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溢價142%“接盤”美國鋼鐵,新日鐵成了冤大頭?
據稱,美國鋼鐵公司,曾經是“美國製造業”的代表,是世界上第一家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
而鋼鐵工業作為“製造業的脊髓”,從船舶汽車,到半導體、電池等高科技都離不開鋼材。
而根據財富中文網的資料,從2011年至今,美國鋼鐵公司的淨利潤,一直在零這條線徘徊,直到2021年才有所好轉。
這三年,美國又是什麼情況呢?陷入“鋼鐵慌”,鋼材價格一路上漲,製造業企業紛紛被鋼材價格壓縮了利潤。
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美國鋼鐵公司反而賺到錢了,簡直諷刺。
01、工人反對、議員反對、競爭對手反對,這項交易還能成嗎?
美國鋼鐵,雖然名字裡帶了美國兩字,也是美國鋼鐵行業的四大寡頭之一,但美國並沒有“國有企業”這種說法。
雖說“美國鋼鐵被日本製鐵收購”,這樣的新聞標題聽起來怪怪的,實際上,這兩家企業至少在表面上都是私營企業。
可美國鋼鐵公司同意新日本製鐵公司以149億美元,也就是大約106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收購之後,反對最強烈的,不是美國鋼鐵公司的其他股東,而是其他人。
最早在今年8月,美國鋼鐵公司準備掛牌出售的時候,就有參議員提出,至少要排除國外買家,否則會威脅美國製造業的根基。
除了新日鐵,賣家還有來自盧森堡的鋼鐵巨頭安塞樂米塔爾、美國本土的另兩個鐵礦寡頭: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和紐柯。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2022年的資料,新日鐵,也就是如下表格中的“日本製鐵株式會社”,一年產量為4437萬噸。
而另一位別國競爭者,2022年產量更高,為6889萬噸。
而美國鋼鐵公司,產量僅有1449萬噸,是新日鐵的1/3左右。
交易完成後,新日鐵的粗鋼產量排名可以更進一步,成為全球第三。
最終,新日鐵成功美國鋼鐵,也引起了另一部分美國人的不滿。
一方面是日本曾經在美國“爆買”,幾乎把整個美國買下的噩夢,給美國人留下了刻在DNA裡的後怕。
在美國,有曾被新日鐵曾經所強虜的勞工親屬表示反對,不管動機是否單純,這背後延續的“國仇家恨”可見一斑。
理性上來說,新日鐵和美國鋼鐵的收購案,或許應該稱之為強強聯合,但如果按個人私心來說,筆者願稱其為“狼狽為奸”。
2024年1月12日,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就對此交易進行了申訴,這一工會擔憂的,則是收購之後,新日鐵會不會按照原有合同履行養老、分紅、退休醫療等義務。
也是因為輿論的影響,美國的相關機構稽核這項交易的時間或許會變得更長。
據稱,這一稽核期,可能將延長至1年,到那個時候,就不知道還有什麼變數了。
02、差點被日本人“爆買”,是美國人刻在DNA裡的恐懼
而對於日本新日鐵公司而言,日本既沒有鐵礦,對鋼鐵的需求也比不上生產能力。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資料,日本的粗鋼產量佔比世界6.9%,消費量卻僅有4.4%,多餘的鋼材當然是賣到國外。
如果能夠收購美國鋼鐵,那可能就是買下了“重返伊甸園的船票”了。
早在日本製造業輝煌的20世紀中葉,日本生產的鋼鐵在美國的市佔率一度超過50%。
除了鋼鐵,船舶、汽車等大型工業品,在美國也賣到脫銷,還曾大肆併購美國大型公司。
然而,在一些“國內危機無法化解,就把矛頭轉移到外國人身上”的老手段下,“日本製造”遭到了相當嚴重的抵制。
可能現在的美國人是怎麼看中國製造的,幾十年前的美國人就是怎麼看日本製造的。
只不過,現在離了“中國製造”,就連蘋果公司都無法生產蘋果手機,那個時候的“日本製造”,卻沒有這樣的競爭力。
因為美國人的壓力,日本的鋼鐵企業多次自我“閹割”,如在1968年“自願”限制對美出口,除此之外,還簽訂了《特殊鋼進口配額限制協定》等條約。
但這樣的“綏靖政策”沒能換來美國人的寬容,美國爸爸想打你就打你,還要找理由?
美國仍然繼續限制對日本的進口額度、提升鋼鐵售價、對外來鋼鐵加徵關稅。
最終,日本鋼鐵在美國的市場佔有率僅剩下了5%。
所以,這次收購案,也不怪美國民眾如此敏感,畢竟這是有前科的。
可為了防外資,美國鋼鐵業“閉關鎖國”,確實是防住了,可也讓美國本土的鋼企更加囂張。
本地鋼鐵產品價格高,產量低,幾乎沒有宏觀調控,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價格就瘋漲。
一旦外來的便宜的鋼鐵進入美國,下游生產商選擇誰可想而知,這時候要喊可能就不是“MAGA”了,而是“MJGA”了。
而曾經在失去了美國市場之後,新日鐵曾把重振市場的希望放在中國,曾經大力援助寶鋼發展。
20世紀70年代,新日鐵和我國的鋼鐵企業寶鋼,有過一段“蜜月期”。
那時候,正在美國受挫,還被捲入石油危機的新日鐵,看上了我國的大慶石油。
而我國在“巴統”的技術封鎖之下,也急需鍊鋼的技術和裝置。
雙方就這樣一拍即合,達成了“能源換技術”的協議,寶鋼就是這個時候的產物。
但隨著中國鋼鐵冶煉水平的發展,“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情況發生了。
1980年,日本的鋼鐵產量剛剛實現“趕英超美”,隨後巔峰永遠地停留在了1億開頭。
而2023年的中國,鋼鐵產量13.6億噸,數倍超過了日本,也從石油出口國,轉換為了石油進口國。
就新日鐵和現在的寶武鋼鐵對比,寶武鋼鐵的粗鋼產量,都是新日鐵的3倍左右。
2021年,因為寶鋼透過自主研發,掌握了電磁鋼的技術,接下了豐田的訂單,搶了新日鐵的活,被新日鐵怒而告上法庭。
這場官司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當然,也別抱著寶鋼“恩將仇報”的心態,畢竟最開始的合作,僅是利益交換,誰吃了虧還不好說。
可現在,在某些網友的口中,這似乎成了他們對我們的援建。
如今,在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搜尋“日鐵寶鋼”,還能搜到一篇名為《不能放過寶鋼》的文章。
這篇文章,相當美化地概括了日本和中國的鋼鐵企業的恩怨。
1970年,新日鐵的前身日本製鐵公司,由八幡制鐵、三菱制鐵等企業合併而成。
而但凡瞭解一下這兩家企業的歷史,恐怕亞洲人都很難對其產生好感。
03、新日鐵賭的是美國製造業的未來?
但如果最終收購者是美國本土的企業,在美國也不乏反對的聲音。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資料,美國的紐柯、克利夫蘭-克里夫斯、美國鋼鐵和港動態公司,2022年加起來的粗鋼產量為6182萬噸。
佔美國粗鋼產量的76%,是顯而易見的“四大寡頭”。
雖說在“四大寡頭”時期,美國鋼鐵價格就已經“毫無底線”了,時不時就漲價一波。
在其他國家都在努力調控鋼鐵價格的時候,美國的鋼材價格甚至飆升至2000美元一噸。
但鋼鐵四大寡頭和一大寡頭相比,下游製造業享受的待遇還是不一樣的。
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原本只是一家經營美國礦產的公司,相繼收購了AK鋼鐵股份、安塞樂米塔爾公司美國業務、FPT廢金屬業務等,才有瞭如今的規模。
如今已經掌握了從鐵礦石開採、加工、汽車零部件到廢金屬回收等一系列產業鏈。
如果讓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繼續“膨脹”下去,成功收購美國鋼鐵,那麼這家公司就將擁有100%的美國鐵礦和50%的鋼材產量。
這個比例,在美國鋼鐵行業,可以說是橫著走都沒問題了,控制鋼價,時不時發個“鋼難財”,這都是小意思。
不過,從前文提到的資料,也不難看出,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即使經歷了一輪擴張,和美國鋼鐵公司的體量仍然相差不遠,和新日鐵的產量那就更比不上了。
即使不遭到抵制,克利夫蘭-克里夫斯公司也不一定有足夠的競爭力拿下美國鋼鐵公司。
今年9月,美國鋼鐵就拒絕了美國本土競爭者,原因是覺得他們給得太少了。
克利夫蘭-克里夫斯給出了在公佈出售計劃前,美國鋼鐵公司市值50%的溢價。
這個溢價已經相當厚道,但架不住新日鐵給得更多,甚至達到了142%的溢價。
新日鐵之所以給出那麼高的價格,可能也不是“做慈善”,可能是覺得美國三任都沒搞起來的“讓美國製造再度偉大”,能否真的搞起來,從而擴大對鋼材的需求量吧。
04、這是中國人的機遇嗎?
如果新日鐵開了這個“外來鋼企可以透過掛牌進入美國市場”的先河,離其他國家的鋼鐵透過類似的方式進入美國市場,也就不遠了。
根據中國鋼鐵協會的資料,我國2023年鋼材產量為13.6億噸,產量創了新高,盈利水平卻嚴重下滑。
畢竟去年的房地產市場,懂的都懂,導致上游產業也受到了牽連。
如果能夠更多地進入美國這個市場,帶來更高的需求,對於解決目前的境況來說就更有幫助。
不過,依據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23年,北美洲鋼材的需求量約為1.43萬噸,佔比全球僅有7.5%。
這個水平或許可以消化日本多餘的鋼鐵產量,但想消化中國本土的,那恐怕是遠遠不夠。
可能這也是中國企業沒有參與競爭的原因。
畢竟我們今年船舶業蓬勃發展,大有“趕歐超韓”的氣勢,國產大飛機的訂單也不少,指望美國“復興”,不如專注內需。
你對這場收購案怎麼看?你覺得它對我們是好是壞?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意見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