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了25年的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正迎來重要變局。繼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原中國華融)劃入中信集團並於近日完成更名後,中國信達、東方資產、長城資產併入中投公司的訊息也得到進一步確認。
據新華財經1月29日訊息,經向業內知情人士處再次確認,三家AMC(資產管理公司)將於近期劃至中投公司。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從業內瞭解到,這一改變籌劃已久,但具體方案和落地時間未定,相關訊息去年已在業內傳播開來。進入2023年四季度,各AMC已減少人事變/調動,可能與為此做準備有關。
不過,有來自上述AMC的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現在還處於接洽盡調階段,關於如何劃入、人事安排、制度調整還沒看到具體方案。據他分析,正式公佈方案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大機率會在年內完成。另一家AMC非業務部門人士則表示,相關訊息尚未傳達至該部門。
四大AMC前世今生
我國四大AMC成立於1999年,是經國務院批准,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國有銀行改革和國有企業脫困而設立,專營不良資產業務,設立之初,大股東均為財政部,經營期限設定為10年。當時,中國東方資產對應接收中國銀行不良資產,中國信達對應接收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華融對應接收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長城資產對應接收中國農業銀行的不良資產。
同時,四大AMC也接收、處置其他金融機構的非對口銀行的不良資產,隨著經營期限被無限延長,各家AMC陸續完成股份制改革,並形成了各自的經營模式,但也在不斷擴大板塊佈局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不良資產主業,由此積累了不少風險。近年來,行業在“迴歸主業”的監管要求下加速整改。
官方資料顯示,中國信達成立於1999年4月,2010年6月完成股份制改革,2012年4月引進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UBS AG、中信資本控股有限公司和渣打銀行四家戰略投資者。2013年12月12日,公司作為首家登陸國際資本市場的中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在港交所主機板掛牌上市。
中國信達在中國內地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設有33家分公司,在內地和香港擁有7家從事不良資產經營和金融服務業務的平臺子公司,包括南洋商業銀行、信達證券、金谷國際信託、信達金融租賃、中國信達(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信達投資有限公司、中潤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截至2022年末,公司員工約1.4萬人,總資產16159.89億元,歸屬於股東權益1882.06億元。
東方資產成立於1999年10月,2016年9月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來,東方資產累計管理處置各類不良資產兩萬多億元。截至2022年末,公司總資產達12479億元,在全國共設26家分公司,下轄中華聯合保險、大連銀行、東興證券、中國東方資產管理(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海東興投資控股發展有限公司、東方前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東方邦信融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大業信託和浙江融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一類子公司,業務涵蓋不良資產經營、保險、銀行、證券、基金、信託、信用評級和海外業務等,員工總數5萬多人。
長城資產成立於1999年11月,註冊資本512.3億元,2016年12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目前,公司服務網路遍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設有32家分公司,旗下擁有長城華西銀行、長城國瑞證券、長生人壽保險、長城新盛信託、長城金融租賃、長城投資基金、長城國際控股、長城國富置業等8家控股公司。截至2021年末,公司總資產為6428.76億元。
中國華融成立於1999年11月1日,2012年9月28日整體改製為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10月30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上市。早在2021年,亟需化解風險的中國華融透過420億元引戰增資,大股東由財政部易主中信集團(相關股權權益變動於2023年3月正式完成),管理層“大換血”。
2024年1月25日,中國華融完成了公司名稱及公司章程的變更登記/備案手續,並取得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換髮的營業執照。26日,中國中信金融資產正式掛牌,中國華融退出歷史舞臺。
近兩年,通過出讓旗下金融牌照子公司加速機構瘦身,中國華融剝離了華融交易中心、華融消費金融、華融證券、華融湘江銀行、華融信託5家子公司,目前公司設有33家分公司,服務網路遍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旗下子公司還有華融金融租賃、華融融德、華融實業、華融國際等。截至2022年末,公司總資產為9553.26億元。
從盈利情況來看,四大AMC近年來淨利潤均有不同程度下滑甚至虧損。其中,中國信達2022年歸母淨利潤為63.13億元,此前2017年高峰時期一度超過180億元;東方資產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24.88億元,此前多年,這一資料均在70億元甚至百億元以上;長城資產自2018年盈利斷崖式下滑,2021年首次錄得85.61億元(歸母淨利潤)虧損,此後財報一直延期未更新。
中國中信金融資產(原中國華融)過去擴張速度較快,淨利潤曾在2017年接近220億元,但之後風險暴露,2020年一度創下千億虧損紀錄,2022年再次陷入虧損。隨著中信集團入主、改革化險聚焦主業,公司經營逐步回到正軌。最新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3年成功扭虧,預計實現淨利潤10億~20億元。
響應機構改革方案,股東與監管角色分離
目前,除中國華融外,其餘3家AMC第一大股東仍為財政部,第二大股東為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對於將3家AMC劃入中投公司,市場分析普遍認為,可以更好實現股東與監管角色分離,也是響應最新機構改革方案的一部分,對公司經營展業影響不大。
根據2023年3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印發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要求,要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按照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相關管理規定,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管理的市場經營類機構剝離,相關國有金融資產劃入國有金融資本受託管理機構,由其根據國務院授權統一履行出資人職責。
從目前已釋出的監管檔案和發債轉股等需要來看,AMC涉及的監管部門既包括央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也包括大股東財政部。根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資產處置管理辦法》,財政部除行使股東職責外,還負責AMC的檢查監督。其中,資產處置機構設立、資產處置實施等事項要向財政部備案,資產處置進度、資產處置審批程式的合規性和處置結果需經財政部定期檢查或抽查。
官網資料顯示,中投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是依照《公司法》設立的主權財富基金,由國務院直接控股,組建宗旨是實現國家外匯資金多元化投資,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公司總部設在北京,註冊資本金為2000億美元。
中投公司開展境外投資業務與境內金融機構股權管理工作。其中,子公司(下稱“中央匯金”)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以出資額為限代表國家依法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和履行出資人義務。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央匯金直接持有19家金融機構股權,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和綜合性機構。
其中,由中央匯金出資13.3%的中國銀河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第5家全國性AMC,由建投中信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轉型而來,後者是為承擔華夏證券非證券類資產的政策性處置任務於2005年9月成立。公司股東中,銀河金控作為大股東持股65%,中央匯金位列第二大股東,南京紫金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信證券分別持股1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