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大事讓網友們吵了一年的架,聽說是因為中國很多製造業的工廠都搬遷到越南去了,越南一場展覽會,吸引了無數中國老闆前往考察,中國要丟掉“世界工廠”的寶座啦!
訊息一出,讓很多老百姓產生了就業恐慌,本來疫情之下就業難,中國製造業都搬走了,14億中國人靠什麼吃飯?
網友暗諷,都是這20年房地產的不良發展造成的,更有抨擊電商短影片的,要不是製造業成本上升,銷售沒利潤,怎麼會搬走?還有大罵西方國家玩陰謀的,總之各執一詞,吵不明白。
這時候專家出來解釋了:好笑,怎麼可能都搬過去?搬過去的都是跟不上經濟發展的傳統制造業,都搬過去越南有這個能力承接嗎?不說還好,一說,專家又成了抨擊物件,網友直接開懟“坐井觀天”。
那麼越南真的要代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嗎?是否有實力承接?承接到什麼程度了呢?
為什麼中國製造業有轉移越南的趨勢?
首先我們來回答這個問題,中國的製造業有沒有向越南轉移呢?
答案是有,這裡包含我們中國自己創辦的工廠和原先西方國家在我國建的品牌代加工廠。但是轉移的情況並非像我們所想的,突然把中國搬空了,而是一個緩慢循序漸進的過程。
隨著中國經濟的騰飛,我們正在不斷突破一些行業的壁壘,尤其是像深圳這樣的沿海城市,隨著高科技企業的遷入,城市能級再上臺階,人才層級不斷更迭,原有的製造業工廠必然就會遷出。
製造業遷出核心原因是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在升級。
眾所周知,中國近幾年在科技發展上有了質的飛躍,很多技術都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包括我們在晶片行業的崛起,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進步,在城市空中交通體系的技術掌控,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挺進——
這些高新科技在沿海城市形成了高階要素資源的集聚,這決定了沿海城市將成為第一批從製造業走向高科技的城市樣板,隨之而來的就是中傳統制造業的土地和人工成本都上升,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原有的製造業會被擠壓出去一部分。
其次是西方國家在中國的工廠帶頭引起遷出潮。中國相對於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以前是勞動力密集而且便宜,西方國家正是看上這一點,就將很多大品牌的加工放在中國,大量在中國投資建廠。
但隨著中國崛起,製造業成本上升,類似蘋果、三星、東芝、阿迪耐克等大牌紛紛將產能轉向了東南亞,尋求低廉市場,這引起了與之相關的上下游供應鏈的恐慌,有些供應鏈不假思索,就跟著這些品牌走出了國門,這也正是這些國際品牌想看到的結果。
但實際上,外企遷出可能是中國品牌崛起的最佳時機。
有網友問了,遷出地區為什麼多數是越南呢?
其實製造業遷出並非短期事件,這些年也在持續發生,只是因為三年疫情,很多人反觀到了穩定工作的重要性,才關注到了工廠遷出的問題。越南作為中國鄰國,離我國最發達的沿海城市距離較近,海上交通方便。
同時,越南整體經濟相對落後,勞動力低廉且青年勞動力密集,再加上近幾年為吸引外資,越南政府的政策也做了部分調整,所以越南確實是我國沿海製造業遷入的優選之一。
越南有實力承接中國龐大的製造業市場嗎?
2022年全球的GDP增長率出來了,越南一枝獨秀,高達8%,這確實有這幾年製造業轉移的功勞,但這並不代表越南有能力承接中國所有的製造業,而中國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將所有制造業都轉移出去。
首先是越南自身有很多不可抗力,無法短時間解決。越南的發展雖然也在加速,但畢竟還是在中國之後,由於其國土面積小,人口少,自身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中國差距過大,依然有待提高,國內只有一條米軌鐵路,貨運只能承擔4%。缺電缺高素質人才也是客觀因素。同時,越南9000多萬人口,與中國市場相比差距太大,即使有些國際大牌把工廠轉移到越南,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很難將整個完整的產業鏈搬過去,更不可能放棄中國的消費市場。之前不是說產業鏈跟過去嗎?確實有,但也只是一部分,也有很多產業鏈會留在中國,這就導致搬遷過去的企業可能佔到勞動力和土地的便宜,但想成熟的發展,還是離不開原有產業鏈的支援。
然後就是中國會根據發展速度循序漸進轉移,不會任由短時間搬空製造業。中國一路走來,非常清楚發達國家現在面臨的情況,譬如疫情期間,沒有製造業的發達國家就會失去基礎物資支援,所以中國必然會透過宏觀調控來保障民生,以免犯西方國家同樣的錯誤。
尤其是我國擁有14億人口,是美國的4倍有餘,控制製造業遷出的節奏和品類、把控中高階產業和技術遷入的銜接就變的尤為重要。
所以,越南雖然近幾年外資發展迅猛,但其客觀條件決定了不可能完全取代中國,而中國作為現在的製造業大國,未來的高科技強國,升級是必走之路,但升級節奏一定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中國未來也不乏會按一定比例保留傳統制造業與中高階製造業。
我國有沒有可能將產業轉移做成內部經濟迴圈呢?
有網友問了,我國的發展目前不平衡,東南沿海相對發達,但西部地區相對困難一些,這些中傳統制造業既然是發展的必經之路,東南沿海也是必然要遷移,那為什麼不做國內遷移?與其便宜東南亞其他國家,倒不如形成我們自己的產業內迴圈。
首先我們要了解沿海製造業不向中西部轉移的原因。
我國的中西部發展相對沿海地區確實落後一些,同樣面臨著製造業產業鏈不完善的困難,雖然越南產業鏈也不完善,但是海上交通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越南可以隨時到沿海地區採購產業鏈所需,而內地的運輸成本太高了,中西部的交通設施也還在完善中,陸路運輸成本遠高於海運,沿海製造業遷移首先就會選擇周邊沿海國家。
除了交通成本,還有時代背景政策因素。我國目前正處於產業升級轉化階段,對於傳統制造業的政策不穩定,越南則不同,其正處於工業化初始階段,相關的稅收、監管政策綠燈多,更吸引投資者,這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最後,不得不提一下網友強烈反應的“吃拿卡要”問題,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見內部腐敗,營商環境惡劣等問題,尤其我國東西南北對於商業的文化認知差別大。
有一位做股權的老師曾經這樣形容,在南方籤個合同大約需要1小時,談清楚雙方各自的優勢、所得、相關證明,律師確認無誤就可以一起合作賺錢,在北方可能喝了兩頓酒,醉的死去活來最後還是沒談成。
當然這是無數的原因,導致傳統制造業面臨轉移時並未趨向國內。但是面臨這樣的問題,國家也在逐步地解決。
首先我們看到,近幾年隨著中國的國際地位提升,國內短影片帶來的資訊透明化,國家正在大刀闊斧地出清,從中央到地方,從銀行到金融,反腐力度前所未有,中紀委國家監委的反腐月報始終公開,且不管資料是否讓老百姓滿意,但一定是刀架脖子上開幹了。
其次我們看到針對中西部經濟發展問題,國家正在因地制宜力促發展,甘肅省已經成為我國晶片的生產基地,山高路遠的西藏也被稱為下一個沙特,或許說辭有些誇張,但是彰顯了西北部城市的資源優勢。
從2022年全國各省GDP來看,增速最快的前十個省,有9個都在西部。東數西算工程正在加速建設,數十個資料中心叢集即將在中西部點亮;一條連線四川和青海的高速公路正在飛速建設中;廣西平陸運河專案已經開工,未來將打通內河航運的出海捷徑,這些都將是中西部崛起的基礎。
結語
實際上,縱觀世界前四次的製造業大遷移,英國傳統制造業轉移到歐美,歐美髮達後又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給德國日本,德日再次轉給亞洲四小龍,第四次轉移輪到中國承接,如今中國進行產業轉移可以算得上是世界第五次產業轉移,也就是說中國的產業升級勢在必行,這個階段過後,我國的綜合國力以及在國際的地位將再上臺階。
至於網友們擔心的產業升級過程中會不會造成大片失業,會不會強他弱己等系列問題,最終還是要靠國家把控產業升級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