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長在南方的一個小城市,從小就在父母的影響下,對股票有所耳聞,這也對我以後走上股票投資的道路,提供了便利條件和奠定了基礎。
其實我父母那個年代的炒股方法,幾乎都是短線交易和追漲殺跌,因此在股市中,想要保持長期盈利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總是在股價的漲漲跌跌中,看著賬戶的中資金數額增增減減,總是在虧損大於盈利中,一次次給自己鼓勁。
他們對股市有一種“藕斷絲連”、“剪不斷理還亂”的現實情結。
他們之所以離不開股票市場,是因為,他們對股票市場存在一種“期望”,但是這種期望冥冥之中又不知什麼會到來。
來百度APP暢享高畫質圖片
在股票市場中,一直賺錢或總是虧錢的現象是非常罕見的,普遍的現象是賠賠賺賺交替出現,虧錢的時候,人們的信心全無,總是發各種“毒誓”,下次一定要改掉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在賺錢的時候,又太容易自我滿足,把之前總結的那些教訓和經驗全部拋在腦後。
如果將業績曲線比喻為山地的起伏,那麼我們不難看到:一部分人好像一直在走下坡路,中間雖然也有盈利,不過總體趨勢卻是向下的;另有一部分人儘管總體趨勢看起來是向上的,可很不幸,走著走著就遭遇了“斷崖式”的墜落。不管這兩者中間的具體過程怎麼樣,他們都殊途同歸:最終總也賺不到錢。
儘管總也賺不到錢,可對這個市場徹底絕望的人倒也不多。許多交易者都有這樣一種感覺:自己“距離成功也就差了那麼一點點",以往的結果固然叫人沮喪,可也並非一無是處,看起來還有改善的空間,只要改正了其中的瑕疵,成功仍然大有希望。
當真如此嗎?平心而論,對許多交易者來講,距離成功的確也就是“一步之遙”了,然而想要跨越這“一步之遙”需要耗費多大的精力? 又有多少人能完成跨越呢?
為了這一步之遙的跨越,有的人傾家蕩產,可是他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投資致富這樣難以實現;而有的人在不損失一分一毫的情況下,輕鬆的完成了這“一步之遙”的跨越。
我的父母就是屬於前者,而我在吸取了父母虧損的經驗教訓後,透過學習投資知識,輕鬆地完成了跨越。
在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是由於父母把錢全部投到了股市中,並且虧損嚴重,他們又不斷拿家裡的錢補倉,導致家中的日常生活費都沒有了........
有一年的中秋節,我看到了別的小朋友有月餅吃,而爸媽始終沒有買月餅過節的打算,當我說想吃月餅的時候,爸爸卻說由於過節,家裡的錢放在一個地方拿不出來,等過完節後,錢就可以拿出來了。
現在我才知道,當時是因為過節,股市休市,不能進行買賣交易,並且家裡所有的錢,被爸爸補倉到了股市中,導致家中連買月餅過中秋節的錢也沒有了。
我就是在這樣一個股票投資的家庭中長大,後來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後,也逐漸走上了股票投資的道路,但是我和別人不同的是,我是透過閱讀投資名人的書籍,先學習股票知識,在有了一定的投資理論知識後,再進行股票買賣的行為。
在進入股票市場前,我熟讀了格雷厄姆、彼得林奇、費雪、巴菲特等這些投資大師的書籍,對我印響比較深刻的投資理論,是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邊際”以及巴菲特提出的“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的投資理念。
於是我形成了在熊市中積極佈局買股票,牛市賺錢後賣股票的投資思路。
我買進的第一隻股票是“民生銀行”!
我在彼得林奇的書籍中,對他提出的這樣一個觀點印象非常深刻:“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在不斷增持自家的股票時,說明這隻股票出現了最佳的買入點”。
當時民生銀行的大股東史玉柱一直在不斷的增持民生銀行的股票,因此我斷定,此時買進民生銀行這隻股票,在後續的行情中,肯定會有不錯地上漲。
並且當時我用格雷姆教的方法算了一下民生銀行的最低價值(破產清算價值=公司的流動負債-總負債),經過這樣計算,發現當時在銀行股這個板塊中,已經有不少的個股跌破破產清算價格。不少銀行股的市盈率也只有五倍左右,並且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這樣算來的話,銀行股已經非常的低估,在整個股票市場上,已經找不到比銀行股更低估的個了股,鑑於大股東史玉柱對民生銀行的增持,我在眾多的銀行股中,選擇了民生銀行。
2011年10月份,我以每股6元的價格,買進了50000股數量的民生銀行股票,買進後,眾多銀行股被市場先生賤賣的實情,被廣大的投資者發現,在很多人確認銀行股低估並不斷買進時,那時我已經在民生銀行中潛伏了半年之久,伴隨著眾多投資者對銀行股的看好,銀行股的股價,也出現了節節攀升的想象。
在2013年的1月份,我持有的50000股成本價是每股6元的民生銀行股票,經過一年多時間的上漲,已經漲到了每股10元以上,同時我也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賣出了手中的股票,每股獲利4元,總計獲利20萬元。
當我把我第一次炒股的收穫,告訴我的父母時,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開啟股票賬戶,讓他們一賭為快的時候,當他們看到賬戶中的盈利後,高興的像小孩兒,父親說:“我炒了接近一輩子的股票,也沒有賺到過這麼的錢,真是既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金錢”,最後他們決定家中所有的資金,全由我進行打理。
我在民生銀行這隻股票中獲利20萬元後,又重新在股票市場中尋找新的投資標的,隨著我投資實戰經驗的日漸豐富,我對那些投資大師在書籍中講到的投資理論,運用起來也是越來越熟練。
我透過投資大師“小費雪”提出的“市銷率”指標買到了一隻大白馬股。
“小費雪”的原名是“肯尼斯.費雪”,很多的投資者對於他的瞭解應該是非常少的,但是小費雪的父親應該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就是鼎鼎大名的——“菲利普.費雪”。
老費雪被譽為“成長股之父”,他的著作《怎樣選擇成長股》這本書,可以說是每位價值投資者 必讀的經典書籍,巴菲特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投資哲學,85%來自本傑明.格雷厄姆,15%來自菲利普.費雪”。透過股神巴菲特說的這句話,可見老費雪在投資界中的影響力之大。
小費雪在父親的影響下,也走上了股票投資的道路,並且又完善了父親挑選成長股的幾個指標,其中“市銷率”這個指標就是在老費雪的選股指標之上,被重新研發出來的。
市銷率=股票市值/銷售總額或股價/每股銷售額!
那他的市銷率策略具體是怎麼運用的呢?這個還要具體看是哪些行業。我們可以大體上分成非週期類行業和週期類行業。
對於非週期性行業股票,市銷率在0.75以下為最佳,0.75~1.5之間的也是不錯的,1.5~3之間的就不要買了,已經擁有的可以繼續拿著,超過3的一律不碰,這就是賣出訊號。如果風險承受能力比較強,可以等到比值達到6再賣出。
週期型行業股票,市銷率在0.4以下最佳,0.4~0.8之間也可以考慮,一旦超過0.8就要賣出。
除了市銷率外,小費雪還建議投資者結合其他指標作為輔助,比如資產負債率,價格—研發比率(主要指科技和醫療公司),每股收益增長率,經營現金流等。
最後,總結一下,肯尼斯.費雪的主要投資準則有下面5點:
1,尋找低市銷率的股票,非週期股小於0.75最佳,週期股小於0.4最佳;
2,尋找低負債率股票(金融公司除外),債務/股本<40%;
3,對科技和醫療公司,要關注其價格研發比,不要超過10%;
4,每股收益增長率要大於15%;
5,三年平均淨利潤大於5%。
在市銷率這個指標的指導下,我發現了“美的電器”這隻股票。
2012年的業績出現連續5年來首次的下滑,營業收入由2011年的1340億元減少到了1000億左右,淨利潤由2011年的66億元降到了61億元,但是它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卻由41億元增加到了81億元,現金流增長率高達100%,這說明這樣一個問題,在2012年的年度中,這家公司雖然在銷售收入上出現暫時的虧損,利潤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收回的現金上來看,這種業績的下滑,應該是公司對原先的營銷方式,在刻意做出戰略性的調整。
於是我就用市銷率這個指標給美的電器進行估值,透過計算,發現它的市銷率只有0.5左右。
市銷率的優點在於:
非常適合對一家暫時出現虧損的企業進行估值,幾乎所有股票都有銷售價,即使企業暫時處於虧損情況下也一樣,這就使得市銷率特別適用於週期性企業或因某種原因而暫時出現虧損的企業。
但市銷率的麻煩是銷售額的價值可能會隨著企業利潤率的變化而增減。
淨利率較低的公司,如零售業,其市銷率通常也相對較低,而軟體和醫藥等淨利率較高企業的市銷率則相對較高。
因此,不要按市銷率來比較處於不同行業裡的企業,也不要認為低淨利率企業的股票就是值得買進的廉價股票,高淨利率企業的股票就是不值得買進的高價貨。
在經過對美的電器一系列的分析和判斷後,我於2013年5月份以每股13元的價格,買進了美的電器10萬股數量的股票。
意外的是,到了2013年的8月份,美的電器因涉及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了,經過四個月的等待,2013年12月份,美的集團整體上市,股價一躍到了每股50元以上。
此時,我的賬戶中已經有了300多萬元的盈利,由於我對美的集團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並且也透過實際調研的方式,在各大超市和電器經銷商處,對該公司產品進行了多次的實地調查,所以當股價漲到50元以上的時候,我也沒有賣出。
可是讓我想不到的是,美的集團的股價在到達每股52元的時候,開始掉轉方向,一路向下,最低跌到了每股15元左右,當初賬戶中300多萬元的盈利,幾乎全部回撤,並且股價進入了長達三年之久的震盪期。
面對300多萬元的獲利回吐,我曾經懷疑過我的分析是不是出現了問題,於是我又從頭到尾進行了認真細緻的分析,透過又一次的研究,我確認美的電器是一隻值得長期持有的大牛股無疑,股價的下跌或長期不漲,並不代表公司的投資價值消失了。
父親在得知我獲利的300多萬元全部回撤後,也勸我在還沒有出現虧損的情況下,趕緊賣出,再在別的股票身上賺回來,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說實話,當時我確實動了賣出美的股票的想法,但是我想,即使賣出美的集團這隻股票,在選擇下一個標的的時候,同樣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去做出一番的研究和分析,假如再出現這種不漲或者下跌現象,還是選擇賣出嗎?
我想到了這裡,決定不賣美的了,我認為,在價值投資的道路上,是要經歷一點暴風驟雨的,同樣也要吃一點苦頭的,透過自己的努力研究和分析,確認了一家非常優秀的公司後,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僅僅因為股價的不漲,而賣出了股票,這樣對研究付出的努力很不公平,也是對自己勞動成果的一種不尊重,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投機的漩渦之後,還會不如父母炒股的後塵。於是我選擇了長期堅守這隻股票。
正是應驗了巴菲特說的那句話“時間是優秀公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