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你好啊,我是大J,這裡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孩子在外面被欺負,受委屈了該怎麼辦?
大家應該看到過不少“一定要教你家孩子不好惹”、“被打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打回去”的段子吧。
也的確有不少媽媽爸爸訓練孩子,被別人懟了怎樣一句一句罵回去。
但,我並不贊同教孩子“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教孩子打回去”這個邏輯看似很直接有效,但講真,立馬能回擊的孩子壓根不需要教,自己就會還手;而需要教的孩子,大多數都是性格溫良的。
大家代入思考一下,如果是我們自己出門在外被人“罵”了,一肚子委屈回到家和隊友吐槽,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我們難道是想聽隊友說:你應該罵回去啊,我教你可以罵什麼,比如XXXX,你怎麼沒罵回去呢?怎麼就這麼被人罵不回擊呢?
我們真的需要吵架秘籍麼?我們需要的是,隊友抱抱哄哄,替你罵罵那個“垃圾人”,幫你轉移注意力,告訴你這件事不是你的問題,不是嗎?
孩子在外面已經受傷一次,本來回家是為了尋求“療愈”,結果咱們這一本正經的教學,成了變相的“二次傷害”。
我們看似好心的教學,其實都在強化一個事實,你怎麼那麼弱,那麼傻,你怎麼沒有反擊呢?
還存在另一種潛在風險:孩子知道父母期待“你要懟回去/打回去”,無形中反而增加了第二重壓力,慢慢被欺負了,連告訴父母都不敢了。
01
真正的強大不是“兇”
我都快40歲了,到現在都不會吵架。
小時候就是被媽媽嘮叨說,真是個沒用的小丫頭,不知道反擊的小姑娘(很長一段時間我自己也相信了,所以我總是迴避衝突,做個老好人)。
但當母親的這10年,我反倒變強大了。
是我學會了吵架秘籍麼?並沒有,但養育孩子,讓我學會了視角轉變,看到了問題的本質,那就是:真正的內心強大並不是“兇”。
哪怕你兇,你會懟,你會打,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比你更兇,更會懟,更能打的人。如果我們只教孩子反擊,就算孩子真的學會了,也不能保證他打贏所有人。
真正的內心強大,對我來說是這樣一個公式:
內心強大=自我解讀 * 適度反饋【審時度勢+清楚底線+清晰回應】
自我解讀,其實是最關鍵的。
咱們做人的第一原則就是,我們控制不了外面環境和其他人,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內心的小環境,控制自己對外界刺激的反應。
當然,自我解讀並不容易,視角轉換就是很好的一個自我解讀的策略。我和小D經常分享的就是,區分事實和觀點。
你說我醜,這是你的觀點,我不需要和你爭論觀點,我也可以捍衛自己的觀點,我覺得自己很漂亮,我爸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們都覺得我很漂亮。
大家真的不要忽略這一點,一個從小被很多愛包圍的孩子,當我們提醒她,那個罵你的人只是“個例”,你有很多“大多數”支持者,很多孩子就不會在乎了。
愛“欺負人”的人,說到底反而是很虛弱的人,他們透過這樣的發洩來尋求關注。他們最開心的就是,我們很在意,這樣他們就得逞了。
我自己還會經常做的方式就是,嘗試理解,“ 他估計過得很不如意,才會說出這麼惡毒的話語吧。”
這些年我是真心認同一句話,真實的“我自己”,不是自己眼中看到的自己,也不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反而我們怎麼看待別人,映射出的才是我們自己。
很多人看到這裡可能會說,這樣處理衝突,是不是在唱高調啊,明明被欺負了,不生氣還要去理解分析,理解分析都不夠,還讓我去諒解,根本就做不到啊!
我能理解大家的這種反饋,面對衝突,所有動物的本能不是“逃跑”就是“拼了”,而我剛才所說的這個“自我解讀”的過程,既不是“躲”也不是“打”,它不是靠本能就能做出的反應。
我們為什麼要“自我解讀”,正是為了防止自己被本能一腳踹進應激模式,進入不動腦子只被情緒裹挾的模式。
人要強大,其實就是要穩得住,只有穩住自己,後面才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最有利於我們自己的處理方式。
穩住了“自我解讀”這個核心,我們再來說,如何對外界的刺激,對別人的“欺負”做出適度反饋。
繼續拆解一下上面的公式:
02
審時度勢
這是我和小D一直強調的,任何時候保護好自己,千萬不要為了“一口氣”去反擊。
發生個小口角結果命都丟了,這種新聞我們都看過聽過,這就是完全沒了審時度勢的能力。
成年人遇到衝突尚且如此,教孩子遇到點矛盾就反擊,難道不需要先好好判斷一下,我打得過對方麼?
這裡我也是想提醒一些父母,雖然說教育都是個人選擇,你當然可以教孩子打回去/懟回去,但也記得告訴孩子怎麼“自保”,我是見過不少孩子打回去後,受傷更嚴重的例子。
可以先逃跑,可以告狀求助,也可以當下講道理,這才是審時度勢的智慧,而不是一味地“打回去”。
03
清楚底線
接下來就是問問自己,我到底要什麼?
我從小到大都不吵架,但這些年,但凡觸犯到我底線的人和事,我都是堅決鬥爭到底的。
很多人是不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的,比如老師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我就堅決無法接受;比如我怎麼被對待了,我就堅決無法接受。
清楚底線,我才知道,哪些事情我就“算了”,但哪些事情,哪怕請律師,搭上我幾個月的時間精力和財力,哪怕就是後面有人會“報復”,我也都要追究到底。
人清楚自己的底線,有了這樣的確定性,其實就會硬氣起來。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覺得自己仍然不會吵架,但是我卻更有力量感了。不怕事,才是真正的力量感來源之一。
而且當父母有這樣清晰的力量感後,孩子也就有了靠山,他們也會知道,大部分時候我選擇“算了”不是我軟弱,而是我大度。
04
清晰回應
事情解決了,選擇“算了”或者“選擇”追究到底“,我都會再做一件事,嘗試講故事一樣地講一遍。
孩子的事情,可以對孩子講;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講給自己聽。這種“走過程”的方式,可以是覆盤,也可以說幫助自己梳理,加固自己的人生框架。
我遇到了什麼?
我是這麼解讀的……
所以我選擇這麼做……是因為……
當我們可以反覆練習使用上面的框架後,其實我們也就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自己是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可以非常有力量感,因為我們透過這樣的講述發現,任何事情發生在我的身上,我都有選擇的自由。
我其實很清楚,今天這個公式,仍舊說服不了每個人,讓大家都贊同我所說的,“孩子被欺負,不用非要教娃還手、還嘴”。
因為在很多人的“自我解讀”這個環節中,內建了“強者就是要在矛盾中寸步不讓,針鋒相對”的這種認知。
我絕不是反對這種認知,我只是清楚地知道,我自己做不到,我的認知不是這樣的。我知道一定也有很多人,有很多孩子的認知不是這樣的。
我只想提醒每個父母,先觀察我們的孩子,支援他們做自己,幫助他們建立內心的強大,遠比一句一句教他們“吵架金句”重要得多。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覆
歡迎點選下方標籤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按關鍵詞搜尋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