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場極端分化,百億私募生態也呈現明顯的兩極分化。百億量化家數增長,百億主觀數量卻在縮水。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量化私募推出的階梯收費模式頗受市場歡迎,客戶拿6%左右的“固定收益”,量化機構拿超額收益的60%,形成了一種“優先劣後”的套路,這種模式背後成為不少量化私募的規模倍增器。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類“風險緩釋結構產品”風靡量化圈,這樣可以增厚管理規模,大小量化私募機構都可以做,說是規模倍增器也不為過。
超額60%歸私募,客戶拿“固收”的產品風靡量化圈
近日市場雖然低迷,但是量化機構發行產品卻是火爆。近期“風險緩釋結構產品”的量化產品風靡量化圈,某量化私募的銷售人員提供給記者了一份某大型券商的“風險緩釋結構產品”。
從業內人士提供的資料來看,這類“風險緩釋結構產品”的業績報酬計提方式相當“複雜”。產品材料顯示,申購費是1%,每年的管理費是1%,除此之外,業績報酬計提標準採用階梯費率結構,其中該產品分為兩類,權益類的管理人的業績報酬提取比例是40%。對於量化類,期間實際收益率不超過6%,管理人不計提。如果期間實際收益率超過6%的部分,管理人計提60%。
舉例說明,一位高淨值客戶,用100萬元買了這隻量化私募產品,如果持有一年後收益為10%,這位客戶決定贖回基金離場,按照約定費率,這位客戶需要支付管理費1%,對應1萬元;申購費1%,對應1萬元。上述費用合計2萬元。
另外就是支付給量化私募的業績報酬,因為該產品的年化收益為10%,客戶就要向量化私募繳納6%以上的部分收益(超額收益4萬*60%=2.4萬),這樣算下來,這位客戶贖回到手為105.6萬,實際收益為5.6%!
對此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這就是一個分段收費的產品,只是設計分段數多一些。固收就是他的管理費,才1.11%,正常是1.5或者2%。超額收益本來就是分成的,正常是私募提20%,客戶拿80%,他這個相當於是分段,然後按不同比例提取。
預警0.97,平倉0.95,嚴苛的條件超額難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這類產品雖然說量化機構拿了大部分的超額收益,但是要吃到嘴裡,難度不小。據資料介紹,產品設定了嚴苛的預警止損線,其中權益類的預警線是0.9元,平倉線是0.88元;量化類的預警線是0.97元,平倉線是0.95元。一旦觸及預警線,於次日內,將倉位降至20%以內。
該產品還有保證金觸發機制,對應平倉風險敞口100%的保證金+2個點平倉緩衝墊資金。其中權益類的觸發機制是基金收益率達到了12%以上,觸發轉管理型或者增加投資規模。對於量化類的觸發機制,基金產品收益率達到10%,觸發2項內容,原有12個月的封閉期基礎上,展期6個月的封閉期。
一般而言,私募客戶都要將收益的一部分交給私募公司作為激勵,所以客戶購買私募產品,需要支付超額業績提成,也並不是稀罕事。私募機構將賺取業績提成作為核心利潤來源,行業內部通常將計提比例,設定在20%-25%,這點在量化圈都屬於行業慣例。
某量化銷售人士告訴記者,收益要超過6%才有業績報酬,但是私募管理人只需要出資幾百萬,券商可以給到幾千萬。這樣可以增厚管理規模。大小量化私募機構都可以做,目前業內很多量化都在做,這可能是大部分量化機構熱衷發行這類產品的原因。
上述人士表示,因為這類產品是公開募集的,量化私募機構只是投資顧問,管理人是信託,因為是集合資管計劃,私募管理人要跟投的,私募管理人一點錢就可以撬動很大的規模,只要收益夠穩,也不會虧錢,但可能就賺個管理費,但是規模會大幅增加。
某百億量化私募人士告訴記者,還第一次見這種產品設計,算是一種創新。按照他這個收益率來看,大機率底層是指數增強或者量化選股,對沖產品達不到這麼高的收益率。算是在弱勢環境下抓客戶的一種手段,適合風險偏好不高,對收益要求高於銀行理財和原來一些信託客戶。
據記者瞭解,目前這類產品模式有多種,另外一家量化人士提供了一家百億量化機構——頑巖資產相關產品的推薦資料,除了收取1.11%/年固定費用外,業績報酬計提為收益率小於等於6.5%不提業績報酬;6.5%<年化收益率≤16.25%,提取6.5%以上全部收益部分;年化收益率>16.25%時,對全部收益提取60%,計提業績報酬後計提區間內年化收益率不低於6.5%。
對此記者以投資者名義電話聯絡了頑巖資產的韓姓市場部經理,該人士告訴記者,目前頑巖星球金選量化對沖2期已經封盤,後期開放可以諮詢中金公司,沒有更多的資訊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