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醫院是最能展現人生百態、體味悲歡離合的地方,因此醫院也成了許多紀錄片關注的物件。
2023年,B站上架了一部聚焦兒科的醫療紀錄片《閃閃的兒科醫生》。紀錄片以深圳兒童醫院為舞臺,圍繞不同科室展現了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包括學習障礙、單親帶娃、青少年心理問題等許多熱點。結合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既科普了各種醫療知識,又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溫情,贏得觀眾一片好評,在豆瓣拿下了9.5的高分。
時隔一年半後,B站近期又上架了第二季,依然保持了第一季的高口碑。
《閃閃的兒科醫生2》海報
第二季的舞臺從深圳兒童醫院轉移到了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延續第一季以科室為線索的結構,講述了一個個驚心動魄、百感交集的病例。
第二季的第一個案例就很揪心:8歲的患者小金子是擴張性心肌病,已經進入了昏迷的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很難提前發現,往往出現症狀時就已經是晚期,藥物治療和體外輔助迴圈的效果都不好,小金子唯一的希望就是心臟移植。
在找到可以給小金子移植的供體心臟後,醫生就開始了和時間的賽跑。供體心臟遠在廣西,而心臟缺血超過6小時就會嚴重影響移植效果,為了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安排醫生儘快攜帶供體心臟返回上海,另一方面提前開始手術,把心臟移植前的所有準備工作全部做完,等到供體心臟到位就立刻開始移植。
等到供體心臟千里迢迢到達上海手術室時,時間已經過去了5小時20分,心臟因為缺血太久顏色都已經發暗。主刀的心臟外科醫生祝忠群依靠高超的縫合技術,硬是在30分鐘內就完成了移植手術,讓心臟在缺血5小時50分後重新起跳,距離6小時的死線只有一步之遙,看得人大氣都不敢喘。
雖然我對心臟移植手術這個概念並不陌生,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現實中心臟移植手術是怎麼做的。看著醫生們從小金子體內取出病變心臟、用體外迴圈維持生命、再把已經變暗的供體心臟放到胸腔內,讓它重新恢復血色跳動起來,整個過程有一種難以形容的震撼。
過去對醫療技術的理性認知,此時轉化成了一種更直觀的情感衝擊,讓我由衷贊同現代醫學的進步。
第二季越往後看,這種感受就越強烈。作為國內兒科領域的權威,許多其它醫院裡治不了的疑難雜症都會轉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所以這裡的醫生經常會遇到棘手的罕見病,這時候就更考驗他們的技術和勇氣。
第六集就有個讓人倒吸一口涼氣的病例:一對父母帶著7歲的兒子多吉從西藏來上海求醫,多吉的症狀包括尿失禁(每天24小時都要穿尿不溼)、大便排不乾淨、腳部畸形等等,最終診斷結果是極其罕見的尾端發育不全綜合徵。
普通人的尾椎末端有骶骨和尾骨,這些骨頭裡長著許多植物神經,控制著排尿等一系列活動。但多吉的骶骨和尾骨壓根沒發育出來,連帶著這些植物神經也就發育不全,而且各個神經都交纏在一起,成了一團亂麻,所以才會出現排便障礙,放著不管最終就會變成尿毒症。
以往遇到神經問題導致排便障礙的病例,常見的治療方法是植入一個膀胱起搏器,讓起搏器代替神經發出排便訊號。
但這種方法對多吉有很多不確定性:起搏器起效需要患者的神經反射完整,多吉的神經發育不良,不確定神經反射是否運轉正常。而且起搏器要放到對應的神經位置上,一般患者可以透過骶骨來定位神經位置,但多吉沒有骶骨,無法定位神經位置,需要醫生大海撈針一樣不斷嘗試,運氣好才能找到對應的神經。
負責多吉的泌尿外科醫生孫杰問了一圈國內其他醫生,從來沒人見過這種病例。雖然也能用尿流改道手術解決排尿問題,但一來這個手術的創傷大,二來尿流改道手術意味著患者一輩子都要自己手動導尿,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生活質量。
出於這些考慮,孫杰和家長充分溝通後,還是選擇了嘗試植入膀胱起搏器,希望能讓多吉恢復到正常人的生活質量。
整個手術可以說是波折不斷,多吉的生理結構和一般人不同,許多經驗都派不上用場,只能不斷摸索。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孫杰在反覆失敗後終於觀察到了想要的神經反應,確定了起搏器的植入位置,這時候彈幕也是一片歡呼。
多吉也很爭氣,起搏器植入後沒多久就能自主大小便,脫掉了以前從不離身的尿不溼,連走路姿勢都比以前正常多了。前後變化之大讓人不禁感慨:世界破破爛爛,總有人在縫縫補補。多虧了發達的現代醫學,無數家庭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
除了技術高超的醫生,紀錄片中的患者同樣讓人印象深刻。面對突如其來的疾病和意外,孩子們迸發出的意志常常讓大人都自嘆不如。
在第五集裡,一位叫暢暢的女孩找燒傷整復外科醫生湯燾做去瘢痕手術。暢暢和湯燾是老朋友了,她是湯燾見過燒傷面積最大的兒童患者,因為意外導致全身70%-80%的大面積燒傷。燒傷後的疼痛是強烈且持續的,許多成年燒傷患者都受不了這種疼痛,喪失求生慾望。
在當地醫院治療半年的過程中,暢暢出現了嚴重的感染問題,被下了好幾次病危通知書。後來父母帶著暢暢來到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靠著暢暢的求生慾望和湯燾的精心治療,如今暢暢已經恢復了正常的身體機能。
而讓湯燾和觀眾都感到震驚的是,在遭受如此大的磨難後,暢暢展現出了驚人的自信和樂觀。即便經過治療,燒傷患者身體還是會和正常人不同,暢暢的臉部、手腳、胸口都有著明顯瘢痕。許多人會因為瘢痕陷入自卑和自我否定,甚至過著足不出戶的生活。
但暢暢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她完全接受了這樣的自己,不在乎外人怎麼看自己。她會坐飛機去外地看演唱會,在學校裡積極參與各種集體活動,還準備以後穿漂漂亮亮的抹胸裙。
這種經歷巨大創傷後依然對未來抱有希望,拼盡全力追求自己幸福的態度實在是太耀眼了。暢暢簡直就是羅曼·羅蘭那句話的代言人: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這個病例中,紀錄片還展示了一種新的醫患關係:醫生不僅關注患者的身體健康,也關注患者的情緒健康,兩人的關係相比醫患更像是朋友。湯燾像老父親一樣關心暢暢的生活安排,根據暢暢的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暢暢也是對湯燾無話不談,樂於分享生活中的各種事情。
在湯燾看來,醫生不僅要去治療患者的身體疼痛,還要幫他們重建自信,這樣才能獲得患者的配合,幫助保證患者更好地康復。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醫生和患者需要超越簡單的治療與被治療的關係,去建立一種攜手共進的夥伴關係。
衷心希望這種理念在未來能普及開來,讓更多患者擁有舒適的就診和治療體驗。
不過醫院裡不會只有好訊息,現代醫學也有它的極限,有時候就算醫生想盡一切辦法,依然無法挽留患者的生命。第二季最後一個病例就是如此,患者芸寶天生有嚴重的心臟問題,如果不接受手術可能幾個月後就會去世,但手術風險也很高,心臟可能在術後無法承受巨大變化,這也會引發生命危險。
雖然醫生和護士都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芸寶的手術效果和術後恢復都很不理想,身體狀況不斷惡化。奇蹟最後還是沒有發生,而芸寶的父母做了一個了不起的決定:捐獻女兒的眼角膜、肝臟和腎臟,讓女兒以另一種形式活在世界上。
人生總是充滿遺憾,我們該如何面對無常又無情的病魔?在這一季的片尾,上海兒童醫學中心院長張浩給出了他的回答:父母用愛療愈心靈,醫生用技術彌補遺憾,孩子們則帶著遺憾拼命綻放。接納不能改變的,改變能夠改變的,萬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祝願每個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