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平時有沒有注意到,自家娃的書包裡經常會出現一些大人覺得”奇奇怪怪”,孩子們卻寶貝得不行的東西?
包括並不侷限於:手賬、手串、奶油膠、各種卡牌、捏捏樂......甚至是一些“臭水”,“黏菌”這種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
流行風尚年年有,小學生們只玩一小陣!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潛入小學生的神秘世界,揭秘那些讓他們痴迷的“愛好”。
你家娃中了幾樣?
PART.01
@ jane 兒子養的“臭水”,簡直是氣味炸彈
如果說,你突然發現家裡的娃開始拿著個瓶子躲躲閃閃,且裡頭裝著不明液體/混合物的話。
千萬注意了,小崽子可能“養臭水”了。這是最近小學生之間很流行的“迷惑行為”。
圖源 網路
這個“臭水”就是字面意思把各種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東西混合在一起,密封放置,靜待腐爛變質(發爛發臭),直到有一天炸開,臭氣熏天。
“臭水”常用的材料包括並不侷限於:腐爛的水果、牛奶、牙膏、感冒藥、小蟲子、醬油、腿毛......
看看網友分享的這個“精彩”配方,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什麼“生化武器專家"的工作筆記。
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什麼是這幫娃不敢加的。網上更重口的就不放了哈(yue~)
圖源 網路
@阿瓜的兒子就是隱藏的“臭水”實踐家。
一開始這小子是在透明桌面垃圾桶裡養,偷偷用水和垃圾試試水,被老母親發現並“狠狠整治”後,又悄摸換成那種密封的盒子/瓶子養。
最近這娃又創新了“升級配方”,專門添加了一種地上撿來的紫色果子,而且必須得是紫色的。
因為綠色的樹上很常見,紫色的才是珍稀原料……
老母親哭笑不得,要是把這種“刻苦鑽研”的勁頭用在學習上,不知道給人省多少心哦。
現在眼瞅著那瓶子慢慢有了要發臭的跡象......
一想到自個兒家裡隨時藏著一個會不定時爆炸的“氣味炸彈”,老母親的血壓真的分分鐘飆上去。
PART.02
@ 大格媽 當代小學生的“愛寵”還是太超前了
從小到大,想必姐妹們沒少被家裡的娃鬧著養這養那吧。
除了常見的貓狗、兔子、烏龜、倉鼠、小金魚......
有的小孩就口味獨特,喜歡養蛇、螃蟹、蟲子等,也不是不能理解,孩子嘛,純好奇。
但小心,畫風可能會跑偏哦。如今小學生們流行的“寵物”已然進化到了更高一級。
編輯部@孫老師家的娃這次就走在了潮流的“前線”,開始養起來“黏菌”了。
乍一眼看到“菌”字,姐妹們也別急著擔心。
據科普博主介紹:黏菌既不是真菌也不是細菌,而是一種真核生物域-變形蟲總群-黏菌綱的生物,無毒無害的。
黏菌分營養階段和繁殖階段兩個階段,繁殖快、易染色。
平時也有不少家長給娃當小實驗來玩哦。
圖源 網路
@孫老師就是看了科普才給娃安利的,沒想到後面兒子可比自己上心多了。
快遞沒到的時候,一天能催 800 遍呢,真是要被這個小祖宗磨死了。
好不容易拿到手,娃真正養起來也是絕不含糊,還特意在培養皿上寫了“黏菌勿動”的標記。
這認真勁,和每年“藏”壓歲錢是一樣一樣的。
放學一回家,頭等大事就是要看看他的“寶貝”,生怕餓著渴著曬著它們。
誰說必須要養個貓狗才能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和愛心呢?小小黏菌,也能拿捏!
目前市面上還流行一種“迷宮版”黏菌。
在迷宮狀的培養皿裡,黏菌會去往食物更多的地方,從而留下一種“走迷宮”的軌跡。在小學生群體裡也很是風靡哦。(大概長這樣)
圖源 網路
PART.03
@ 月兒 blingbling的貼紙,喚醒老母親少女心
開啟社交軟體,你就能看到很多小學生博主分享咕卡教程,真真是孩子裡面的“流量密碼”。
咕卡中的“咕”是韓文“裝飾”的意思,它起源於飯圈的“小卡”文化。
現在演變為把喜歡的貼紙貼在專門的卡/盤/磚上,再加上一些小配飾。
比如珍珠、鏈條,很受小女孩喜歡。
圖源 網路
這不就是咱們小時候玩的貼紙嗎?怎麼換個花樣,價格就翻倍了?
網友@莘中的月兒家的女兒 2022 年接觸到咕卡,從麻薯到庫洛米,一直玩到現在。
聽娃說,這東西在小學女生群體中,非常流行。
她“入坑”的第一個咕卡就是同學送的,後面也會自己做了送給別人。
咕卡真是小學生“社交貨幣”王者。
提問:當你家有一個痴迷“咕卡”的娃,你將會收穫什麼呢?(無獎競猜,速答!)
鐺鐺鐺,沒錯,你會收穫數不清的包包、鑰匙圈掛飾。
女兒最上頭的時候給全家人都做了咕卡,小丫頭貼心著呢,還會特別打聽家人的喜好的物品和顏色,做到對應分配。
圖源 小紅書使用者 @莘中的月兒
然而,咕卡的這個貼紙肯定是貼不完的,盤也是咕不完的,咕完書桌咕衣櫃。
圖源 小紅書使用者 @莘中的月兒
只要娃願意,萬物皆可咕。
但只有老母親才知道那個膠有多難清理,強迫症媽媽表示很痛苦。
最近聽女兒唸叨,現在班裡大出風頭的已經換成“小馬寶莉卡”了。
PART.04
@ 兔子 和女兒成了“吃谷”搭子
如今越來越多的小朋友成為二次元文化愛好者。
這裡的“穀子”,源自日語中的“グッズ”(goods的音譯)。
意為周邊商品,包括但不限於徽章、玩偶、扭蛋、掛件、立牌等多種產品形式。
圖源 pexels
也就是說,孩子們嘴裡的“吃谷”就是購買遊戲或動漫等IP的周邊產品!
愛吃谷的小學生們“圈地自萌",還延伸出了不少“二次元黑話”。
比如“吧唧”指徽章,“柄圖”指圖案,“我推”指喜歡的角色,“燙”指搶手,“小食量”指穀子排的數量少,“凹”指 ALL 全部都要,“SET”指所有的製品都要......
家長們真是兩眼一黑又一黑,比職場黑話難懂多了。
“穀子”種類繁多,有的還帶特殊的工藝,像什麼鐳射啊、燙金啊,十分精美。
把小孩哥、小孩姐們迷得死死的~
圖源 網路
網友@兔子響噹噹 分享了陪自家三年級女兒一起吃谷的故事。
可能受兔子本人就是老二次元的影響,女兒從小就能夠接觸到很多動漫文化。
節假日母女倆也會窩在家裡或去電影院一起追番看動漫,成為了二次元搭子。
暑假在看了小排球劇場版後,女兒更是垂直入坑“研磨”(角色名),現在娃基本上很穩定地“吃”排球少年的谷。
平時兔子也會陪女兒一起打卡、逛穀子店,不僅高質量地完成了親子陪伴,還順便增進了母女感情,簡直不要太快樂哦~
圖源 小紅書使用者 @兔子響噹噹
最重要的是,兔子女兒運氣超絕,每次都能一發抽研磨。
(女兒是研磨推,可以理解為:回回都能一次就抽中自己想要的,太給老母親省錢省心了叭)。
圖源 小紅書使用者 @兔子響噹噹
當然在兔子家,買穀子也不是無條件滿足的。
基本得女兒考試成績好或者練琴練得不錯的時候才會作為禮物買給她。一來二去,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倒是提升不少。
對於小學生吃谷的看法,兔子坦言:“一種文化或者愛好,如果父母本身未經瞭解,就擅自因為表面上的形態去判斷它的好壞,是不負責任的。“
”不管支援還是反對,至少家長要對這個事情先了解一下,然後看看能不能理解孩子,即使要反對,也要真誠地給出讓孩子能夠信服的理由。”
兔子溫馨提示:量力而行支援娃的吃谷“事業”,小食量即可,不要貪多哦~
看了一圈,不禁感嘆現在小學生的流行文化就像一個萬花筒,新奇有趣。
作為家長,咱們可以試著多去了解孩子們的世界,適當引導,畢竟現在小孩子能玩的東西不多了。
你家娃都在痴迷些啥?評論區一起來嘮嘮(吐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