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 2024年以來,銀行股的表現頗為亮眼,跑贏三大指數和滬深300指數。
截至1月底,中證銀行指數年內漲幅達6.33%,萬得銀行行業指數年內漲幅達6.32%,申萬銀行指數年內漲幅達6.17%。
同期內,上證指數下跌6.27%,深證指數下跌13.77%,創業板指下跌16.81%,滬深300指數下跌6.29%。
從個股表現來看,A股42家上市銀行中,有37家銀行股價在今年1月實現上漲。其中,中信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成都銀行、招商銀行、滬農商行漲幅超過10%;青農銀行、鄭州銀行、蘭州銀行、重慶銀行和興業銀行五家銀行股價為負增長。
對於銀行股跑出顯著的超額收益表現,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主要受三大因素驅動:第一,在股市震盪下行、債市收益率快速走低背景下,資本市場高收益資產匱乏,高股息資產凸顯投資價效比;第二,信貸“開門紅”預期較強,機構投放強度差異引導選股邏輯,上市銀行2024年營業收入(以下簡稱“營收”)有望轉正;第三,銀行板塊具有低估值、高股息特徵,後續估值下行空間較為有限。
銀行股也“開門紅”
事實上,從2023年12月以來,銀行股因為跌幅較小,已經跑贏關鍵指數。2023年12月,A股市場整體下跌,滬深300指數下跌1.9%,銀行板塊整體下跌0.4%,銀行相對滬深300錄得超額收益1.5%。
進入2024年,銀行板塊保持強勢,逆市飄紅,在多個交易日收漲。對於銀行股年初至今的表現,國投證券銀行業分析師李雙梳理了三方面的邏輯:首先是宏觀層面逐步託底經濟;其次,銀行業2023年四季度業績略好於預期;第三,銀行股的估值與機構倉位均接近歷史極低值附近。今年年初以來,資本市場持續低迷,從防禦的角度,銀行股低估值、低機構倉位的屬性獲得投資者青睞,疊加宏觀政策轉向逆週期調節、銀行盈利好於預期,銀行板塊有超額收益與絕對收益。
宏觀政策上,1月24日,中國央行宣佈決定於2024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為7.0%。有分析人士認為,降準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銀行業息差收窄的壓力。
另外,1月份,共有6家上市銀行公佈2023年業績快報。1月12日,杭州銀行率先發布2023年度業績快報,此後,招商銀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中信銀行、青島銀行相繼釋出業績快報。
6家上市銀行2023年淨利潤均實現了較好的增長,同比增速均超過5%,其中,杭州銀行、齊魯銀行、青島銀行的淨利潤增幅達到了雙位數,分別為23.15%、18.02%、15.11%。6家上市銀行營收方面則出現分化,杭州銀行、長沙銀行、齊魯銀行及青島銀行四家城商行2023年營收分別同比增長6.33%、8.46%、8.03%、7.11%。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2023年營收分別同比減少1.64%、2.60%。
從銀行業的整體經營情況來看,1月25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新聞發言人、統計與風險監測司負責人劉志清表示,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417.3萬億元,同比增長9.9%;2023年商業銀行淨利潤2.38萬億元,同比增長3.24%。
樂觀還是悲觀
上市銀行作為A股上市企業中高利潤的代表行業之一,在國內資本市場上認可程度不高。儘管近期銀行股保持上漲趨勢,但截至2024年1月末,A股上市銀行還處在“破淨”狀態,估值徘徊在歷史地位。
對於A股銀行板塊的低估值,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壓制估值的主要因素是息差收窄壓力以及資產質量擔憂。
1月8日,瑞銀大中華金融業研究首席顏湄之在瑞銀大中華舉行的研討會上表示,目前較低的估值水平充分反映了銀行基本面的下行壓力,經測算,目前的估值水平隱含了30—40基點的息差進一步下跌(空間)。
2024年銀行淨息差情況或有望改善。結合2023年以來,存款利率下降5次以及2024年開年降準因素,中泰證券銀行業團隊認為,綜合資產、負債兩端看銀行後續息差情況,2024年息差預計仍面臨下行壓力,但收窄幅度或將較2023年有所改善。
顏湄之表示,在宏觀環境面臨挑戰背景下,銀行可能需要做出一些犧牲如降低貸款利率、減費。此外,銀行業面臨著房地產下行、地方政府債務化解等風險因素,這對銀行的利潤增長和資產質量都有負面影響。但是,銀行股比較便宜,尤其是國有大行,財政部作為其大股東,使得國有大行的分紅有一定的保障。因此,國有大行被認為是有抵禦性的板塊,相對有吸引力。
公募基金2023年4季報顯示,公募基金在2023年4季度減倉銀行股,持倉比例較2023年3季度末有所下降,持倉比例也接近歷史低位。
投資機構是否看好銀行股?在公募基金降低持倉比例的另一面,近期保險資金時隔多年再次“舉牌”銀行股。1月23日,無錫銀行官網釋出公告稱,自1月11日增持觸發舉牌後,長城人壽1月19日再度增持,並將晉升該行第三大股東。此次權益變動後,長城人壽持有該行1.39億股股份,佔該行總股本的6.36%。
非A股上市銀行也迎來保險資金進入。1月19日,民生人壽釋出公告稱,此前以人民幣3.05元/股的價格受讓萬向三農持有的網商銀行7.2億股股份,交易金額為21.96億元,交易完成後對網商銀行的持股比例約為10.96%。
李雙認為,去年底至今年初,在與機構投資者交流過程中發現,大家普遍比較謹慎,特別是對銀行、房地產產業鏈乃至經濟中長期的增長趨勢“看不清”,最終反映到對銀行股的投資上不願意“做左側”,更傾向於“等政策拐點,右側交易”。
“但我們始終相信,股票投資是‘週期性的’,任何悲觀預期在股價、估值上如果過度反映,而基本面可能並沒有估值反映得更差,那理論上便存在估值修復的投資機會。”李雙認為,對銀行股而言,轉機也在逐步醞釀,不應再過度悲觀。
行情能否延續
本輪銀行股的走勢能維持多久?有機構分析師認為,基本面承壓是行業趨勢。也有觀點認為,銀行板塊有望進一步跑出顯著的超額收益。
對於年初銀行股的表現,廣發證券銀行首席分析師倪軍認為,銀行基本面滯後於宏觀經濟,目前還在承壓趨勢中。年初以來銀行板塊行情更多是市場預期因素所推動:一方面源自年初保險開門紅疊加存量資產到期再配置驅動高股息銀行上漲,另一方面源自預期因素導致市場自發進入低估值銀行板塊防禦並博弈政策預期可能反轉,兩者疊加帶來本輪銀行板塊系統性行情。
至於後市行情,倪軍進一步稱,往後看,基本面承壓是行業趨勢,市場已有預期,不影響板塊絕對收益,但基本面趨勢的分化在銀行內部選股上值得關注。與今年經濟大省政府需求高度相關的地方性銀行基本面可能會超預期,而零售小微下沉客群的風險暴露情況值得關注。“2024年會不會有反轉,需要看經濟形勢,特別是消費信貸有沒有反轉、地產有沒有穩住等。”顏湄之表示。
在2024年銀行股的配置方面,顏湄之認為,銀行股在短期能維持穩定的派息率,較高的股息率或將有助於帶動銀行板塊的股價上行。在消費、經濟復甦仍舊疲軟的環境下,專注於零售和財富管理業務且具有高增長能力的個股股價表現或繼續承壓。
王一峰表示,在宏觀經濟增速中樞下行、市場風險偏好下降背景下,股息率與社會融資成本之差持續走闊,高股息策略的有效性進一步增強,銀行板塊作為盈利穩定、股息率高、估值波動低的類固定收益資產,已凸顯投資價效比。隨著險資等中長線資金入市增配,銀行板塊有望進一步跑出顯著的超額收益,繼續看好銀行板塊節前股價表現。
展望未來行情,李雙認為,2024年全年、特別是一季度,銀行基本面承壓是客觀的現實,但考慮到個股估值低,且個股之間估值分化程度明顯收斂,接近歷史極低值附近,去年四季度大多數機構也明顯減倉銀行股,且銀行股的穩定可起到整個資本市場平穩的作用,所以對銀行板塊不應再過度悲觀。
李雙認為,當前銀行板塊上漲屬於估值修復行情,當估值修復到一定位置後,需要關注宏觀政策可持續性及政策落地的效果、經濟資料與銀行基本面的驗證,因此,春節後釋出的宏觀資料、兩會前後的政策將是銀行股行情持續性的重要觀察視窗。
版權宣告:以上內容為《經濟觀察報》社原創作品,版權歸《經濟觀察報》社所有。未經《經濟觀察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映象,否則將依法追究相關行為主體的法律責任。版權合作請致電:【010-60910566-1260】。
胡豔明經濟觀察報記者
金融機構新聞部記者
主要關注上市公司、證券、銀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