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關於00後創業的故事以及她的思考。
方菁這個小鎮姑娘身上,看到的是走上職場的00後們可愛的一面。他們整頓職場,因為他們開始站在時代的視角和全球的視野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他們獨立思考,敢闖敢為又腳踏實地。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代,任何人已經給不了我參考。”
和領導大吵了一架後,00後川妹子方菁放棄在北京的高薪和大廠光環。離職後第一件事,是南下義烏,一頭扎進了“中國製造”的海洋。
從鍋碗瓢盆到、提臀褲、按鍵手機,從義烏到1688,小鎮姑娘方菁把國貨一樣一樣“搬運”到了非洲。在非洲開公司,招聘團隊,把大幅廣告打到非洲機場。創業第一年營收超過1000萬。
第一次意識到無法在父輩、學長學姐身上覆制人生經驗的她,如今很少去問周圍人的意見。因為她清醒地認識到,正處於特殊時代的年輕人,前人的經驗只能作為參考,只有躬身入局、向下紮根。
被大廠掃地出門的“刺頭”
從小鎮做題家到順利考上大學,方菁曾經最大的夢想是進入大廠,成為一名光鮮亮麗的都市白領。
大學畢業後,她順利進入了北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辦公的地方就在CBD。穿梭在五星級寫字樓,拿著令人羨慕的高薪,每天手握兩三百萬GMV指標的方菁,工作勤勤懇懇,一度覺得自己達到了人生的巔峰。
只是另外一種情緒也在看不見的地方慢慢滋長。
因為工作理念不合,方菁時不時會和領導有摩擦,直到有一天爆發了一次很大的爭執。原本以為努努力就可以升職加薪的她突然意識到,在網際網路高速發展的時代,只要付出60分努力就可以得到100分回報,但到了這代年輕人即使每天加班到12點,即使每個月完成幾千萬的GMV,也不一定能得到晉升機會。
“我的領導他不走,我們也沒有新的業務可以出現。”最後,被認定為“刺頭”的方菁被公司掃地出門。
用三年時間去試錯,發現大廠這條路並不適合自己,在經歷了無數個問號和不理解之後,方菁決定退出理想的大世界,走向自己的個體小世界。
60個非洲客戶
離開北京,方菁的第一站去了義烏,去看看那些冰冷的GMV背後的真實世界。
她走進淘寶和抖音背後的供應鏈,走進庫存街,看著一輛輛的大貨車把亂七八糟的小商品堆在檔口。
那會兒,她發現那些剛起步的非洲小批發商和想做點小生意的非洲媽媽可能是個不錯的生意,因為他們對中國不熟悉,找貨源很不容易,她開始尋思給這些非洲小商戶供貨。
方菁和她的非洲客戶
幸運的是,一位非洲的貨代一下子就給她介紹了60個非洲客戶。方菁把這些客戶全都拉進了一個微信群裡。
她把每天在庫存街挖到的寶藏小商品分享到群裡,從能夠凸顯身材曲線的提臀褲,到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鍋碗瓢盆,再到頗具年代感的按鍵手機,不斷嘗試不同型別的商品,漸漸地生意有了起色,開始陸續有人主動來找她採購。
方菁的“非洲供應鏈”生意有了底色。
人生的第一個1000萬
從非洲貨代那裡倒客戶,在義烏進貨後,將貨賣到非洲。在義烏跑通了“非洲供應鏈”的閉環之後,方菁決定去廣州看看,因為廣州聚集著更多非洲貨代。
這個時期,方菁最大的收穫是透過1688等平臺,找到了更多的源頭工廠。
作為中國最大的綜合型線上批發交易平臺,1688上聚集著海量的源頭廠家和貨源,為方菁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方式去接觸到源頭廠家。
比如測款這件事,方菁可以直接拿著廠家的圖去測款,數量最多的時候有200多款貨品,非洲客戶下單後,方菁再跟廠家談價格。雖然中間也踩過不少坑,不過慢慢地,和一些廠家建立了深度聯絡。
在篩選工廠這件事兒上,方菁有自己一套獨特方法。
比如,把自己對於產品的詳細需求傳送給工廠,再仔細地去觀察他們所提供的產品情況。對於平臺上給出的評級,比如超級工廠之類的標識,並不會過度地去依賴它們。“評級只是一個參考,關鍵還得看實際的表現。”方菁說。
如果涉及的是外貿貨物,她重點會去考量報價是否合理,所提供的樣品質量如何,以及服務能力怎麼樣。畢竟外貿生意,這幾個指標關乎著能否順利達成合作以及後續業務能不能持續開展下去。
如果日常使用的東西,比如飾品這類產品,相對來說會更看重有超級工廠標識的商品。
除了在1688平臺測款和進貨,同時方菁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拓展業務。比如線上上方面,透過社群裂變的方式擴大影響力,同時在 Instagram、TikTok等海外社交平臺釋出各種有趣且富有吸引力的內容,吸引更多客戶的關注。
線上下,她在非洲組建了一個專業團隊,他們負責跑市場,瞭解當地的實際需求。在機場投放廣告,進一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她還在廣州拿下了一個檔口,方便客戶能夠直接上門來找貨,為他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去年7月,方菁發現自己1個月的營業額居然達到了20多萬。
幾個月後,方菁的業務開始朝著更加多樣化的方向發展。透過親戚的牽線搭橋,她陸陸續續接到了各種各樣的訂單,涵蓋的貨品範圍十分廣泛,從平板電腦到電纜,無所不有。
她一邊帶著非洲客戶走訪了電視機廠、電纜廠等,同時也會在1688平臺上仔細查詢與之相匹配的供應商。到去年年底,方菁這一年的營收已經做到了1000萬,“當時自己都震驚了。”
在這個過程中,方菁的業務模式也慢慢變清晰,逐漸形成了傳統外貿加小 b供應鏈的模式。不過,由於之前經營的貨品太過繁雜,也著實遇到了不少棘手的問題。
經過深思熟慮,方菁決定結束毫無規劃的盲目擴張的局面,果斷對供應鏈的主打產品進行了收縮調整,在1688精心篩選並沉澱下來了一批長期合作的優質廠商。
年輕人到了向下紮根的時代
之所以會選擇非洲市場,方菁經過了深思熟慮。
“歐美外貿市場早已趨於飽和狀態,資訊也十分透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很多工廠都選擇自己直接出海去參與競爭了,留給其他外貿從業者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
然而,非洲市場截然不同。這裡好像一片還未被充分開墾的肥沃土地,蘊藏著巨大的潛力。今年1月,方菁從線上走到線下,親自去非洲拓展業務。
從註冊公司,招聘、組建團隊,到走進真實的非常市場。方菁才發現中國是一個如此特殊的市場。“我們習以為常的這些基建,在國外非常稀缺。”
註冊公司這件小事,在非洲就變成了一個無比巨大的挑戰。
在國內,花500元就能註冊一家公司,但是在非洲因為資訊極不透明,差異很大。去當地註冊公司時,同一個辦公室兩位工作人員給方菁的報價,一個報了6000元,一個報了8000元,讓人摸不著頭腦。
在非洲當地招聘員工更是困難重重。在國內有很多現成的招聘渠道,但在非洲只能透過最原始的渠道,比如去孔子學院現場招人,或者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張貼廣告,有時候還不得不發朋友圈或拜託學校的老師幫忙推薦學生。
非洲的公司和團隊慢慢穩定下來後,為了讓更多當地人瞭解公司和品牌,方菁把大幅的廣告做到了機場。
在非洲待了三四個月,方菁和團隊又去到中東、北歐做調研,視野一下就開啟了,發現了很多在辦公室發現不了的商機。比如在北歐,可能很多人想不到帶熒光的衣服是剛需,因為馬路上的車子開得非常快,如果行人穿普通衣服很容易引發車禍。
“接下來,還想去世界各個國家做做調研。”方菁說。
當身邊很多人抱怨經濟下行、沒有趕上時代紅利,留給年輕人的機會不多時,一邊摸索一邊體驗賺錢快樂的方菁開始站在時代的角度和全球的視野,重新思考當下年輕人的問題。
曾經方菁也有過抱怨和迷茫,但實打實創業的這段經歷讓她意識到,機會下行是因為前三十多年經濟的高速發展,讓大家覺得躺著賺錢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
“經濟的下行,或者是說年輕人沒有機會,一定程度上是我們已經不能再去參考前人的經驗了,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去走一條自己去開拓的路。”對方菁來說,現在已經到了要向下紮根的時代。
(來源:都市快報橙柿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