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息●長江商報記者 沈右榮
控制權爭奪謝幕兩個月後,華菱精工(603356.SH)正在上演易主大戲第二季。
12月2日晚間,華菱精工釋出公告,公司股票自12月3日開始停牌,原因是實際控制人黃業華家族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這是黃氏家族第二次籌劃易主事項。去年5月,華菱精工曾披露控制權擬變更事項。但是,在黃氏家族轉讓9.5%股份引入捷登零碳作為二股東後,定增事項並未如期完成,由此引發一場控制權爭奪戰。最終,交易雙方握手言和,黃氏家族重掌華菱精工控制權。
如今,黃氏家族再謀控制權變更,接盤方會是誰?是否是前次控制權變更的延續?
在投資者看來,相較於股權變動,華菱精工的經營業績更需要關注。2021年以來公司主業持續虧損。
華菱精工還存在財務壓力。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貨幣資金僅為0.72億元,償債能力不足,勉強維持正常運營。
市值已經不足20億元,如果本次順利易主,華菱精工將如何擺脫困境?
易主事項捲土重來
控制權爭奪僅熄火兩個多月,華菱精工的控制權又將面臨變動。
華菱精工公告稱,因為實際控制人黃業華家族(黃業華、馬息萍、黃超)正在籌劃重大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鑑於上述事項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為保證公平資訊披露,維護投資者利益,避免造成公司股價異常波動,公司股票將於12月3日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2個交易日。
12月2日,華菱精工股價收報14.68元/股,跌幅為0.88%。從股價情況看,本次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的訊息未提前洩露。
華菱精工本次控制權轉讓事項的方案尚未出爐,但市場對此高度關注,主要原因是,公司曾籌劃過控制權轉讓事宜,並上演了交易雙方圍繞控制權事項激烈爭奪大戲。
2023年5月,華菱精工公告稱,公司實控人黃業華家族擬透過轉讓股權方式引入捷登零碳(江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捷登零碳”),並將剩餘股份表決權委託給捷登零碳行使,資本老手馬偉藉此入主華菱精工。
具體而言,黃業華家族轉讓所持華菱精工9.5%的股份,同時將名下剩餘20.41%股份表決權委託給捷登零碳。股權轉讓價格為22.5元/股,溢價率超過70%,總價款為2.85億元。
雙方還約定,捷登零碳擬後續以10.43元/股追加認購上市公司不超過4000.2萬股定增股份。上述受讓股權及定增事項完成後,捷登零碳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馬偉取代黃氏家族成為新的實際掌控人。
第一步股權轉讓已完成,捷登零碳改組了董事會,取得了華菱精工控制權。
但是,第二步,捷登零碳沒有實施。受資本市場情況變化、公司發展規劃等因素影響,華菱精工終止了定增。捷登零碳進一步受讓黃業華家族股權終止,相應的表決權委託也宣告終止。
而黃業華方面想改組董事會拿回控制權卻未能如願,雙方的矛盾由此激發。
雙方輪番交戰,包括互相指控對方涉嫌侵害上市公司及中小股東利益等。
不過,在今年9月,雙方意外握手言和,黃氏家族重新掌控了董事會,進而取得了華菱精工的控制權。
只是,僅過兩個月,黃氏家族再度謀劃華菱精工控制權變更,讓人有些意外。
業績股價均低迷如何脫困
誰會成為華菱精工的接盤俠?
在股吧中,有投資者認為,接盤者仍然是捷登零碳。如果捷登零碳入主,公司轉型新能源,有望走出困境。
也有人士認為,可能並不是上次控制權轉讓事項的延續。從停牌只有2個交易日來看,黃氏家族已經找到了接盤者,而且,極有可能是新的接盤者。如果仍然是馬偉方面接盤,黃氏家族改組華菱精工董事會時,就不會將馬偉方面的董事踢出局。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無論是誰接盤,都將面臨如何將華菱精工拉出困境的難題。
華菱精工主營電梯配重及鈑金件業務,受房地產市場下行等因素影響,近年來,公司經營業績欠佳。
2021年至2023年,華菱精工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2.34億元、17.53億元、15.53億元,同比變動分別為16.84%、-21.53%、-11.41%;淨利潤分別為202.87萬元、-947.62萬元、-1.04億元,2021年的淨利潤同比下降97.25%,2022年、2023年則為連續虧損。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以下簡稱“扣非淨利潤”)方面,2021年至2023年分別虧損398.79萬元、1337.04萬元、1.23億元,連虧三年。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為8.52億元,同比下降25.17%;淨利潤、扣非淨利潤分別虧損0.55億元、0.55億元,虧損延續。
上述資料顯示,2021年至今年前三季度的近4年,公司扣非淨利潤累計虧損1.95億元。
其實,華菱精工曾推動產業轉型,尋求突圍。
2020年,華菱精工出資5325.32萬元收購三斯風電55%股權,涉足風力發電裝置配套的制動器和通風裝置領域。但在2022年、2023年,三斯風電連續兩年虧損。
2021年,華菱精工投資設立華菱新能源,佈局光伏支架配套業務。2023年,華菱新能源實現盈利,營業收入為7609.94萬元,淨利潤為114.88萬元,但在今年上半年虧損35.61萬元。
2022年5月,華菱精工曾籌劃定增募資不超5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高壓連線系統零部件專案建設,但定增夭折。
華菱精工還曾設立安徽華菱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從事電池研發製造相關業務,目前,尚未見其產生效益。
多次嘗試均未見效,可能是黃氏家族再謀劃轉讓控制權的主要原因。
業績欠佳,華菱精工的股價也低迷。12月2日,公司收盤價為14.68元/股,較歷史高點31.02元/股跌逾50%。目前,公司市值為19.57億元。
華菱精工能否迎來有實力、真正提供支援的股東?未來的華菱精工,將何去何從?
視覺中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