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說在前
這兩天跟大家分享的2025年全國KET、PET官方考位報考通道和備考資源也收到了很多姐妹的回覆。
我打算明天中午跟大家開個社群直播聊聊英語學習的系統規劃,零基礎、稍有基礎、有一定基礎、已經進入備考階段的孩子要如何準備,我都跟大家順一順,跟著我規劃走的孩子們,不少已經在2年、3年內拿下KET啦!
感興趣的朋友記得入群來,歷年的真題資料、詞彙、語法等資源,也可以直接入群領取。
回顧:
回顧:
▽ 掃二維碼入群 ▽
也可以一鍵預約週四五兩場直播,聽聽英語學習規劃的乾貨!
下面開始我們今天的正文~
今天有個大新聞,讓我看得津津有味——全國中小學生含金量最高的程式設計競賽CSP-J/S的複賽榜單出爐了!
先上圖為敬!
自從奧數逐漸退出官方舞臺後,能夠以全國視角觀察各地孩子們在學什麼、怎麼學、學到了什麼程度的,基本上就只剩下了程式設計這個領域。
而我們說的程式設計,不是圖形化程式設計,也不是簡單的Python,而是金字塔頂尖的C++。
如果你的孩子正在學習程式設計,請一定記住我的一句口訣:
“圖形化程式設計走機器人+科創,純軟體程式設計看C++。”
以Joshua為例,他今年也參加了CSP-J複賽,初賽時以93分成功進入全國高保線(全國前10%),而複賽中取得200分,獲得二等獎。
作為一個六年級的孩子,他小學階段參加CSP的名額已經用完了。接下來的計劃是同時備戰CSP-J和CSP-S,目標是初一時J拿一等獎,S拿二等獎。
至於四年級的弟弟正值黃金階段,只要提前規劃好,程式設計這條路其實並不難走,完全有希望在小學階段就開花結果。
程式設計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今年廣州的民間教育交流活動中,不少學校已經把程式設計的重視程度提升到甚至超過數學的地位。
CSP的初賽情況也很好地反映出這一點。北京今年有1萬人參加CSP-J的初賽,上海約有5000人,而廣東的參賽人數則超過了1.9萬人。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所在省市的參賽情況,可以檢視這張分佈圖:
圖/2024考生人數(估)
複賽成績剛剛出爐,我特意花了幾個小時整理了資料,特別對小學生的獲獎情況進行了詳細分析。
如果你也對這些資料感興趣,或者想了解全國的獲獎名單,可以加入我們的小學生備賽群,我會在群裡發給大家。
入群方式:“萌芽研究所BUD”公眾號回覆“備賽群”,即可獲得入群二維碼。
所以,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八卦一下——我到底從這次CSP-J/S複賽榜單中看到了什麼有趣的現象!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從官方公佈的資料裡一點一點地把資訊抓取出來,整理成表進行分析。
我一直喜歡透過大資料去觀察背後的趨勢變化。透過它,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學習方式的轉變、各地區資源分配的差異,以及程式設計領域在全國範圍內崛起的軌跡。
這次的公開資料裡,就有很多讓人深思的細節,像小學生的整體獲獎表現、各省市的分佈特點等等,這種發掘和分析的過程,總讓我感到興奮,也讓我對教育的無限可能性充滿期待。
所以今天,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觀察到的趨勢和大家分享,希望它能帶給你一些啟發,也讓我們一起更清晰地看見未來的方向。
小學生高分段不少
200分以上佔50%
這次統計小學生的獲獎情況,蠻讓我吃驚的。
我從80分開始,按照一定的資料規律,統計了獲獎的小學生人數,詳情可以看看這個表格。
從我統計的資料來看,小學生進入複賽並獲獎的人數佔獲獎總人數的16.73%。
而在這16.73%的人數里,其中:
1)260分及以上的高分段小學生總人數是910,佔小學生獲獎總人數的20%。
換句話說,五個參賽獲獎的小學生中就有一個人達到了高分段,說明小學生年紀雖然小,但是學的還是相當紮實的,基礎非常牢固。
我還統計了各省市的260分及以上的高分段人數獲獎率,發現這樣子一個現象:
江浙滬領跑
京粵魯追趕
川皖渝暗藏黑馬
2) 200-260分的“中高段”成績裡,小學生也有1268人,佔小學生獲獎總人數的28%。
這一部分的孩子是“潛力股”,他們具備一定的程式設計基礎,無論是繼續深耕CSP-NOIP路徑,還是與機器人、科創、人工智慧等領域交叉融合,未來發展空間都非常廣闊。
因為座標廣州,同時是資訊學大省的廣東,我還特地拉了廣州的資料。
這次廣州參加複賽的獲獎小學生,獲得260分(即全國一等獎)的人數有46人,200分(含200分)-250分的人數有56人,說明整體獲獎率還是挺高的!
3) 複賽中得分在80分及以上的小學生人數共有4547人,佔了總獲獎人數的16.73%。
整體來說,我覺得獲獎的小學生在這次的複賽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
此外,我還統計了260分及以上的高分段人數,並分析了獲獎率最高的前十名省市(不含澳門)。
結果顯示,這些地區依然主要集中在資訊學競賽的傳統強省(市):
如果按照獲獎總人數從高到低排列,各省市的前十名排名如下:
若以高分段(小學生260分及以上)人數從高到低排序,則各省市的前十名排名如下:
這三個資料很有意思:
1)浙江、江蘇、和上海小學生的高分段獲獎率分別為39.29%、31.91%和30.11%,表現最為突出。
也就是說,江浙滬在資訊學教育方面的資源整合還是很有優勢的,尖子生的培養體系很健全。
2)北京、廣東、安徽的獲獎人數分別達到598、378和364人,是獲獎人數最多的兩個省份(市),同時也在高分段獲獎人數上遙遙領先。
也就是說,北京和廣東對資訊學教育的廣泛參與度還是比較高的,在整個程式設計普及教育領域,能做到更廣泛的觸達率。
湖南的整體獲獎人數也很不錯,達到了424人,但是高分段人數佔比才17.69%,說明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3)來看看潛力省份!山東、四川、福建、重慶、湖北都屬於潛力股。
獲獎人數雖然沒有那麼多,但是高分層獲獎率算高的,說明其實這些省份的教學資源和尖子生培養體系也還是比較穩定,基礎紮實,普及率高。
整體來看,東部沿海地區的小學生獲獎率還是顯著高於內陸省份,資訊差在全國各地的確是顯著存在的!
沒達到260分沒關係
不影響孩子獲一等獎
我前面是以260分作為衡量全國各地高分段人數的分水嶺,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未達到260分,也並不意味著孩子無法獲得一等獎。
這與我之前向大家分析的特點一致:各地區的考試難度存在顯著差異。
具體表現為:各省市的分數線不同,有時甚至會出現極大的差距。
例如,重慶已經連續兩年穩居分數線最高的位置,2023年也是遙遙領先,令人印象深刻啊。
今年的試卷難度下降了不少,因此三等獎的入圍分數線定為80分,具體資料可以參考官網。
如何看待這個分數線呢?我跟姐妹們科普下。
CSP-J考試總共只有4道題,每道題100分。也就是說,只要孩子能夠完全解對一道題,基本上就能穩拿三等獎。
而二等獎的門檻大致是完全解對兩道題,也能基本確保獲得。
所以你可以看到像湖南、陝西、湖北等地,其實二等獎的獲獎人數還是很不錯的。
因此,我們常說的資訊差紅利,確確實實是存在的,C++這個賽道,只要孩子學得踏實,複賽不爆零,競爭壓力還是小很多的,獲獎率並不差。
關於低分和爆零率
為什麼表現不理想
在獲獎率的背後,其實還有未被公佈的資料,比如低分段情況和爆零率。
透過一些資料推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我們可以透過推算得出一些資料。
根據官方公佈的資訊,一等獎獲獎人數(包括小學和中學)為8167人,佔總參賽人數的20.20%。由此推測,參加複賽的總人數約為40431人。
此外,根據官方公佈的一、二、三等獎獲獎人數的統計,總計27180人獲得了獎項(含小學和中學)。這意味著,在透過初賽進入複賽的選手中,有 67.42% 的人最終獲得了全國名次。
也就是說,如果在程式設計規劃中能夠腳踏實地、穩紮穩打地引導孩子,特別是在實戰能力上加強訓練,只要進入複賽,獲得全國名次的機率是相當高的。
那為什麼還有32.58%的孩子沒獲獎呢?我猜測是有幾方面的原因:
1)能力水平不完全匹配複賽要求
初賽是紙筆考試,可以透過一些考試技巧(如刷題、背誦)取得不錯的分數。但複賽是基於實戰的程式設計能力較量,完全依賴真實的程式設計實力。
一些選手可能在初賽中表現不錯,但在複賽面對高難度問題時暴露了知識漏洞或能力短板,無法完成高質量的解題。
2)考試經驗不足,賽場上失誤導致爆零或發揮失常賽場上細節決定成敗:比如時間分配不合理、解題策略不當、校對和檢查不到位,甚至在檔案命名等小環節上出現錯誤,都可能導致失分。一些孩子可能具備解題能力,但由於缺乏考試經驗,賽場壓力下未能正常發揮,最終未能拿到預期分數。
3)準備不足,不同地區的篩選機制有差異複賽題目雖然設有三等獎的分數線,但仍然需要選手具備紮實的基礎能力。如果孩子對複賽題目普遍無從下手,說明在基礎訓練和知識儲備上仍有差距。不同地區的初賽競爭程度不同,一些選手雖然通過了初賽,但整體實力在複賽中未達到相應標準,難以脫穎而出。
走程式設計和資訊學難不難
早規劃多機會
所以你覺得資訊學和程式設計這條路難不難?
從家長陪學角度,我覺得難,也不難。
為什麼說難呢?
因為程式設計和資訊學的整個學習體系是校內不學的,也就是基本上在小學階段,全靠父母規劃。
對於家長來說,陪伴的過程更是一場修煉。
你需要理解課程體系和內容,幫助孩子規劃學習路徑,還要在孩子遇到困難時給予支援和鼓勵,幫助他們走出挫敗感。
這是一條對耐心、堅持和方法都有高要求的路。
但是,這裡更難的一點是,不少家長其實投入了財力、時間、精力去規劃、去陪伴,結果可能發現規劃方向完全不對。
賽道是有入門門檻的,錯過了進去的時間點,就很難再擠進去。
我身邊就有不少同學,學了程式設計6、7年了,結果發現學了個寂寞,其實還是真的真的真的挺讓人鬱悶的。
任何在特長生的規劃學習路上,不僅僅是程式設計,數學、英語、科技等領域都一樣,它的確需要付出汗水、努力,但更需要家長有清晰的規劃能力,才能陪著孩子一起在這條道路上披荊斬棘。
那為什麼又說,不難呢?
我覺得,因為相比其他學科,走資訊學這條路的參賽人數其實相對少很多。
學程式設計和資訊學的孩子,其實數理基礎都還是不錯的,但是和數學賽道相比,資訊學的獲獎率是全國公認的,屬於小升初的硬通貨,這個官方地位真的是數學羨慕不來的。
而且,只要用心準備,這條路的價效比是很高的。
走對方向,選對體系,從基礎出發,腳踏實地、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和練習,就一定能看到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其實,不少姐妹都好奇,為什麼我家孩子看起來好像全面開花。
這裡有很大一部分功勞要歸於科學的規劃和穩健的節奏,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更多厚積薄發的機會。
就像今年的CSP考試,我家四年級的弟弟剛學了半年的C++,就已經在CSP-J初賽中獲得了二等獎,取得了77分的高分。在一些省份,這個分數甚至已經足以直接晉級複賽。
這背後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借鑑並優化了哥哥的學習經驗,讓弟弟的學習變得更加高效。
同樣的道理,我在2022年號召大家要系統規劃英語學習時,也是出於類似的考量。
當時,我發現市面上許多英語啟蒙的攻略雖然看起來多樣化,但後勁明顯不足,往往只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缺乏系統性。
結果,很多孩子的英語啟蒙僅僅停留在“興趣”層面,而要達到“特長”的標準還很遠。
這樣的不科學規劃,往往導致問題在小學高年級組集中爆發。
但即便家長意識到之前的彎路想要糾正,留給孩子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這不僅無形中加劇了孩子的學習壓力,還可能對親子關係造成更大的負擔。
所以,當年即使在疫情期間面臨種種困難,我仍然堅定地與劍橋大學出版社合作,做了一場場系統性的英語規劃。
今晚在梳理2025年的全國KP報考資源的時候,也跟從2022年跟隨我係統規劃的家長聊起了天。
我也是頗多感慨的,可以說從英語、到機器人、再到科創和程式設計,有不少家長都跟我一起,驗證了這條路的可行性。
因此,今年我依然會繼續最佳化各科的規劃路線,並希望能夠分享更多實用的方法,幫助大家少走彎路。
這樣在結合自己孩子實際情況進行實踐時,大家也能更加自信,從中積累出更多高效有價值的經驗!
對我來說,我更喜歡將那些我認為有效且系統的資源,第一時間分享給大家,能夠幫助大家搭建更加科學的成長路徑,這讓我感到非常開心。
這事可能在整個圈都比較少見,而我從2022年就開始在做了。看到那麼多孩子在這條路上穩步成長,我也由衷為孩子們感到開心。
當我們一起穩紮穩打地走在科學規劃的路上,看到的每一步成績,都讓努力變得更加值得!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啟發。互勉,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