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滬指還能維持周漲幅達到2.75%,深成指、創業板指和科創50卻是不夠看的,周級別上分別跌了0.28%、1.92%和2.53%。滬指大反彈,但對半導體、醫藥、汽車、新能源等來說,好像也沒有什麼刺激作用,甚至連跟跑都不跟跑,仍然在跌跌不休。
最終產生的實際效果就是,滬指雖然收了2900點,買了中字頭的已經賺到了3100點了,買了央國企背景的也都不虧了。但是買了新能源的,錢可能還在2700點。買了半導體的,錢可能還在2600點。買了CRO的,錢可能還在2500點。
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也很簡單,權重搭臺,題材不唱戲啊。
滬指的上漲原因開始是大類資產狂攻滬深300,再後來就是市值管理納入央企考核指標後的中字頭、中特估以及央國企背景的大幅拉漲。上海自貿區的定位帶動的上海本地股狂飆。尤其是中國石油四個交易日漲幅高達20.57%,總市值也達到了1.56萬億。
這種鐵樹開花的局面,就導致了存量資金分流嚴重,賽道股無人問津。那麼後面中字頭、上海本地股也肯定會分化嚴重,說白了還是因為市場缺錢導致的。
創業板指表現弱勢也直接把深成指給拉到了水下。主要原因就是一些賽道天雷滾滾,把龍頭劈得是外焦裡嫩。實際上,國內企業“出海”逃離內卷環境,這也不是一個新故事,藥企也不例外!
從23年全球國家GDP排行榜、全球各國人口數量、全球國家科技實力排行中可以看出中美兩國仍然是全球最具消費力、市場規模最大的兩個市場。GDP實際上就是看這個國家創造了多少財富,誰的GDP越多那誰就越富有,誰就越有消費能力。人口數量則說明消費市場是否強大。顯然,既有市場又有錢的地方都是商家必爭之地。
A股市場上CXO龍頭藥明康德跌停,港股藥明康德盤中跌超30%。港股藥明生物同樣大跌逾26%。CXO板塊及藥明康德的閃崩據說與美國相關法案有關。之後,藥明康德也釋出公告給予說明。不管結果如何都從側面說明內資企業想要出海賺錢也不容易了。
藥明在23年就進入全球CXO前三了。第一是賽默飛,第二是IQV,但他們的增速只有個位數,藥明最快在27年就會超越賽默飛和IQV成為CXO全球行業老大。在錯綜複雜的國際背景下,這類龍頭企業更容易受到干預和打擊。
#優質作者榜#實際上,不光是藥企,其他產業也幾乎是有面臨同樣的境地。尤其是在外部干預情況下,國內各行業龍頭進軍海外市場或多或少都有受阻,從中興到華為,從大疆到海康,從製造到科技,從貿易到金融,各個行業都曾面臨同樣的困境。
由龍頭個股帶偏板塊,再由板塊帶偏行業,由行業帶偏整個板指,這條效應就成型了。但是,還是回到此前說的觀點上去,雖說行情好不會好到哪去,但是要說差也真不見的就差到哪去了。就這會兒了,要不就停停手,踏實準備過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