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息●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作為註冊制下首例再融資造假案中的保薦機構,中信證券(600030.SH、06030.HK)或將面臨監管追責。
日前,因思創醫惠(300078.SZ)在“思創轉債”公開發行檔案編造重大虛假內容以及2019年、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涉嫌違法行為,浙江證監局和深交所相繼對公司及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罰。
思創醫惠上述可轉債專案的保薦機構,正是“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在此單專案中,中信證券收取了相關費用942.45萬元。而早在2021年11月,中信證券就因在思創醫惠可轉債專案中履行保薦職責不到位,被深交所書面出具監管函。
在A股發行全面註冊制時代,監管部門從嚴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如今思創醫惠財務造假被坐實,作為保薦機構的中信證券難辭其咎。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上述再融資專案出現問題之外,年內中信證券多個IPO保薦專案撤單,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月26日,2024年以來,滬深兩市首發專案中,共有18單專案主動撤回,其中有6單專案由中信證券保薦。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以發行日期統計,2023年中信證券主承銷收入合計33.82億元,同比減少34%,市場份額13.53%,依舊穩居行業第一。
業績快報顯示,2023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業收入600.47億元,同比減少7.7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淨利潤,下同)196.86億元,同比減少7.65%。
收取保薦費942.45萬被指不盡責
創業板公司思創醫惠財務造假案轟動A股市場。
日前,浙江證監局對思創醫惠開出罰單。因公司“思創轉債”公開發行檔案編造重大虛假內容以及2019年、2020年年度報告存在虛假記載等涉嫌違法行為,浙江證監局對思創醫惠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8570萬元罰款;對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章笠中給予警告,並處以750萬元罰款及10年市場禁入措施。
隨後不久,深交所也對思創醫惠及相關當事人給予紀律處分。其中,深交所對思創醫惠給予五年不接受其提交的發行上市申請檔案的處分,對公司時任董事長、總經理章笠中給予公開認定十年內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的處分。同時,深交所還對思創醫惠及多名時任高管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A股發行全面實施註冊制之後的首例再融資造假案。據監管部門查明,2019年和2020年,思創醫惠曾分別虛增營業收入3492.94萬元、9646.88萬元,虛增利潤3302.17萬元、8394.14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20.03%、67%。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早在2020年,監管部門就指出思創醫惠上述再融資專案存在問題。彼時,深交所曾發出問詢函,對思創醫惠預付款項是否存在變相資金佔用或者違規財務資助情形等方面問題進行詳細問詢。
而作為思創醫惠可轉債專案的保薦機構,中信證券回覆稱預付款項不存在其他利益安排,也不存在變相資金佔用或者違規財務資助的情形,股權投資具有商業實質且會計處理正確。不僅如此,中信證券還在思創醫惠可轉債發行之前出具《承諾函》,明確承諾思創醫惠沒有發生大股東佔用公司資金和侵害小股東利益的情形,所作承諾不真實、不準確,與思創醫惠實際情況不符。
2021年11月,由於大股東及其關聯方非經營性資金佔用和資訊披露違規,深交所對思創醫惠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的紀律處分。中信證券及兩名保代也收到了深交所的罰單,其中中信證券被採取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兩名保代被通報批評。
深交所當時就指出,中信證券作為專案保薦人,未按照《保薦人盡職調查工作準則》的規定,核查金額較大、期限較長的預付賬款產生的原因及交易記錄、資金流向等,調查公司是否存在資產被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控制和佔用的情況,發表的核查意見不真實、不準確,出具的《承諾函》與公司實際情況不符。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2月,思創醫惠完成可轉債發行,募集資金8.17億元。此單專案中,中信證券收取的承銷及保薦費用為942.45萬元。
2023年增收減利投行業務量下滑
在A股發行全面註冊制時代,監管部門從嚴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如今思創醫惠財務造假被坐實,作為保薦機構的中信證券難辭其咎。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年初,中信證券就曾因保薦可轉債專案業績“變臉”收到罰單。1月12日證監會公告,經查,證監會發現中信證券保薦的(發行人)可轉債專案,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當年即虧損、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證監會決定對中信證券採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此外,2023年4月,因在擔任華鈺礦業IPO專案保薦機構的過程中,對關聯方及關聯交易現場檢查不到位,對銷售收入及主要客戶異常變化核查不充分,中信證券被西藏證監局出具警示函。同年9月,因在航天通訊重組專案中存在違規,中信證券被證監會採取監管談話的行政監管措施。
作為證券行業的龍頭老大,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在業內也較為突出。不過,除了上述再融資專案出現問題之外,年內中信證券多個IPO保薦專案撤單,也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滬深交易所公開資訊發現,截至1月26日,2024年以來,兩市IPO專案中共有18單專案稽核狀態變更為“終止”,其中滬市11家、深市7家,且這28單專案均為主動撤單。
上述主動撤單的專案中,中信證券保薦6家,佔比約為33%。其中,深市撤單的IPO專案中,有3家為中信證券保薦,佔比超過四成。
相關資料顯示,按已完結IPO專案(指已發行和已終止專案)統計,2023年,中信證券保薦的IPO企業共有62家已完結,其中,有30家企業成功發行上市,32家企業終止IPO,佔比達51.61%。
而隨著2023年下半年以來,A股IPO階段性收緊,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量也受到影響。
根據中信證券日前釋出的業績快報,2023年公司將實現營業收入600.47億元,同比減少7.77%;實現淨利潤196.86億元,同比減少7.6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193.52億元,同比減少7.62%。
粗略計算,2023年第四季度,中信證券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42.4億元、32.72億元,同比減少約6.85%、31.1%,自2023年二季度開始已連續三個季度淨利潤負增長。
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以發行日期統計,2023年中信證券主承銷收入合計33.82億元,同比減少34%,市場份額13.53%,依舊穩居行業第一。其中,首發專案主承銷收入27.14億元,增發和可轉債專案主承銷收入分別為5.36億元、1.33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7.14%、32.5%。
據中信證券披露,2022年公司證券承銷業務的營收為85.11億元,同比增長9.78%。2023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52.58億元,同比減少約16.2%。
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