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快完善生育支援政策體系推動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的若干措施》強調,加強生殖健康服務。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不孕不育問題日益突出。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開展為家庭幸福和社會和諧作出了積極貢獻,對提高人口素質,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有重要意義。
對眾多患者而言,輔助生殖技術的可及性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其中,資訊獲取渠道有限、知識普及不足,地區發展不平衡、醫療機構分佈不均等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近年來,衛生健康行業一直在為破解相關“難題”而努力探索。
輔助生殖服務能力快速提升
國家衛生健康委2021年印發的《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資訊》指出,不孕不育是由多種因素導致的生育障礙狀態,我國不孕不育發病率為7%~10%。不孕不育治療手段多樣,透過生活方式調整、中西醫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心理疏導等綜合手段可以使80%~90%的患者獲得妊娠,少部分患者需要應用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治療。
“近年來,我國輔助生殖技術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服務能力與水平顯著提升。”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生殖醫學中心負責人黃國寧表示,我國試管嬰兒出生數量佔全國總出生數量的3%左右,每年大約有30萬名試管嬰兒誕生,各省(區、市)均有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為無數不孕的家庭帶來生育的希望與幸福,為社會和諧穩定貢獻了重要力量。
“針對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我國建立了系統全面的監管措施,輔助生殖機構需要取得相應技術服務資質,並嚴格遵守相關適應證、禁忌證要求。”黃國寧表示,“在世界範圍內,已經誕生了上千萬名試管嬰兒,中國已有數百萬名試管嬰兒誕生,輔助生殖技術在中國已經成熟。”
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健康中心主任醫師白符介紹,2001年實施的《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辦法》將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定義為運用醫學技術和方法對配子、合子、胚胎進行人工操作,以達到受孕目的的技術,分為人工授精和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技術及其各種衍生技術。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公佈的資料,截至2024年6月30日,經批准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醫療機構達622家,經批准設定人類精子庫的醫療機構達到29家。“我國輔助生殖技術服務機構數量快速增加。”白符介紹,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設定輔助生殖機構的地級行政區劃(市、地區、自治州、盟)226個,覆蓋率約為68%。
與此同時,我國輔助生殖技術人才隊伍持續壯大。白符介紹,2022年我國各輔助生殖中心從業人員總數突破2萬人,以臨床醫師、護理人員和實驗室人員佔比最高。
從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需求方來說,2009年全國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女性平均年齡為31歲,2022年上升為33.4歲。2009年接受輔助生殖技術服務的女性平均不孕年限是4.5年,最新的資料為3.8年,呈明顯下降趨勢。“這說明我國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可及性得到改善。”白符說。
標準化助力高效分級診療
在我國輔助生殖技術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的同時,也存在輔助生殖機構地域分佈不均衡、服務能力分佈不均衡的情況。近日,在健康報社主辦、默克公司公益支援的“婦幼健康看中國”輔助生殖高質量發展——構建不孕不育高效診療模式交流會上,來自全國多地的領域內專家共聚一堂,圍繞構建不孕不育高效診療模式等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遠端醫療及醫聯體的出現,使邊遠地區等暫時不能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地區獲得很好的技術支援,不孕不育患者可在當地醫療機構完成生育力的評估,就醫更加便利。”黃國寧表示。
“不孕症的診治受生理週期影響,需要患者在特定時間就診,輔助生殖能否成功也存在一定機率,這使得很多患者需要多次往返醫院,耗時較長。”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師娟子認為,在雙向轉診模式下,患者在基層醫院進行初步診治,如需要進一步助孕治療,會被轉診至具備相應資質的醫療機構完成輔助生殖治療,之後再被轉診回基層醫院完成後續支援治療,解決了患者多次長途往返醫療機構的問題,患者的焦慮和緊張得以緩和。
“針對不孕症的治療,雙向轉診模式在有效縮短診療時間、改善結局、最佳化院際合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能有效促進醫療資源下沉,最佳化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使患者轉診前後醫療服務的連續性和便捷性得到提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李雲秀表示,構建分級診療的模式,保障聯盟內規範診療,需建立聯盟內醫療機構服務能力評估標準。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管理服務指導中心標準處研究員黃超表示,從行業標準化的角度來看,應把一些好的工作經驗,包括輔助生殖雙向轉診模式,透過標準化的模式固化下來,以標準化推動輔助生殖健康服務規範發展。
改善適齡生育認知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孫瑩璞教授指出,2000—2020年,我國女性平均初育年齡從24.3歲推遲至27.9歲,平均生育年齡從25.8歲推遲至29.7歲,30歲及以上高齡產婦的生育一孩數佔比從5.7%增至近34.3%。生育年齡的推遲,是不孕不育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孫瑩璞指出,來自家庭和工作方面的壓力,降低了適齡人群的生育意願。此外,部分民眾甚至包括一些醫務人員,對於適齡生育重要性也認識不足。
“要讓大家充分認識到適齡生育的重要性。”黃國寧表示,隨著年齡的增長,女性的卵子質量下降、卵巢功能退化,男性精子也會出現異常,導致生育力下降,發生出生缺陷的風險也在增加。醫務工作者要加強適齡生育的科普宣傳,過去3年,中華醫學會生殖醫學分會舉行了多場網上科普宣傳,關注生育力保護,提倡適齡生育,收聽收看人次達到3000多萬。“希望全社會進一步關注生育力。”黃國寧說。
孫瑩璞認為,強化適齡生育知識普及,可組織專家學者或醫務人員開展生育健康知識講座,向公眾普及適齡生育相關知識;建立生育健康知識平臺,提供線上課程、開展社群生育健康知識培訓、健康諮詢等服務,方便公眾隨時獲取生育健康知識,提高生育健康素養和對適齡生育的認知。
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昆明表示,部分民眾對輔助生殖技術有一些誤解,認為輔助生殖技術足夠強大,即便自己年紀再大,但求助於試管嬰兒技術仍然肯定可以圓夢,因此即便有生育意願,也會長期等下去。“實際上輔助生殖技術並非萬能,並不能解決所有生育問題。”李昆明表示,輔助生殖技術的應用嚴格遵守相關適應證、禁忌證,適齡人群如果有生育意願,建議儘早規劃,儘量選擇在黃金生育期懷孕,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
文:健康報記者 牛煜輝
編輯:牛煜輝 管仲瑤
校對:李詩堯
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GUCA5MH】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