多刷短影片會讓孩子變笨、變傻、性格變差。它對孩子的影響,將會是毀滅性的。
正因如此,我們千萬不要心存僥倖,認為孩子看一會兒短影片沒事。
殊不知,輕而易舉就能得到的即時快樂,背後都藏著不小的代價。
正如網上有句話所說:“我們誰都無法預料未來的世界會發展成什麼樣。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過早被耗盡專注力和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很難勝任任何學習和工作。”
毫無營養的短影片,堪比毒品。這樣的精神鴉片,請一定不要讓孩子接觸。
第二種不能碰的,是會涉及到安全紅線的東西。
安全問題,其實貫穿了孩子的一生。
有統計資料表明,意外傷害是0-14歲兒童青少年死亡的首要原因。
很多悲劇,正是源於大人的一時大意和僥倖。
因此當孩子年幼時,父母需要用心把關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確保危險的事不要做。
而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父母更需要做的,是引導他們遠離損友和垃圾人。
在中學當心理老師的表姐曾跟我們說起這樣一件事。
她學校有一個男生,智商高,人非常聰明,每次考試都能考出好成績,但卻很調皮,個性也非常張揚。
初二那年暑假,他結識了社會上的幾個小混混,私下裡約著一起喝酒後飆摩托車,結果把行人撞成重傷,闖下了大禍。
後來,這個男生被警察嚴厲批評教育,事情也捅到了學校。最終,他原本保送重點高中的資格被取消,還捱了處分。
記得一位教育專家曾說:“青春期最大的危險是安全問題。”
這個階段的孩子,堅持自我、保持個性的訴求愈發明顯,受同伴的影響更大,也會比小時候更加衝動、叛逆和執拗。
因此作為家長,我們一方面要教會孩子把“安全第一,保護自己”的意識根植於心;另一方面要告訴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鼓勵他們多和優秀而正能量的人交往。
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遠離風險、安穩成長。
第三種不能碰的,是自身能力範疇以外的東西。
概括來說,它包括了兩層意思:不能承受的別承受,不該享用的別享用。
所謂不能承受的,也就是一切背離成長規律的揠苗助長——半歲學走路,一歲學識字,才讀小學就開始教各種初中知識……主打一個“凡事要趁早,贏在起跑線”。
然而,任何培養都必須順應成長規律才有效果,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知乎上,有網友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他有一個學弟,從小學到初中,數學成績一直是年級最好的。
四年級的時候,學弟參加了初一年級的“希望杯”數學競賽,拿到了一等獎,當時引起了全校轟動。
然而,這位網友透露,學弟之所以數學那麼好,並非因為他有過人的天賦,而是他父親逼著提前學習的結果。
等到初二時,其他同學逐漸趕上,學弟驚恐地發現,自己在數學上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進入高中以後,越來越多的同學超過了學弟。對此他無法接受,心態失衡之下乾脆破罐子破摔,成績嚴重退步。
最終,他高考也考得一塌糊塗,沒能被理想的院校錄取。
俞敏洪老師曾指出,現代雞娃教育中,揠苗助長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被提前灌輸的東西往往跟他們的心智及能力發育水平並不匹配。由此,孩子承受不了,結果便只會壓垮他們。
有這樣一組資料令人心情沉重:
《2022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我國目前青少年抑鬱症的患病率為15%到20%,其中一半是在校學生;
同時有社會調查都表明,學業壓力是中小學生自殺的首要原因。
想起思想家盧梭的名言:“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順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它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
事實一再證實,盲目雞娃,一味只求速度卻背離孩子的成長規律,非但不能助力孩子領先於人,反而是在坑娃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而所謂不該享用的,則是指那些不勞而獲的誘惑。
有句話說得好:欲戴其冠,必承其重。那些靠運氣得來的潑天富貴,終有反噬的一天。
例如,因長相酷似某首富而走紅的男孩範小勤。當初,面對各種商業公司拋來的橄欖枝,他的父親毫不猶豫做出了選擇:
“我不管是什麼人,只要對我有好處,(讓兒子)做什麼我都答應,對我沒好處的,我就拒絕。”
就這樣,範小勤離開學校,當起了網紅。他很快就成為了公司的搖錢樹,流連於各種走秀活動。
然而好景不長。在流量散去後,他很快被公司解僱,黯然回了老家。
這個曾在聚光燈下的孩子,雖然短暫體驗過人生的巔峰,代價卻是一生的落差,以及學業上和同齡人相比無法逾越的鴻溝。
站在雲端,只是假象。範小勤的結局令人唏噓。
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名利場固然值得追求,但任何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是實打實地努力跟付出。而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都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所以,不要做著錦鯉女孩的夢,指望天上能掉餡餅。因為平白無故的好運,我們不該要,也要不起。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在於如何愛護孩子,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愛護孩子,讓他們遠離傷害,順遂無虞地長大,其實是件很考驗家長智慧的事。
唯有在養育路上做個有心人,提高自身的認知與覺悟,才能更周全地護佑我們的孩子茁壯成長。
• End •
作者:主創團 · 筱恬。本文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臺,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地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瞭解更多育兒乾貨
窈窕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