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半導體裝置廠商相繼公佈了2023年的業績,預計全球光刻機裝置龍頭ASML的營業收入將超過應用材料,順利坐上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TOP1的“寶座”。而應用材料、LamResearch、東京電子、科磊(KLA)則分列第二至第五位。
【進入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前十行列】
值得關注的,憑藉出色的營收表現,中國半導體裝置公司北方華創首度躋身全球半導體裝置廠商TOP10,排名第八(資料來源:集微網)。
資料來源:集微網、西部證券
根據ASML公佈的2023年財報顯示,北方華創營收同比增長30.2%,毛利率達51.3%。
另據北方華創公司公告,預計2023年實現營收209.7-231.0億元,同比增長42.77%-57.27%;歸母淨利潤36.1-41.5億元,同比增長53.44%-76.39%;扣非歸母淨利潤33-38億元,同比增長56.69%-80.43%。業績超市場預期,規模效應凸顯。
訂單方面,受益於半導體裝置國產替代快速推進,北方華創2023年的新簽訂單超過300億元,其中積體電路領域佔比超70%。
其還於去年四季度交付了首臺High-NAEUV裝置(高數值孔徑的極紫外光刻),此前業界預測,High-NAEUV將面向2奈米乃至埃米級工藝節點,或在未來10-20年成為半導體晶圓製造的頂尖工藝支撐裝置之一。
自上世紀60年代,我國開始自主研發光刻機裝置,到2022年,第一臺國產28nm工藝浸潤式光刻機實現交付,我國自研光刻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際大廠相比,我國仍存在不小差距,國產化之路任重道遠。
【持續訂單支撐,半導體裝置國產化穩步推進】
不止北方華創,近期,各家國產半導體裝置公司陸續披露了2023年業績預告,預喜率近7成(12家公佈業績預告,8家預計增長),業績和訂單總體表現較好,在自主可控已成為業內共識的情況下,隨著晶圓廠資本開支的回升以及國產機臺匯入比例的提升,國內半導體裝置公司或將受益(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4/2/6)。
國內部分半導體裝置公司2023年訂單情況
資料來源:各公司2023年業績預告公告
半導體裝置公司出色的業績反映了半導體市場強勁的需求,而這也與最新公佈的行業資料相契合。半導體行業協會(SIA)表示,2023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總計5268億美元,較2022年5741億美元的銷售額下降了8.2%,但去年下半年銷售額有所回升,預計2024年市場將實現兩位數增長。
此外,近期SEMI上修了2023年全球半導體前道裝置市場規模,由此前預測下滑18.8%上調至下滑3.7%,下滑幅度的收窄反映了中國大陸廠商的裝置支出增加,也從側面體現了行業對於今年市場持相對樂觀的看法。
SEMI預計中國大陸晶片製造商將在2024年開始運營18個專案,在2023年產能同比增長12%至每月760萬片晶圓後,2024年產能同比增加13%至每月860萬片晶圓,裝置投資額有望不斷增長。
資料來源:WSTS
另據芯謀研究統計,營收角度看,2023年國內半導體裝置公司總體營收增長超17.6%,達40億美元,裝置國產化率達到11.7%,預計到2024年底,中國大陸的裝置廠商營收將進一步增長至51億美元,國產化率有望達到13.6%。
半導體裝置ETF(561980)為目前場內唯一跟蹤中證半導指數的ETF,標的指數聚焦半導體裝置、設計、材料等上游產業鏈公司,覆蓋北方華創、中微公司、華海清科、拓荊科技、中芯國際、海光資訊等行業龍頭,前十權重股合計佔比超77%,集中度相對較高。
資料來源:中證指數公司
△中證半導指數前十大權重
一般而言,上游的半導體裝置和材料具有較高的產業壁壘,多領域落後較大,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持續受到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援。在半導體自主可控主旋律不斷增強、週期觸底復甦、AI催化新需求多重背景下,半導體裝置創新週期與國產替代週期有望開啟。
以上內容與資料,與介面有連雲頻道立場無關,不構成投資建議。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