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戰將,成為美團對抗抖音的關鍵。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鄧雙琳
編輯|李薇
頭圖來源|視覺中國
美團迎來2017年後最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
2月2日下午,創始人王興釋出內部信,宣佈多項業務整合、人事調整以及美團新的戰略方向。王興言簡意賅,全文內容如下:
各位美團同學:
經S-team研究決定,公司做如下調整:
1.美團平臺、到店、到家、基礎研發等由王莆中負責;
2.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由張川負責;
3.無人機、境外業務彙報給我。
字雖簡短,動作頗大。經過解讀,在核心本地商業上,美團對過去相對獨立的事業群進行了整合。主要調整包括:對到家事業群、到店事業群、美團平臺、基礎研發等進行整合,共同向美團高階副總裁王莆中彙報;而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將由美團高階副總裁張川負責。其他組織保持不變。
到店是美團歷史最悠久的業務之一,歷經多次調整與整合,最近的一次重大調整發生在2017年12月,在完成新一輪40億美元融資後,美團宣佈成立到店事業群和大零售事業群,分別由張川和王慧文擔任總裁。
新調任的王莆中是原美團到家事業群負責人,本次調整將美團最核心的到店業務整合交給王莆中,相當於其承擔了美團目前最重要的競爭使命。
王莆中出生於1984年,是目前美團S-team(最高決策委員會)中年齡最小的成員,自2015年加入美團後,王莆中歷任外賣配送高階產品總監、外賣事業部兼配送事業部負責人等職務。
2023年9月,美團宣佈五位業務負責人晉升為副總裁,其中多位均為85後,意味著美團管理層中的“少壯派”已經崛起。
2023年11月,抖音也經歷了一輪換帥:抖音本地生活負責人朱時雨被調整;抖音集團商業化負責人浦燕子兼任生活服務業務負責人,朱時雨調任“增長與商業解決方案”部門。
顯然,接下來,美團和抖音將面臨更激烈的纏鬥,王莆中和浦燕子也終有一戰。
此外,另一個關鍵資訊點也值得品讀:無人機與境外業務直接向王興彙報,意味著科技與國際化業務的優先順序得到提升,接下來美團或加大出海動作。
從整體業務佈局來看,美團的戰略方向已經從2021年提出的“零售+科技”進化為“本地、零售、科技與國際化”四個關鍵詞。
戰略轉型的三年間,美團從2.6萬億港元的市值巔峰跌落,截至發稿前,僅剩3950億港元市值,最近半個月甚至多次跌破發行價。
視角拉至內外部,3年間美團內部新業務多次裁撤、收縮,大力降本;向外與抖音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從2021年的忽視、2022年的觀望到2023年的全力反擊。
美團或許早就應該進行組織大調整了。
“少壯派”崛起
此前,儘管到店與到家業務合併,統一稱為“核心本地商業”,但在組織架構上,張川和王莆中分別帶領兩大隊伍,共同向王興彙報。本次調整後,到店、到家業務以及相關的研發業務合併,統一交給王莆中帶領。
對於眾多美團員工而言,這個調整“出乎意料”。因為一個月前張川剛向員工釋出內部信,直面到店業務過去一年的競爭環境。他在信中坦率點出了美團目前的困境,“如果對手太強,我們怎麼辦?兩個平臺的天賦不同,我們應該怎樣打贏一個長期的戰爭?”
張川也透露了美團到店業務舒服日子過得太久而導致的問題:面對抖音本地生活的進攻,美團到店業務的一線銷售團隊只能使用“補貼”“客情”去頂住,美團到店業務的產品經理,不知道尋找低價的使用者的需求,不會使用APP、小程式和微信的方式。他認為,“到一線去,到戰場去,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
不過,市場似乎對張川的觀點並不買賬,內部信釋出後,美團股價反而接連下跌。有聲音認為,美團和阿里類似,沒有找到最根本的問題,低價策略或許是一種表面上的解法,但使用者為先、平臺降低話語權才是底層邏輯。
美團內部對張川的評價是“最懂商業化”。
作為曾經百度聯盟的負責人、58同城副總裁和到店負責人,張川擅長設計商業化的產品、搭建商業化的體系。在2017年成為美團到店事業群負責人後,張川迅速建設了本地商業基礎設施,包括豐富商家供給、提升行業標準化水平等。
張川加入美團時,美團在到店領域已經擁有絕對的頭部優勢,張川的貢獻是將份額和利潤做大。過去6年裡,到店能夠持續成為美團的主力現金流業務,得益於張川在相關領域的積累。
不過,這一技能在美團與抖音的競爭中並未展露太多優勢。
海通國際研報資料顯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總交易額)約佔美團三分之一,接近2000億元。抖音釋出的《2023年度資料報告》顯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總交易額增長256%,有超過450萬家門店獲得生意增長,入駐服務商數量增長1.79倍。
美團基礎設施已經穩固,接下來需要換能打硬仗的人上場。
王莆中雖然是目前S-team中年齡最小的成員,但戰功頗豐。近年來,他帶領美團外賣從餐飲不斷向“萬物到家”的即時零售拓展,即時零售也成為了零售行業重要的線上線下結合新型業態。
據36氪報道,王莆中在負責美團醫藥時期,短短10個月內,將美團的藥品零售規模做到第一梯隊。2020年社群電商業務開戰時,王莆中就判斷,拼多多是最強大的對手,“這是一場持久戰,創業公司和沒有相關經驗的公司很難取得勝利”。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也曾評價王莆中:“莆中能跟我溝通,不是因為溝通能力強,而是因為能力強。”這也是美團內部員工對王莆中的一致評價。
王興有意提拔一批“少壯派”成長。2019年9月,美團十週年前夕的管理溝通會上,他便表示,未來10年,美團要讓新一批管理者成長起來,這也是美團未來競爭力的重要來源。在這個過程中要長期有耐心,一是組織對個人的耐心,二是個人對自己的耐心。
王興認為,美團作為一個多業務的平臺型公司,要為人才內部成長提供組織土壤;從人才角度上,領導梯隊是一系列轉彎的管道,層級的每一次變化都是一次轉型。
2023年9月,一批“少壯派”人才已經成長起來,美團宣佈五位管理者晉升副總裁:無人機業務部負責人毛一年、到家研發平臺負責人孫致釗、餐飲SaaS事業部負責人肖飛、閃購業務部負責人肖昆、買菜事業部負責人張晶。
一次性提拔五位副總裁,在美團發展史上並不多見,而且其中還有多位85後。在王慧文、陳亮等老將陸續退休後,王興需要培養新一批得力干將去面對新的競爭。
加快出海
2016年烏鎮網際網路大會上,王興與張一鳴、程維三人曾共同探討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的競爭與生存格局。
王興認為網際網路下半場有三條增長出路:一是真正的硬科技,比如人工智慧;二是跟傳統產業的全面深度結合;三是海外市場,“因為還有更多未開墾的,或者使用者還沒到像中國一樣,已經過半飽和的地方”。
王興對出海看得深刻高遠,但美團在全球化程序上卻十分謹慎。
美團此前的全球化佈局主要體現在海外投資上:2018年起,美團4000萬美元參與了印度外賣公司Swiggy的融資;2018年2月和2019年2月,美團兩度參投印尼網約車行業獨角獸Go-Jek;此外,美團還參與過奈及利亞移動支付平臺Opay1.2億美元B輪融資,該平臺與Opera所支援的打車平臺Oride、外賣平臺Ofood連通。
2023年11月,有市場傳聞,美團和Grab正在和德國外賣平臺Delivery Hero接觸,擬收購後者在東南亞運營的外賣品牌foodpanda。截至目前,雙方都未對訊息作出回應,收購一事尚未有定論。
除了真金白銀,美團真槍實彈自己去幹的國際化專案,只有KeeTa。2023年5月,美團在中國香港推出的外賣平臺KeeTa正式上線,KeeTa在香港沿襲了美團的補貼策略,不僅推出號稱“十億激賞”的新使用者下單和運費減免等優惠,而且面向騎手提供的薪資也相對其他外賣平臺更高。
不過,王興曾表示,對香港市場積極探索的同時也會保持審慎投入,“它對公司盈利表現的影響十分有限”。
和其他網際網路專案不同,無論到店還是外賣,要跑通國際化都非常困難,在海外任何一個地區都是一塊硬骨頭。
美團在國內佔領市場優勢,依靠的是一支十分強大的地推“鐵軍”和多年重投入的配送體系,考慮到國外的國情、政策、文化和人力成本的不同,想要照搬複製,難度極高,更何況美團做的都是“低毛利”生意,乾的都是苦活累活。
王興曾表示過:“國際化急也急不得,這是一個長期戰役,我覺得都不是1年、2年、3年,也不是5年,我覺得是10年以上才會有大成的事情,至少得用10年的眼光去看。”
本輪組織大調整,國際化的重要性被進一步提前,2024年美團的出海動作或許會加快。不過,美團需要找到一個不同於國內業務、組織效率更高的模式,去撬動國際化市場。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