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年前的2月6日,認養一頭牛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主動撤回主機板IPO申請。
當日,認養一頭牛在上交所主機板IPO稽核狀態已經變更為“終止”。原因系保薦人主動撤回發行上市申請,而認養一頭牛的保薦券商不是別家,又是大名鼎鼎的中信證券!
對於此次終止上市,認養一頭牛相關負責人表示“本次公司主動撤回IPO申請材料,系基於公司發展現狀、整體發展戰略及市場環境綜合審慎考慮的結果,目前公司經營情況穩定”。
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從事“認養一頭牛”品牌純牛奶、酸奶、奶粉、乳酪等乳製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2019-2021年間,公司營收從8.6億增長到了25.6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72%。
與此同時,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8億元、1.45億元和1.4億元。2022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為6814萬元。
這個盈利是什麼水平呢?要知道,老牌光明乳業,2022年全年的淨利潤為3.61億元,扣非後的淨利潤為1.69億元。而據財報預告,光明乳業2023年度扣非淨利潤為5億元-6億元。相比之下,認養一頭牛距離2016年11月成立,僅僅過去了七年多。
不過隨著營收的增長,認養一頭牛的淨利率也在逐漸下滑:2019-2021年間,從12.2%下滑到了5.5%。僅僅2021年一年,在收入增長55.55%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率下跌4.30%,淨利潤率僅有5.47%。
那麼本來打算募資多少呢?據招股書,認養一頭牛計劃募資18.51億元,其中,9.77億元用於海勃日戈智慧牧場建設專案;5.2億元用於品牌建設營銷推廣專案;5440.29萬元用於資訊系統升級改造專案;補充運營資金3億元。
回顧其上市歷程,早在2022年7月,認養一頭牛預披露招股書擬在滬主機板上市,隨後在證監會發布對其上市申請的反饋意見中,監管部門提出了48個問題。全面註冊制啟動後,認養一頭牛IPO平移並於2023年2月獲受理,但截至此次終止,認養一頭牛未有再獲交易所稽核問詢。
認養一頭牛目前有多少使用者呢?據北京商報去年4月報道,認養一頭牛當時已經積累了超過3700萬用戶,2400萬會員;據證券時報,公司僅用三年就實現天貓粉絲數從0到1000萬。不管怎麼說,目前公司的使用者在千萬數量級。
公司之所以擁有這麼多使用者,和其銷售模式密不可分:按照其官網介紹,其不是一家賣牛奶的公司,是一家替使用者養奶牛的公司,並鼓勵消費者開啟認養奶牛之旅。
事實上,“認養一頭牛”並不會真的讓消費者親自“認養”一頭牛,而是面向消費者提供雲認養、聯名認養以及實名認養三種模式,消費者可以透過雲養牛小遊戲、養牛合夥人模式來體驗“認養”模式。
公司靠“認養”模式起家,在迅速做大的同時,也使得線上途徑佔據了公司絕對第一的銷售地位。據招股書,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線上銷售渠道,各期線上渠道銷售收入佔比均超過60%,2020/2021/2022年上半年更是接近八成。同時隨著銷售規模的擴大,線下也和線上實現了同步的增長。
公司之所以迅速做大,其實歸根結底靠的是三個字:養!好!牛!早年公司宣傳的那些文案,確實讓人對奶牛的生活心馳神往。不過透過招股書,我們也可以發現,其此前的宣傳,似乎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特別是奶牛的口糧。
奶牛飼料,價值幾何?
眾所周知,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而“認養一頭牛”此前曾經提出一個概念:五好級奶牛!
所謂“五好”,是指出身好,優選優良奶牛品種進行培育,好的牛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牧場的生產質量;吃得好、住得好,對奶牛進行科學、精細地飼養;最後是心情好、工作好,讓奶牛在牧場快樂舒適地生活,才能產出優質的牛奶。
圖片來源:官網
正如上圖所示,在“五好”中,“吃得好”的證據是每頭奶牛每天的伙食費約80元,直追一線城市白領。但“牛吃得比人好”的故事,真的站得住腳麼?
根據招股書,認養一頭牛的牧場所使用的飼料均來源於外部採購,包括玉米類飼料與豆粕類飼料。招股書中也介紹,牛乳的上游原料,主要就是豆粕和玉米等飼料。
據招股書,2021年,一頭牛的原材料中,玉米類飼料採購總額為1.5067億元,豆粕類飼料採購總額4993.73萬元。而目前一頭牛共有奶牛存欄數超6萬頭。這樣算下來,每頭奶牛每天吃玉米、豆粕類飼料的伙食費約9.41元,和廣告宣傳中“80元”的標準相差了整整一個數量級!
公司主要原材料採購價格的變動情況
圖片來源:招股書(下同)
雖然說每天伙食成本不能簡單用原料成本來加成,但如此大的反差,還是讓人對其“80元”的宣傳產生懷疑。與此同時,公司在招股書中,還在不遺餘力推薦其高階產品“A2”牛奶和“娟姍”牛奶。
據叨哥統計,在長達433頁的招股書中,“A2”字樣出現了28次,而“娟姍”則出現了31次。而招股書亦不止一次提及,2022年1-6 月,公司推出的A2酪蛋白純牛奶、娟姍純牛奶等高毛利的高階產品銷售規模及佔比快速上升,因此淨利率有所上升。但是這兩種高階產品的比例究竟佔多少,招股書中並沒有直接具體說明。
不過細枝末節總是有的:據招股書,2022年上半年,浙江一鳴食品為公司外協加工的“冷藏娟姍牛乳”總金額為18.77萬元。除此之外,招股書中沒有其他代加工娟姍牛奶的記錄。
2022年1-6月公司外協廠商
那麼公司現在有多少高階奶牛呢?依然據招股書,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的娟姍奶牛數量累計達到了5842頭,是2020年末的兩倍。
公司不同種類奶牛數量
和生產的牛奶種類相比,此版最新的招股書,竟然對早期公司大展身手的“認養”模式語焉不詳,不禁讓人好生懷疑。細究起來,此次公司折戟IPO,一個很大的猜想就是,或許與此前的銷售模式脫不了干係。
“認養”模式,是否合規?
正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言,2017年,認養一頭牛推出兩種認養形式:一是透過支付2999元“認養一頭牛”,獲得牧場奶牛認養權;二是花費一萬元成為聯合牧場主,享受牧場經營的紅利。不過那時公司尚屬於初創,因此只是小打小鬧狀態。
到了2020年,認養一頭牛開始對“認養”概念展開了三大升級:雲認養、聯名認養及實名認養。但仔細推敲可以發現,這些詞彙很多不過是舊有概念的改頭換面。
認養一頭牛推出的“雲認養”,並非如字面意義上讓消費者利用數智技術實現認養牛狀態視覺化。相反,其邏輯可以理解為,既然線下認養無法實現,那麼就來一場雲端認養的遊戲吧。從本質上說,和支付寶的“養小雞”並無本質區別。
其實這一點也不奇怪:在小打小鬧階段,或許還可以做到“視覺化”,養牛一個牧場千千萬萬頭牛,要想追蹤到每一頭牛,並建立和使用者之間的關係,其難度必然呈幾何級數增長,誰當真誰就輸了!據中訪網,創始人徐曉波此前也坦言,認養還沒有真正做起來,目前機器裝置也做不到一頭牛產出的奶能夠單獨處理。
至於聯名認養和實名認養,更加有玩文字遊戲之嫌。
聯名認養,具體玩法是消費者透過購買247元-1599元不等的聯名卡,獲得不同時效的聯名認養權,定期享受新鮮產品送貨上門等服務。眼尖的茶友可能已經發現了——這不就是常見的“預付費”模式,換了個聽起來高大上的說法麼?
值得一提的是實名認養,據官方介紹,實名認養即成為真正的養牛合夥人,可以在專供牧場提前一年預訂牛奶,給奶牛取名字、獲得奶牛的照片和生長資料等。這聽起來才似乎符合“認養”的初心。
“實名認養”是與會員分銷體系結合在一起的,會員推廣銷售累計超過5000元即可升級為“養牛合夥人”,如推廣成功,3個級別的“養牛合夥人”還能獲得佣金及邀請獎勵。由於該模式採用了不少DTC品牌慣用的策略:分銷+社交裂變,一度讓市場爭議為涉嫌“微商式傳銷”。如今在招股書裡,“實名認養”四個字絲毫不見蹤影,而商業模式有爭議,是IPO的大忌。
圖片來源:認養一頭牛官微
此前證監會在“48問”裡對銷售模式表示關注,要求說明認養奶牛相關業務模式的具體情況,客戶獲取、業務開拓是否涉及傳銷;上述相關模式或活動是否屬於“以代養殖、租養殖、聯合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是否涉及非法集資或非法公開發行業務,是否存在糾紛或潛在糾紛。
對此認養一頭牛不敢怠慢,在最新版招股書中做出了回應:
合作電商將活動分別命名為“牧場共建人”“聯合牧場主”,旨在增加奶卡購買者的參與感。公司與合作方、參與人之間均系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前提,不存在“發展下級”、收取“入門費”“層級計酬”等《禁止傳銷條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新型傳銷活動風險預警提示》所認定的傳銷行為。此外,活動均系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為前提,活動標的為可兌取特定數量牛奶產品的奶卡,不涉及公開發行股票行為,亦未承諾給付股權收益、牧場經營紅利等非商品權益。同時,該等活動不存在公司為參與人代養殖、租養殖、聯合養殖的情況或約定,活動過程中,資金相對充足,不存在非法集資或向社會吸收資金的現實需求及主觀故意。
與此同時,針對富有爭議的奶源問題,認養一頭牛也同時在招股書中作出了回應:自創立以來,公司已相繼在河北、黑龍江等地建立了7座自營及聯營現代化奶牛牧場,至2022年1-6 月的奶源自供比例已提升至88.17%,處於行業較高水平。
尾聲
這樣看來,認養一頭牛的營銷模式,頗有些“先上車後補票”的意味:先在自己供應鏈尚不成熟的情況下,透過鋪天蓋地的營銷,線上用模式佔領消費者心智,之後再發力自有供應鏈,逐漸補齊短板。
只是這樣的模式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似乎尚需時日。而且對於牛奶這樣的常規消費品,市場早已捲到極致,希望相關的品牌也能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僅供研究和學習使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