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3年,是經歷衝擊後回升恢復的一年。中國和世界重新回到了高速連線與“雙向奔赴”。在不穩定、不確定的重重疑雲中,世界需要中國的答案,走向世界的中國也需要新的答案。
在觀察者網2023年“答案”年終秀上,風險投資人、政治學學者李世默,在題為《小院與世界——中國政治經濟的發展及其對全球化的意義》的演講中,提到過去20年中,中國從全球化的邊緣地位不斷提升,對歐美等原來處於中心地位的國家構成挑戰,因而也才有了美國的“小院高牆”政策。
但與中國脫鉤,就是與世界脫鉤,在下一個20年裡,中國將不斷提高產業附加值,透過發展高質量產業,推動世界經濟的新一輪增長。
李世默: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走向世界的中國”。其實我今天早上來的時候就有點彆扭,覺得這個題目起的不是非常好,有點過時了,取題那天的例會我肯定沒參加,如果參加了肯定會否掉這個題目。剛才主持人提到十年前我在TED的發言,十年前,也許這個題目是恰當的,因為那時候外國人都對中國非常好奇,想要了解中國到底怎麼回事,那個時候中國確實在走向世界。
10年過去了,為什麼我覺得這個題目已經過時了?我跟大家分享一些資料。在這十年裡,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了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根據IMF的資料,中國將在未來五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貢獻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額將達到美國的兩倍。
同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國際開發融資來源國。22年來為16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20985個專案提供了約1.34萬億美元的貸款和贈款,超過了世界銀行、IMF以及巴黎俱樂部22個成員國的總和。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是日本、韓國、歐盟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連續11年保持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地位,連續10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並已成為南美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拉丁美洲國家的第二大貿易伙伴。
從2017年,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預計將在2030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需求國。在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參與國貿易額增加了10.1%,外資增加5%,低收入國家GDP增加3.4%。
這說明什麼?中國不是在走向世界,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中國走向世界,只是一個十多年前的口號。從物理上你是沒有辦法走向你自己的,我們在走,就是世界在走,我們朝哪個方向走,世界就朝哪個方向走。世界上有些國家、有些人經常嚷嚷著要跟中國“脫鉤脫鉤脫鉤”,我的回答很簡單,跟中國脫鉤,就是跟世界脫鉤。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發生在中國的事情,和全球化、和整個世界的關係到底在哪裡?早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全球化大規模興起的前夜,就有經濟學家——我這裡舉兩個例子,美國的弗裡德曼和阿根廷的普雷維什——注意到了一個問題,在全球化過程中,不同國家所具有的經濟機會和經濟資源是不平等的。他們把在全球化過程中的國家分成兩類,形象的說,就是全球化的中心和全球化的邊緣。有些國家屬於全球化的中心,有些國家屬於全球化的邊緣。
那麼誰是中心國家?說白了就是美國引領的西方國家。在這些國家裡,權力、資本和發展機遇高度集中,他們有著高度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水平,並且集中了主要的經濟和政治力量,是推動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掌握全球經濟命脈的跨國企業,都是在這些中心國家。
而邊緣國家,則只能長期提供原材料、低成本勞動力和消費市場。
儘管美國和中國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但是美國依靠科技、金融、軍事就能讓全球的財富源源不斷流入,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付出的努力其實要多得多。而對於大多數的邊緣國家,在這個全球化體系中的處境可能是很艱難的。
英國經濟學家安迪·薩納姆曾經對發展中國家的去工業化問題做了一個研究,他列舉了四個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的典型案例。第一種是以印度為代表的初級工業化,他們長期處於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第二種是中國,是不斷升級的工業化,產值不斷提升。其實全球化這二三十年裡,中國是一枝獨秀,就我們一個邊緣國家慢慢崛起,慢慢壯大,其他都停滯在邊緣國家裡。第三種是印尼,他們的產業升級沒能取得成功,過早顯現出去工業化的趨勢。第四種是巴西,經歷了長期的產業降級、去工業化的過程。我還記得我採訪盧拉總統的時候,他痛心疾首地告訴我,在自由派執政的十年裡,巴西丟掉了引以為傲的航空工業,從一個飛機出口國淪為了一個農業國家。
這個全球化模式是不可持續的,為什麼?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西方所謂邊緣國家裡最大的國家——中國,拒絕長期停留在全球化的邊緣地位,我們開始逐漸向中心移動。最重要的標誌,就是我們開始透過科技創新,著力提升製造業的附加值。當前我們國家的產能是全世界第一,這20多年的全球化過程中,我們建立了一個巨大無比的工業產能,工業總產值佔全世界的30%以上,沒人比我們高。每年我們的產能價值大概是5-10萬億美元,比美國、德國、日本加一起還要大。
但是這些產能的附加值還是偏低,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產能的附加值提高。我算了一下,我們中國5-10萬億美元的產能,附加值大概是12%。如果這5-10萬億美元是一家公司的收入,12%的附加值就是這家公司的毛利,其實這個毛利是比較低的。美國在工業化頂峰的時候,比如上世紀70年代,產能的毛利大概在35%-40%。這30個點的差距在5到10萬億美元的分母上是個巨大無比的價值,這個就是中國高質量發展要掙的錢。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先生提出了著名的Smile Curve微笑曲線。10年、20年前我們跟越南差不多大,很小的一個球,現在變得跟美國差不多大,但是這個球在微笑曲線的地位沒怎麼改變,仍舊在中間偏下,這說明我們的附加值比較低。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這個球往左上方推,把附加值往上推。
面對中國科技創新的崛起,反應最激烈的當然是美國,因為他們是最大的所謂全球化中心國家,他們靠什麼吃飯?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軍隊和美元,現在我們也要做R&D了,當然這也許對他們是一種威脅。
最近美國出臺了很多法案來遏制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其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小院高牆”。這個概念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美國過去主導下的國際秩序的本質,就是要把毛利最高、價值最高的東西留在他的“小院”裡面,讓其他國家在“小院”外邊為他打工掙薄利,他掙大錢。
最近疫情以後,我在全世界走,西方國家包括我們中國自己內部,有很多人說好像我們中國被美國的“小院高牆”孤立了。後來我想想是不是被孤立了?誰在“小院”裡面?誰在“小院”外面?“小院”是誰?
我做了個研究,其實小院裡有兩部分國家,第一部分就是大英帝國和它的四個子孫國,很多人說這些國家是透過種族滅絕建國。第二部分國家是1000多年前基督教會第一次大分裂後的西基督教國家,包括西歐的法國、德國、西班牙這些國家。這些國家加一起大概6億多人口,佔全球GDP的50%,但是隻佔經濟增量的35%。
在他們之外,還存在一部分中間地帶,他們中有東正教陣營的東歐部分,還有一些跟西方陣營不完全是一條心的匈牙利、塞爾維亞,以及土耳其這樣的歐洲、北約內部邊緣國家。這些國家大概有5億多人口,佔全球GDP的10%,經濟增量的5%。
還有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全球南方,這是個巨大無比的世界,裡面有不同的宗教文化和經濟國情。除了中國以外,這些國家中的大多數都沒有從全球化過程中獲得很多的利益,雖然也發展了,但是仍然停留在邊緣國家的地位。這些國家總共有60億人口,約佔全球GDP的40%,佔經濟增量的60%,而且還在增長。
所以,“小院”很小,世界很大。中國經濟增長的正規化轉變對於全世界的意義非常重大,舊的全球化模式正在面臨調整,對於多數發展中國家,如果不從產業鏈往上爬,最終都會陷入中等或者中低等收入陷阱。中國有能力也有市場來進行這樣的經濟結構調整,我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調整,透過發展高質量產業來推動世界經濟的新一輪增長。我們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中國的繁榮,更是為了全球的共同發展,為了一個更加開放、包容、平衡的世界新秩序。
現在很多人都說中國經濟增長在放慢,放慢並不奇怪,因為我們的經濟在發生結構性調整,需要一段時間。我提出過一個概念:“中國經濟的前後20年”,第一個20年是2000年我們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到2020年,發展的很成功。不算政府投資的基建、5G,那個時代中國市場經濟有三大支柱,第一是房地產,佔GDP的1/3;第二,消費網際網路平臺的崛起;第三,中低端製造業,加入世貿以後中國成了世界工廠。
但到了2015-2017年,這些已經很難持續下去了。房地產市場出現泡沫,消費網際網路創造了很大的價值,改變了整個中國社會的經濟結構,但是裡面真正的科技創新含量是比較低的,大部分是商業模式創新,重新改變了我們做事的方式。但在新技術領域,我們落後了,比如晶片,中低端製造業倒是在價值鏈上往上升,但是速度比較慢。
接下來20年,中國的經濟動力會來自哪裡?有兩個方向,第一是存量,第二是增量。存量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們巨大無比的工業產能,但附加值和毛利還比較低。我經常講蘋果手機的故事,絕大多iPhone都是中國製造,10年前1000美元的iPhone,我們只留下了3.5%的價值,十年以後這個數字已經到了26%,這是非常大的成就。如果我們把裡邊的晶片也做了,附加值就能到70%,但目前還不是。如果我們能夠在各行各業重複iPhone的故事,就可以把12%的附加值慢慢提升到25%、30%、40%。
增量就是科技引領的新型產業,很多中國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們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而且我們走的比別人都快,比如生命科學、合成生物學、新能源、新材料……
今天,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幾位年輕的科技媒體人、科技傳播者加入我們的圓桌討論。他們不僅是觀察者網的老朋友,也是在各自科技領域的積極參與者和推動者。接下來我們聽他們跟大家分享中國經濟今後20年的發展動力在哪裡。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