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孫波
近日,海關總署和農業農村部聯合釋出公告,宣佈解除比利時非洲豬瘟疫情禁令,為中國市場引入大量比利時豬肉開啟大門。2024年1月24日海關總署釋出內容:即日起,允許符合相關要求的俄羅斯豬肉(含可食用豬副產品)進口。
目前,中國豬肉市場已擴大准許進口的國家名單,包括愛爾蘭、丹麥、美國、法國、紐西蘭、芬蘭、澳大利亞、阿根廷、奧地利、智利、英國、巴西、烏拉圭、墨西哥、瑞士、葡萄牙、西班牙、加拿大、荷蘭、俄羅斯和比利時等21個國家。
據瞭解,從2001年到2007年,中國一直保持著豬肉貿易的淨出口狀態,直到2008年才開始出現進口量超過出口量,使中國成為豬肉淨進口國。到了2016年,中國已經崛起為全球最大的豬肉進口國。截至2023年,中國豬肉進口量達到155萬噸,若按照一頭豬的出欄體重220斤、屠宰率73%計算,155萬噸的進口量相當於1930萬頭生豬,若再對比2022年全國各省出欄量,該量排在全國十三。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預測,俄羅斯和比利時每年豬肉出口分別大約為20萬噸和50萬~60萬噸,受全球飼料原料價格上漲和其他生產成本上漲等影響,這兩個國家2024年對華豬肉出口量預計不會太大。如果加上2023年豬肉進口量,2024年2024年豬肉進口量或達140-150萬噸,相當於2000萬頭生豬。
根據海關總署資料,自2018年非洲豬瘟爆發後,我國豬肉進口數量逐漸增長,從2018年的120.45萬噸增至2020年的439.13萬噸,之後逐漸減少。2023年前11月,我國豬肉進口量已達146萬噸,同比減少6.3%,進口金額為233.70億元,同比增長3.5%。2024年我國豬肉進口需求可能會繼續小幅下降。
根據海關歷史資料,我們可以觀察到在每一輪上漲週期中,國內供給下降和豬價上漲的情況都推動了豬肉進口的增長。當國內豬價相對較低時,純肉類的豬肉進口量明顯減少,而骨頭類產品的進口相對增加。結合當前的豬價走勢,預計2024年的豬肉進口量不會有過大增長。
當前國內豬價低迷,產能去化進展緩慢,領先的豬企面臨著嚴重的虧損,同時,自繁自養的散戶紛紛退出市場。在這一時刻,進口大國的湧入可能會加劇市場的不穩定因素。
豬價一直是CPI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截至2023年12月,豬肉價格下降了26.1%,對CPI造成了約0.43個百分點的影響。雖然進口豬肉在國內市場的比重相對較小,其進口量的升降對國內市場的影響較為有限,對CPI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當前國內豬價低位執行,儘管恢復進口可能對CPI產生一定影響,但由於進口量相對較小,對CPI的總體影響仍相對有限。隨著市場逐漸調整,相關政策的引導將成為維持市場平穩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