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面新聞記者 | 楊詩涵
介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2022年淨虧損20億美元的福特汽車,去年推遲電動車投資計劃後扭虧為盈。
最新經營業績顯示,福特去年營收達到1762億美元,同比增長11%,淨利潤達到43億美元,相比上年轉正。
福特方面稱,盈利能力的改善與在中國和其他市場採用輕資產模式運營有關。去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福特汽車CEO吉姆·法利(JimFarley)表示,品牌將在華開展投資更少、回報更高的業務。
掌門人發話後,福特中國加快出口節奏和精簡人員。法利稱今後福特會將中國作為生產基地,向南美、澳洲和墨西哥等市場出口價格更低的電動車和商用車。
調整後的戰略與福特數年前對中國新能源市場展露出的野心大相徑庭。
2019年,福特計劃三年內在華推出超過10款新能源車型,並加大在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發力度。但時至今日,其在華推出的新能源產品不僅數量較少,而且缺乏核心競爭力。
面對中國本土品牌的崛起,福特2022在華銷量為49.6萬輛,同比下降33.5%,不及巔峰時期的四成。即便改革在華銷售渠道也無力改變低迷現狀,乘用車主力合資公司長安福特去年銷量再度下探。
不僅在華失意,福特在其主場美國推動新能源轉型也遇阻。去年10月,福特管理層稱北美消費者不願接受高價電動汽車,將推遲總金額達120億美元的電動車投資行動。
在持續數月的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罷工行動中,福特的損失高達13億美元,甚至超過其第三季度的淨利潤。最新達成的勞資協議則將使福特每輛車的成本增加850至900美元,利潤率下降約0.7%。
為應對重重挑戰,福特將電動汽車戰略從以功能為重的研發轉變為優先考慮成本效率。具體舉措包括暫停和SK On合作建設第二家電池工廠、縮減某些車型的生產線等。
但福特首席財務官表示,仍會在謹慎評估後推出新一代電動汽車。法利近日宣佈,福特正在研發一種低成本的電動汽車平臺,或帶來更強的競爭力。據介紹,該平臺不僅適用於多種車輛,還能為軟體和其他服務提供支援。
福特在電動領域的競爭對手特斯拉則在更早前為平價電動車造勢,該公司計劃在2025年下半年開始生產下一代汽車,新車預計售價低於2.5萬美元。
眼下,來自中國的高性價比車型已在歐洲、東南亞等市場初露頭角。對福特而言,能取得多少競爭優勢或取決於其降本幅度和推出低價車型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