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9 日,股價跌了 8.2%、收盤市值 1729 億美元,阿里漲 2.4%、收盤市值 1844 億美元,今年第二次超過拼多多。
這一天,參選的特朗普團隊被指在探討進一步加徵對華關稅的可能性,摩根士丹利的調研報告說美國使用者對 Temu 的熱情似乎有所消退,有使用者打算未來三個月減少在 Temu 購物。
此前跨境業務 Temu 對拼多多的業績支撐超出市場預期,帶動股價快速上漲。但在不太明朗的外部因素影響下,反過來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拼多多基本面穩定,最大變化大概是 Temu 將推出 “海外本對本” 業務,即從海外本土發貨,按計劃 3 月 15 日先在美國上線。
一位賣家告訴《晚點財經》,在確認 “本對本” 上線時間當天,Temu 招商人員就把有意向的賣家拉入分組小群,此前對方已經跟自己在電話裡溝通了近 10 分鐘,詳細介紹業務、解答問題。
Temu 的 “本對本” 由賣家負責把商品從中國或其他任何地方運至買家所在的地區,並承擔在海外倉儲、配送和退換貨的工作。因此這輪招商要求賣家有海外倉庫或海外現貨。
這種模式又被稱為 “半托管”,對應的是 Temu 上線以來就用的 “全託管”,即賣家只需要供貨,把貨寄到 Temu 國內倉,其他所有事情都由 Temu 接手。
“全託管” 降低了國內商家把商品銷往海外的門檻,豐富了 Temu 的早期供給,這種優勢被沿襲自拼多多的高效放大,幫助 Temu 上線初期即迅速增長。不過隨著使用者基數擴大,“全託管” 的限制也愈發明顯。
首先是配送時效,從 Temu 廣東倉發貨到美國,小件空運到貨要 7 至 12 天,去年底上線的大件海運則要一個月。Temu 說經過調研,從美國本土倉發貨一般只需 2 至 5 天。
另一掣制是品類豐富度。目前 Temu 上全部商品都由平臺管理倉儲,但在一定的倉庫空間裡,SKU 到達一定數量後再往上增加,效率反而可能下降。例如同一訂單的多個 SKU 可能相距更遠,需要走更遠揀貨(或分倉、分包)。據券商調研,Temu 目前有數百萬 SKU,亞馬遜為數千萬。
相比之下,“本對本” 能提高配送速度,又沒有物流包袱,更容易拓展品類,而且在當前的大環境下,本土發貨有機會緩解美國政商界對於中國公司 “利用小包免關稅” 以增強自身競爭力的指責。參考 Temu 招商會的表述,下一階段可能還會開放美國主體入駐。(林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