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業研究的經驗與要點分享之四》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5072244048265509中介紹了行業特殊賺錢思路,而當我們進入到具體行業時,我們還會注意到政策的變化是核心,尤其是A股是政策市,我們很多因素還不能直接用國際成熟經驗,是有我們的特殊性。一方面我們發現全球的規律,另一方面也必須要接受國內特色,兩者結合才能有好的收益。醫藥行業的劃分與演變“醫藥”行業是一個大的劃分,其實內部還有很多細分,比如說“藥品、器械、醫院/藥店等醫療機構”是醫藥行業最核心3大業務類別,其中藥品方面又可以劃分為中藥、化藥、生物藥等,如果從生產環節,還有原料藥,創新藥,創新藥服務等不同劃分。
發達國家過去幾十年的歷史經驗看,在醫藥行業相對成熟的主流經濟體中,“藥”的資本回報率最為可觀,“械”的資本回報率也相當優秀,但“院”的資本回報率比較平庸,顯著低於各個行業的平均水平。這個也容易理解,那就是藥品、器械,利潤來源更為可靠,依託創新和科研因素,就可以獲得好的銷售,實現利潤。因此,我們可以輕鬆地說出來這方面的醫藥巨頭,但我們很難說出來好的醫療機構的名稱。
而藥與械也是不同的,按照原理來說,藥品方面只要掌握了配方和加工工藝,藥效應該是相同的,說白了,這就是很多醫藥巨頭在全球各國當地建廠,進行技術轉讓的原因,直接有醫藥的臨床資料這個關鍵指標,藥到病除。但器械方面則不太相同,很難同質化,就算配件,加工工藝都一樣,最終達到的效果,依然需要醫生和醫院方面的認可,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很難資料化。所以,一款新藥上市大機率在3-5年就可以實現潛在峰值的50%甚至更高的收入,利潤放量速度非常快;但一款醫療器械上市5年甚至潛在峰值10%的收入都拿不到。醫院就會更漫長一些,甚至5年還沒進入到正軌呢,這就是現實的。國內醫藥行業排序的特殊性
不過,這個說的是國外,國內方面還有不同,我們的市場還不夠成熟,醫改政策本身處於劇烈變革期,因此股市方面也是不同的。我們反而是醫療機構最賺錢,尤其是對比歐美日等發達國家來說,更加明顯,實際上,美國DRG已經實行40年,這個其實對醫療機構影響是很大的,也避免了很多腐敗因素,我國推進DRG支付改革的時間很短。次之是醫療服務方面盈利能力強,然後是醫療器械,這些靠行政力量就能實現;而靠科研的創新藥方面,反而是最差的,其最需要資金、政策的扶植。
“以藥養醫”是中國醫藥行業歷史上特殊的階段,整個醫療機構都嚴重依賴藥品,甚至藥佔比一度高達50%,隨後有過很多限制政策,如2011年限制抗生素的使用,2014年限制輸液的濫用,2016年限制輔助性藥物的使用,即便如此,如今去醫院,依然會遇到“大藥方”的情況。還有醫藥反腐中暴露的諸多問題,醫院/醫療機構成為源頭,內部權利很大。這樣也導致了藥品方面的劣幣驅逐良幣,根本不注重藥品有效性。不過,這樣的情況在2024年有了改變,我們針對這樣的因素,去挖掘新的牛股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