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出生人口數量的持續下滑,我國人口總量在2023年降至140967萬人——不足14.1億了,多家媒體在報道時採用了“警惕人口危機”。南生認為是危言聳聽,對人口的理解過於刻板。
人口數量的減少,對有的國家來說是壞事情,對另外一部分國家而言可能屬於好事情;對一部分地區來說,人口的減少弊大於利,但對另外一部分國家而言則是利大於弊。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例如俄羅斯,他們就認為人口減少是壞事情。因為俄羅斯地廣人稀,又始終擁有大國和強國心態,不足1.5億的人口無法有效保障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和國家戰略安全。俄羅斯政策重心是提升人口。
但對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印度等國而言,他們卻常常抱怨人口太多了。國家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崗位,龐大的人口在搶佔本就不多的社會資源、自然資源等。底層人民搶不到,捱餓中。
人口數量應與就業崗位匹配
南生對人口的看法是:自然資源、就業崗位數量、經濟提升力度等需要和人口數量達到一個均衡。對大多數普通老百姓、正在找尋工作的求職者來說“人口數量應與就業崗位匹配,最好是就業崗位略多一些”。
這有利於市場尊重勞動者,提升就業人員的薪酬待遇。很多人在抱怨我國的青年失業率偏高,國家在近期又規定,以後不再公佈包括在校學生的16至24歲的勞動力失業率。
很多人在嘲諷,資料難看就不公佈,這是掩耳盜鈴、自欺欺人。呵呵,國家給出的理由是“在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不是去工作”,把在校尋找兼職和畢業後尋找工作的青年混在一起統計,是不科學的。
南生認同國家的說法,但南生還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中國人口與全社會可以提供的就業崗位相比,太多了。年齡超過35歲,就難以就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啥經驗,也難以就業。
正式邁入職場的勞動力都難以就業,更何況是這些在校學生呢?企業都知道,這些學生連最基礎的工作都做不好,需要企業搭配熟練工來教授。不久後,兼職的學生又要回學校——成本不低啊。
在就業人員薪酬普遍偏低的中國市場,又有幾家企業願意接納在校學生呢?除非是這些學生不收報酬、象徵性的收點報酬,有些學生甚至為了獲得鍛鍊機會而主動給企業好處……
這是典型的不公正現象,是對中國勞動力極大的不尊重現象。對普通人、就業人口而言,人口下降,有可能會喚醒市場對勞動者的尊重,是好事的可能性較大。
希望有一天,我們的企業會主動歡迎年齡在35歲以上的求職者。希望發達國家普遍尊重高年齡求職者的現象,能在中國出現。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人口下降是好事情。起碼可降至8億至10億。
與人口數量相比,人口質量也很重要
以印度為例,人口也達到了14億,但就業人口數量卻常年低於5億。大量的潛在勞動力被閒置,這是典型的資源浪費。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印度經濟基礎薄弱,就業崗位數量不足。
其次是印度人口受教育年齡偏低,這些人口的“紅利”沒有顯現出來,而“負擔”卻是越來越重。這就是南生的觀點——人口經營不好,其數量優勢會變成阻礙,襯托出人口質量的優越性。
人類正從工業時代步入科技、資訊和服務業時代,工業製造正在加速資訊化和服務業化,沒有達到一定教育水平的人口,無法勝任大多數的工作。
而他們能勝任的工作,卻又有大量人口來搶奪。就業,能不難嗎?失業率,能不高嗎?薪酬,能不低嗎?尤其是人工智慧、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背景下,對人口的質量要求更高,而不是一味的數量。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