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 崔文靜 北京報道
1月25日至26日,證監會召開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就資本市場2024年建設重點等做出重要部署。這是1月22日國常會以來,證監會第三次公開明確監管方向。
與此前表態一致,證監會將“以投資者為本”置於重中之重。具體踐行措施上,首先,透過完善發行定價、量化交易、融券等監管規則,使相關規則更為契合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需求。
其次,“零容忍”嚴懲資本市場亂象,降低投資者利益受損機率;對於已經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透過集體訴訟、代位訴訟、“示範判決+專業調解”等機制,最大程度賠償投資者損失。
再者,透過完善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標準、引導上市公司加大現金分紅、回購登出力度等措施提升上市公司可投性。
與此同時,透過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督促公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履行受託責任等方式,進一步維護廣大投資者利益。
除圍繞“以投資者為本”開展系列工作外,會議明確,證監會還將透過推進投資端改革、健全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穩步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等系列措施,突出“穩”與“進”的統籌。同時突出強監管、防風險與促發展一體推進。
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
“要突出以投資者為本的理念”,會議如此強調,這與證監會副主席王建軍1月24日“建設以投資者為本的資本市場”提法一脈相承。
以投資者為中心、各類監管措施以維護投資者利益為先,證監會已經切身實踐,並將成為其下一步工作重心。
如何做到以投資者為本?
綜合受訪人士分析,核心在於五點:一是嚴懲資本市場亂象,降低投資者利益受損機率;二是當投資者利益受損後,提供便利的投資者獲賠渠道;三是提高上市公司可投性,提振股市,增大投資者投資獲利機率;四是讓投資機構、中介機構利益與廣大中小投資者相繫結,使得專業機構真正能與投資人站在一起;五是完善相關制度,提高制度對中小投資者的利好性,降低有心之人利用而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的可能性。
以上建議,證監會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中均有所體現。
首先,會議強調,進一步落實資本市場防假打假綜合懲防體系,加大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案件的查辦力度,提升案件查辦效率,對性質惡劣、危害嚴重的,進一步強化行政民事刑事立體追責,讓違法者付出慘痛代價。
實際上,近年來監管對於違法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已經明顯加強。近五年來,證監會依法調查各類證券期貨違法案件近1900件,向公安移送涉嫌證券期貨犯罪案件近600件。其中,僅2023年證監會系統審計案件即達350餘件,處罰責任主體千餘人(家)次,罰沒款金額60餘億元。
上市公司“首惡”是嚴懲的關鍵所在,以2023年備受市場矚目的科創板欺詐發行第一案——紫晶儲存案為例,其實控人被判予2164.26萬元罰款、終身市場禁入的行政處罰,並於2023年12月因欺詐發行被逮捕。
其次,會議明確,充分用好集體訴訟、代位訴訟、“示範判決+專業調解”等機制,讓投資者更加便捷、直接地獲得賠償。
上市公司重大違法違規造成投資者損失,但因經濟實力有限無力賠付投資者,導致投資者利益受損卻難以獲賠,系國內外的一大共同難題。從近期監管實踐來看,由中介機構牽頭設立專項賠付金先行賠付投資者,或將成為未來通用方式。
2023年備受市場關注的紫晶儲存案和澤達易盛案,均由保薦券商牽頭成立賠付金。紫晶儲存案為證監會推動下的行政執法當事人承諾制度踐行第一案,澤達易盛案則為上海金融法院推動下的證券集體訴訟和解第一案。
再者,在提升上市公司可投性方面,證監會明確多項措施。
比如,大力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完善上市公司質量評價標準,督促和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回報投資者的意識,更加積極開展回購登出、現金分紅。推動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對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等“關鍵少數”更加嚴密有效的監管制度。
比如,鼓勵上市公司透過市場化併購重組等方式做優做強,推動將市值納入央企國企考核評價體系,研究從資訊披露等角度加大對低估值上市公司的約束。
再比如,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堅持“應退盡退”,加速優勝劣汰。
與此同時,證監會想方設法提升金融機構與投資者利益的繫結度。對此,證監會開出兩大力措:
一方面,壓實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堅持“申報即擔責”,對“帶病闖關”的,嚴肅核查、嚴厲懲治。
另一方面,督促公募基金等投資機構履行受託責任,增強專業能力,更好服務居民財富保值增值。
此外,針對近期市場熱議的發行定價、量化交易、融券等相關規則,證監會明確表示將於2024年重點完善,旗幟鮮明地體現優先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著力“穩市場、穩信心”
穩市場、穩信心,這是國常會以來歷次監管發聲的重點強調之處,此番證監會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上同樣被重點提及。
會議強調,要突出“穩”與“進”的統籌。著力增強資本市場內在穩定性,健全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執行的有效機制,強化各方協同,加強與市場溝通,以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穩市場、穩信心。
想要“穩住”,監管計劃如何實踐?證監會明確四大方向。
首先,堅持以進促穩、先立後破,進一步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健全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加強發行上市全鏈條監管,評估完善相關機制安排。
其次,大力推進投資端改革,推動保險資金長期股票投資改革試點加快落地,完善投資機構長週期考核,健全有利於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政策環境,促進投融資動態平衡。
再者,統籌開放和安全,穩步擴大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和風險防範能力建設。
此外,圍繞做好“五篇大文章”,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最佳化私募股權創投基金髮展政策環境,促進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探索中國特色期貨監管制度和業務模式,健全商品期貨品種體系,著力提升服務高質量發展的能力和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1月22日晚間國常會訊息釋放後,原本下跌的A股主要指數多日上漲。1月26日,此前一度跌下2800點的上證指數繼續上漲態勢,收盤報2910.22點,上證50同樣延續增勢;不過,其餘主要股指再度轉綠。
在受訪人士看來,證監會所提上述措施更多為“長遠之計”,當前提振A股可以採取更多應急性措施。
由於平準基金具有短期內平抑非理性劇烈波動、穩定市場的作用,加快推出萬億級平準基金是呼聲最高的股市提振建議。
與此同時,推出更大量級的財政金融政策、一攬子產業扶持政策等利於經濟預期改善的措施,也被視為“穩市場、穩信心”的可行之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