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渡資產
回望2023年的宏觀環境我們認為可以用混沌來形容。一方面是增長因子出現了多次轉折,從一季度開放重啟,到二季度地產銷售下行,再到三季度的經濟庫存週期見底後回升。另一方面,貨幣政策也經歷了幾收幾放。在沒有明確宏觀趨勢的情況下,國內大部分資產的價格均未呈現流暢的走勢,使得去年的投資難度較大。
展望2024,我們認為宏觀環境能見度較去年有顯著提升,國內外央行的政策態度都有明顯轉向,全年各類資產大機率將執行在內外流動性雙寬鬆的環境中,那些對流動性敏感的資產,如新興市場股票、債券、黃金、有色金屬等將佔據上風。估值上,A股和港股風險溢價進一步提升;考慮經濟增速和通脹水平,國債價格依然有上行機會;商品方面,有色和原油相對便宜;美國國債方面,當前不少觀點認為美債超漲,入價了過多的美聯儲降息預期,因此將會看到美債價格回撥(美債收益率上漲),使市場向聯儲迴歸,而我們認為,從美國通脹和就業市場的趨勢來看,2024年聯儲可能會處於一個非常適合降息的環境,聯儲面臨的問題可能會從之前幾年的加息不足導致通脹失控,變為降息不夠快導致經濟失速,因而美債將持續處於偏強狀態。節奏上,國內主要看政策和內需提振的效果,投資佈局的關鍵在上半年,收穫的關鍵在下半年;海外市場,時間越往後走,宏觀環境會愈加清晰,而美股美債在宏觀預期兌現後反而會面臨壓力,屆時需要尋找新的宏觀驅動力;格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美國大選及地緣衝突可能會給各類資產帶來很多波動。
大墉資產
2023年過去了,我們覺得可以用熵增和祛魅這兩個關鍵詞來總結:
熵增。熵增定律告訴我們,事物總是自發、不可逆的朝著混亂方向行進。從2018年的貿易戰開始破環了世界經濟秩序的貿易物流格局;三年疫情引致供應鏈失序實際上強化了保護主義,同時凸顯了東西文化差異;2022年俄烏戰爭2023巴以衝突伴隨大國博弈造成地緣形勢更趨緊張;還有就是更多的氣候異常。寫到這裡,實際上我們更深刻的理解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舊有秩序正在破碎,新的秩序尚未萌芽,混亂和失衡是常態。
祛魅。什麼是祛魅,就是慢慢消除對一切事物的濾鏡和美好期待,小的比如:明星基金經理光環、大佬觀點、奢侈品等,大的比如:美式虛偽的人權雙重標準、預設立場的輿論霸權等等。祛魅的時代是一個世俗化和功利化的時代,是個體理性取代價值理性的時代,個性化、多元化正在路上。
回到國內大類資產配置上,2023年對絕大部分市場參與者來說是殘酷的,因為有太多的不及預期。首先從宏觀經濟來說,我們學到了兩個詞叫合成謬誤和分解謬誤,解釋了為什麼看起來正確無誤的決策,最終還是導致了經濟的失敗。這個值得深思,預期引導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政策不能單純的把市場參與者當作對手;其次從產業政策來說,我們對製造業的金融扶持帶來產能擴張,疊加逆全球化下外圍高附加值需求的下降,我們核心通脹面臨通縮壓力,企業利潤長期無法實現修復,製造業投資擴張動機反而將下降;同時我們理解“不要錯過下一輪科技革命”的長期敘事,資源向高科技傾斜,向高質量發展傾斜(汽車、造船、大飛機都取得耀眼進步),但服務業的發展也對應著當下就業的解決和個體的實際需求,應該適當均衡;從A股的制度建設來說,實際上出了很多呵護資本市場的利好,但市場需要的只是基礎制度而已:嚴厲懲罰操縱與造假、尊重股東權利,沒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何談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呢?
展望2024年,需要提示的是,A股的激勵機制正在快速的發生變化,一個以投資者為中心的市場正在建設起來,欺詐盛行的土壤正在被清理,機會正在出現。從投資方向來說,微盤股已經連續跑贏三年策略擁擠度很高,機構新能源抱團股瓦解後面臨換倉選擇,市場將會合力擁抱低估值高分紅板塊,科技和醫藥則是成長股發力的兩大賽道。
《私募薈》由網易財經、澤募家聯合推出。
溫馨提示: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交流,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