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 ▲ 關注「歐茜醫生」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點選下方影片 即可觀看
昨天和一位媽媽聊天時,她向我提出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這位媽媽說,她看課時發現,干預師會讓孩子先摸摸頭、再拍拍肩、再指指鼻子。學這些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教這些?
這是個非常好的問題。其實,要求孩子摸頭、拍肩等,看表面形態只是一部分,我們更重要的是,需要關注個案背後設計這個課程的目標,理解相應的教學邏輯。
例如,讓孩子先摸頭、再拍肩、再指鼻子,需要孩子對人有持續關注,能模仿多步驟動作。運用到生活場景中,就可以是,在學校裡學習做廣播體操。
再例如,有時孩子正在開心地做遊戲,老師會突然打斷,要求孩子立即停下來,並對孩子說:“做做拍肩的動作”。
這裡的目標就是 ,接受強化物被終止。運用到生活場景,就可以是,上課鈴響了,停下正在玩的遊戲,心態平和的回教室上課。
因此,希望家長們,不要只看表面形態,而是要看背後的目標,理解相應的教學邏輯。
養育自閉症兒童不易
如果您想聯絡歐茜醫生
歡迎掃描二維碼聯絡小助手
幫助更多有需要的自閉症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