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誠健華淨利潤繼續虧損
“施一公光環滑落”產品商業化仍需加把勁
持續虧損
首家港股醫藥
施一公坐鎮研發
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在很多人眼裡,諾誠健華這家醫藥公司很陌生。但是要說到施一公,這個名頭就響亮的多。施一公作為創始成員,給諾誠健華帶來了N多光環,更是助力2020年首家登陸港股市場的生物製藥公司,但是9年過去這家公司仍然處於虧損中。
根據2023年業績預告,諾誠健華預計期內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6.5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減少26%左右;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6.54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虧損減少32%左右。
易凱資本董事總經理張驍曾評價到,對於諾誠健華這類企業,虧損上市是合理的,因為這是生物醫藥行業基本屬性決定的,生物醫藥企業整個的技術研發以及未來的產品上市、生產、銷售等壁壘都非常高,前期的大額投入為的是產品上市之後能有非常大的回報率以及非常高的淨利潤水平,資本市場為這些企業提供環境是支援這類企業發展的客觀需要。評價這類公司應該主要還是以他們的產品以及未來的市場潛力為主,現有的財務指標應當說是沒有太多參考價值的。
幾年過去,諾誠健華真的做到了以虧損換市場了嗎?市場競爭力如何?
持續虧損,何時盈利尚不明
0 1
常言道,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創新藥的價值最終要由市場來評價,具體體現為公司的創收、創利能力以及估值水平。
諾誠健華成立於2015年8月,主要圍繞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進行新藥研發。2020年3月,公司適用港股18A章規則登陸港交所;兩年半後又登陸科創板,實現“A+H”上市。
公司專注研究治療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療法,其主要產品之一為奧布替尼(BTK抑制劑,商品名:宜諾凱),已經開始商業化,於2020年12月獲得NMPA批准,2021年1月正式上市。
當前,“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的主要產品之一,另一款基石產品為“Tafasitamab”,但從藥品收入來看,奧布替尼獨當一面。奧布替尼是諾誠健華旗下首款商業化產品,其是一款主要用於治療淋巴瘤的抑制劑,於2021年底被納入國家醫保目錄。2022年奧布替尼為諾稱健華帶來了5.66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速高達163.6%。其表示,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增加也是因為奧布替尼進入了國家醫保,使銷量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上半年,諾稱健華來自核心產品奧布替尼(宜諾凱)收入達3.21億元,同比增長47.8%,佔同期營收的約85%。
近年來公司大部分營收都來自這一款產品,也正因於此,諾誠健華才能成功“摘B”。
2023年5月12日起“B”標記將從港股股票程式碼中移除。當時名稱仍是“諾誠健華-B”的公司宣佈同月12日起正式將“B”標記移出股票程式碼。至此,諾誠健華成為港A兩地上市18A醫藥企業中第四隻“摘B”的生物醫藥股。
是否帶“B”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觀反映公司主營業務狀況,特別是生物醫藥公司,昭示著創新藥研發銷售的業績貢獻。
帶動諾誠健華“摘B”的最大貢獻源頭,莫過於其自主研發的首個新藥奧布替尼,但是,奧布替尼還未能將公司帶出虧損泥潭。
2023年三季報,公司營業總收入5.37億元,同比上升21.68%,歸母淨利潤-5.31億元,同比上升36.32%;2019-2022年淨利潤分別是-21.41億元、-3.91億元、-6454.60萬元和-8.87億元。如果再往上看,2017年公司虧損3.42億元,2018年虧損也有5.54億元。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還有3款同類抑制劑獲批上市,均獲批淋巴瘤領域適應症,與奧布替尼形成了直接競爭的關係。包括楊森(強生)的伊布替尼、百濟神州(06160.HK)的澤布替尼、以及阿斯利康的阿可替尼。
在此背景下,諾誠健華營收過度依賴奧布替尼單品,也可能受到行業競爭加劇的影響和衝擊。
相比之下,另一核心產品Tafasitamab在開拓市場的進度方面,則遠遠落後於奧布替尼。截至2023年三季度,坦昔妥單抗(tafasitamab)治療方案已在中國香港獲批上市並在博鰲和大灣區獲批使用,而從產品進展看,公司還有13款產品在臨床階段。
藥物不止是患者的希望,也是企業的希望。能否形成有效的產品矩陣,也是諾誠健華所存在的問題。
▲來源:諾誠健華半年報
施一公坐鎮研發,海外市場仍開拓難
0 2
對於諾成健華來說,最具想象力的是施一公以及眾多專家坐鎮研發。作為國內知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被媒體稱為“三合一”院士、明星校長。他 1967 年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4 年畢業於河南省實驗中學,後被保送清華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5 年在美國約翰 · 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8 年—2008 年任教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被聘為終身講席教授。
圖|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歸國發展,在 2013 年先後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而後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現任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
從目前的股權來看,施一公沒有直接出現在名單上,但施一公妻子趙仁濱及家族成員是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佔比 15.54%,也是主要管理層成員之一。施一公作為聯創、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以及非執行董事與公司關聯。在公司,施一公負責在新藥發現中提供相關問題的協助和指導,包括蛋白質的結晶篩選、蛋白質結構分析、蛋白質功能分析及目標蛋白質和藥物候選化合物的最佳結合以及藥物靶點的選擇,特別是在前體信使 RNA 剪接調控靶點和相關家族藥物靶點方面。
但困擾的是,醫藥公司盈利週期比較長,而且還有失敗的風險。我們看到,成立9年以來諾誠健華並沒有走出“花路”,新的出海前景也不明朗。
對於創新藥企來說,進入醫保增加銷量、為藥物拓展適應症及拓寬海外市場是實現儘早盈利的關鍵路徑。
拓寬海外市場或仍是該公司的關鍵出路。根據財報,截至2023年9月底,諾誠健華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餘額為85.8億元。
崔霽松表示,這筆資金也將用於公司在全球範圍內尋求戰略合作機會,尋求與公司現有資產及平臺相輔相成的授權引進機會,以使公司資產的商業價值最大化。
2021年7月,諾誠健華與全球自免藥物開發領軍企業之一的渤健達成奧布替尼的授出協議。根據協議,渤健獲得在全球(除大中華區外)開發奧布替尼多個自免適應症(多發性硬化症適應症)的權益。作為回報,諾誠健華將獲得1.25億美元首付款、至多8.125億美元里程碑付款以及雙位數百分比銷售提成。
然而,2023年2月15日,諾誠健華髮布公告稱,渤健決定“為便利而終止”雙方達成的奧布替尼合作和許可協議。這對於想要透過“出海”提高收入空間的諾誠健華來說,無疑是較大的打擊。訊息公佈的次日,開市後諾誠健華港股一度下跌超過30%,科創板股票最大跌幅接近20%。
此外,諾誠健華又踏上了尋找出海合作方的路。去年9月5日,諾誠健華相關負責人分享2023年中期業績解讀及最新進展的溝通會上表示,2023年、2024年,公司分別有向美國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提交新藥上市、研究申請的計劃。同時,公司還與美國藥企達成臨床合作協議,未來在國際市場上不排除任何合作的可能性。
業內人士表示,國產創新藥出海確實不易,一方面,目前國產創新藥同質化嚴重,很難滿足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國產創新藥出海很難受到歡迎;另一方面,國產創新藥在出海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個高效的團隊去配合落地,並建立高效團隊,這也並非易事。
缺乏先發優勢、欲出海卻“出師未捷”、產品架構單一,都導致其競爭力尚未體現。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諾誠健華仍然要做出更多的努力與嘗試。
每財網宣告:本文基於公開資料撰寫,表達的資訊或者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侵刪。
2024
立即掃碼
內容投稿:[email protected]
聯絡電話:010-64607577 / 15650787695
投資者交流群:公號內留言微訊號,由群主新增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