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林/文
1月29日,大眾汽車集團宣佈在華新的高層任命:從2024 年 4 月 1 日起,吳博銳(Thomas Ulbrich)將接任韓鴻銘(Marcus Hafkemeyer)負責集團在中國的研發工作,繼續推動集團產品組合在華技術本土化程序。
吳博銳此前曾在大眾汽車 集團(中國)擔任重要職務,現為大眾汽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負責新移動出行業務。
吳博銳還將擔任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執行長。位於合肥的大眾汽車(中 國)科技有限公司聚焦智慧網聯電動汽車領域,是集團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同時也是大眾汽 車集團(中國)的核心研發機構。
韓鴻銘將在集團內部另行擔任新職務。他在2022 年 8 月 1 日就任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技術官,已完成在該公司過渡時期的使命。
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長貝瑞德表示,吳博銳是集團一流的研發和軟體領域的專家,在關鍵的未來技術方面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在大眾集團內部及中國市場積累了廣泛、良好的工作人脈網路。他的工作重點之一是進一步加強與合資企業一 汽-大眾、上汽大眾和大眾安徽等的合作,繼續推動大眾在中國的本土化研發,加速大眾向智慧化、電動化移動出行的轉型。
2023年4月,大眾汽車投資10億歐元,在合肥組建了德國總部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大眾汽車(中國)科技有限公司(VCTC,下簡稱大眾科技公司)。今年1月,大眾科技公司正式啟動運營。
合肥是大眾在華第三家合資公司——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安徽)的所在地。大眾安徽由大眾控股,只生產新能源車型。過去三年間,圍繞著大眾安徽,大眾在合肥進行了一系列投資。
目前已經初具規模的大眾汽車合肥生態由五個緊密協同的關鍵實體組成,分別是:負責整車生產的合資公司大眾安徽、負責新平臺和車型開發以及採購的大眾科技公司、負責銷售和迭代升級的大眾汽車(安徽)數字化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安徽銷售公司),以及CARIAD中國(大眾在華的軟體公司)和大眾汽車(安徽)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眾安徽零部件公司)。
目前,合肥已成為大眾集團在中國的智慧網聯電動汽車中心,也是其在中國實質意義上的戰略中心,併成為對接合資公司以及本土合作伙伴的重要介面。
剛啟動運營的大眾科技公司決定著大眾未來在中國的技術競爭力。大眾針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和產品開發都將在該公司完成。
隨著大眾科技公司的建立,大眾開始實現本土化研發和零部件採購。同時,大眾科技公司在負責大眾在華三家整車企業研發任務的同時,也對接所有在華技術合作。也就是說,左手鍊接三家整車合資企業,右手對接和小鵬(整車開發)、國軒高科(電池)、CARIAD(軟體開發)和地平線(自動駕駛)、上海沐傳工業設計(使用者體驗)以及中科創達(車載資訊娛樂系統)等合作伙伴,將其技術方案整合到集團研發工作中。
目前,大眾科技公司正在致力於兩個新車型平臺——A級電動車和B級電動車的開發工作,兩個車型平臺都將在2026年將推出。其中,A級電動車平臺專為中國本土開發,車型售價在14萬-17萬元之間。該平臺車型將在大眾安徽整車工廠投產。全新B級電動車平臺由大眾科技公司和中國本土新造車企業小鵬汽車合作開發,預計在三年內完成。
大眾方面表示,在開創階段後,大眾汽車品牌“新移動出行”業務部門將按計劃移交品牌技術開發部門(TE),以保證 組織架構更為高效、合作更為緊密。在“新移動出行”部門,吳博銳專門建立並測試了基於 MEB 平臺 的電動汽車軟體開發流程,並按計劃將其推廣至 MQBevo 平臺,“新移動出行”業務部門的工作業已順 利完成。
大眾官方資料顯示,吳博銳畢業於德國漢堡應用技術大學汽車工程專業。1996 年,吳博銳成為一汽-大眾物流部門負責人;1998 年回到沃爾夫斯堡,2001 至 2008 年,他在沃爾夫斯堡的 Auto 5000 GmbH 工廠擔任技術總經理和董事會發言人。 2008 年,他加入位於漢諾威的大眾汽車商用車公司,被任命為首席製造官。
2010 年,他回到中國,加入上汽大眾,擔任技術執行副總裁,負責合資企業五個地點的研發、生產和物流工作。
2014 年 4 月至 2018 年 1 月,吳博銳加入大眾汽車品牌管理董事會,負責生產和物流。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1 月,他轉任負責電動化業務的管理董事會成員。自 2021 年 2 月起,他成為負責技術開發工作的大眾汽車品牌管理董事會成員,並於 2022 年 10 月 1 日起負責新成立的移動出行部門工作。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影片)版權歸釋出者【經觀汽車】所有。本App為釋出者提供資訊釋出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