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股價真讓人心驚膽戰,就算是2008年的大熊市,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上一次出現這樣的情景,還要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A股剛成立的時候。
事實上,這並不僅僅是股價下跌的問題。如果大家跳出大A市場來看這場股災,就會發現,目前除了陸港股市持續暴跌之外,全球市場都迎來了超級牛市。
中國股市竟然被全球牛市所包圍,這是一種非常反常的狀態。如此反常的背後,實際上還是在上演金融戰。
除了股市之外,樓市的價格也一直在下跌。而對面的美國,即便是在加息週期,股市也在一路上漲,要知道,通脹無牛市。如此一對比,很多人都認為我們在金融戰中已經敗了,但實際上金融戰中的勝負並非如此簡單。
從過去美國發動的金融戰來看,他們的進攻都是先消耗對手的外匯儲備,然後攻擊匯率。只有當這兩道防線都被攻破後,以本國貨幣計價的資產才會成為攻擊目標,接著股市和其他資產才會崩盤。最後,他們透過抄底,以白菜價購入對手的核心資產,從而實現金融戰的最終勝利。
自美聯儲啟動本輪加息週期以來,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們的外匯儲備規模始終維持在3.1萬億美元以上,匯率雖然曾一路貶值到7.3附近,但整體上也還算穩定。這兩道防線他們都沒有攻破,又何來我們金融戰失敗之說呢?
算起來美國加息已經有兩年之久了,其實對我們來說,最具有威脅的階段是加息半年後到加息一年的這段時間內。但他們加息一年後,歐美銀行業相繼崩塌,結果顯而易見,這場金融戰我們並沒有輸。
當然,現在股市下跌,也有很多人擔心我們的核心資產跌得這麼低,很有可能被外資抄底控盤。但對於外資而言,這也並非一件易事。
過去我們對外資的管控一直比較嚴格,在《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辦法》中,我們曾明確規定:外資單獨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比例,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總股數的10%,所有外資持有上市公司股票比例總和,不得超過該上市公司總股數的30%。
近幾年,雖然我們的金融政策正逐步開放,放開了外資對於製造業企業持股比例的限制,放開了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像外資對於銀行和保險機構的持股比例限制,是可以100%完全控股的。很多人覺得這是引狼入室,同時也是金融戰失敗的原因之一,但實際上,這是基於現實背景作出的決策。
在2021年4月,花旗宣佈了對全球個人銀行業務進行重組的訊息,在包括中國市場的14個全球市場中,其將計劃尋求退出個人業務。去年10月,他們又宣佈將其中國內地的個人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包括個人客戶持有的賬戶、存款和相關理財產品出售給滙豐中國。
此外,美國貝萊德資本,先鋒領航基金和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以及挪威的主權財富基金,都在紛紛撤離中國,甚至是割肉離場。
這些情況,正是我們進行金融開放的現實背景。很多人認為這一政策是外國版的老鄉別走,但放在更宏觀的背景下,這預示著新世界秩序正在崛起,舊世界秩序正在崩塌,未來的世界可能會是一個平行的世界。
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我們在金融領域裡已經放棄了防守,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還是以舊世界秩序的眼光來看待未來的世界,覺得中美會重新回到合作的蜜月期,覺得金融開放是給外資重新大舉介入提供機會。但如果你用新世界秩序的眼光來看,實際上這是在吸引國際資本下注的政策。畢竟金融開放背後真正的潛臺詞是未來的世界回不到過去了。
今天美國的加息政策還沒有徹底宣告結束,也就意味著金融戰也還沒有徹底終結。
因此對我們而言,最主要的還是要做好金融防守,保證金融高地不被攻破。
當然,現在全球經濟預期不好,這幾年大家的壓力都很大,如今股價跌成這個樣子,而國外股市一片欣欣向榮,大家的信心難免又受到了一次嚴重的打擊。但是我們要明白,像美國、印度等經濟體的股市比我們好,是因為他們的經濟邏輯和我們不一樣。
從風險上來說,我們的經濟邏輯在於實體,他們的經濟邏輯在於資本市場,我們的市場只要能融資就可以,而他們必須要保證資產負債表的穩定,當經濟負債越來越大時,他們只能透過拉漲股市來保證資產負債表看起來合理,但股市是不可能單邊上漲的,接下來,肯定是他們的風險更大。
不可否認,如果我們的股市再繼續低迷下去,特別是繼續在3000點以下低迷,也是有風險的。但到了3000點以下,政策面會著急的。在管理層要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後續大機率會適度反彈。
不過春節長假前,資金不會提前發動大反擊,主要目標可能也只是止跌企穩。對於重倉的小夥伴來說,不建議在此時恐慌割肉。現在該發生的已經發生了,如果沒有融資加槓桿,就不必太在意。如果無法平心氣和地看待這一漲跌,可以選擇暫時不去看自己的賬戶,暫時做一個阿Q,畢竟再大的股災也有過去的時候,同時我們也要相信國家的力量,相信我們一定可以一起打贏這場金融保衛戰!
挺過這次的至暗時刻,定會守得雲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