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造車新勢力,走向破產邊緣
作者 |信瀚
來源| 投資家(ID:touzijias)
從“殺手”到“破產清算”,Fisker破產的鐘聲敲響。
2024年,汽車圈上演了一幕幕悲劇。
從Rivian到Lucid,再到如今轟然倒下的Fisker,曾經風光無限的造車新勢力們,紛紛陷入困境,甚至走向破產的邊緣。
如今,當Fisker(菲斯克)的破產清算計劃,被特拉華州破產法院無情地批准時,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電動車新勢力,瞬間跌落神壇,化作了一片狼藉的廢墟。
去年10月份,Fisker還信誓旦旦的宣佈要進軍中國市場,並計劃在中國上海太倉路開設首家銷售體驗店。不料,Fisker未能成功進入中國市場,反而在自家門口倒下。
一
回望過去,Fisker的崛起之路,可謂是一路高歌猛進。
Fisker,這個名字曾響徹汽車圈,被無數人寄予厚望。它與Rivian和Lucid並稱三大造車新勢力,被視為特斯拉的勁敵,甚至被譽為“斯拉殺手”。
創始人Henrik Fisker,曾參與設計了Z8和阿斯頓·馬丁DB9、V8 Vantage等無數經典車型,並因設計特斯拉Model S而聲名鵲起。
2008年,他創立了Fisker Automotive,試圖在電動車領域複製成功。
然而,這個“特斯拉殺手”從未真正理解電動車的核心——技術,以至於馬斯克曾毫不留情地說:“他根本不懂電動車。”事實證明,漂亮的設計,不能掩蓋核心技術的缺失。
2014年,Fisker Automotive因電池供應商倒閉而破產,但這並沒有阻止Henrik Fisker再次創業。
2016年,他又創立了Fisker Inc,也就是今天的Fisker,專注純電動車型,並獲得了包括Thynk Capital、金沙江資本和Caterpillar Ventures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的支援。
2020年,Fisker透過與SPAC公司合併的方式在紐交所上市,市值一度接近80億美元。
那時,資本市場對電動車的熱情,如同烈火烹油,熱錢湧入,估值飆升。
它以為,只要有資本的加持,就能無往不利,只要有資本的追捧,就能所向披靡。但是,市場不是慈善家,它不會永遠為你買單。
當市場開始洗牌時,Fisker毫無還手之力。
現實是殘酷的,由於缺乏實際交付的車型,導致股價虛高,最終泡沫破裂。Fisker股價暴跌99%,被紐約交所摘牌,股份僅剩9美分。
Fisker在財務上,採取了多種措施來應對困境,包括通過出售可轉換債券籌集1.5億美元資金。儘管這筆資金對於Fisker只是杯水車薪,但卻也不是能輕易拿到的。
此外,Fisker還申請了破產保護,希望以約1.4萬美元的價格“賤賣”3321輛Ocean庫存車給汽車租賃公司。這些措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其財務壓力,但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其面臨的困境。
最終,在經歷了多次談判和嘗試後,Fisker不得不向命運低頭,選擇了破產清算這條路。
這意味著它將徹底退出歷史舞臺,留下的只有一地雞毛和無數失望的投資者。
二
Fisker的隕落,並非偶然,而是其自身缺陷的集中爆發。
缺乏核心技術、過度依賴代工、產能不足、交付延遲、質量問題、供應鏈問題、管理不善、戰略失誤,這些致命傷,如同一個個定時炸彈,最終將Fisker推向了破產的深淵。
缺乏核心技術,猶如無根之木。
Fisker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過度依賴代工,導致其在市場競爭中缺乏核心競爭力。
面對特斯拉等擁有自主技術的競爭對手,Fisker顯得力不從心,如同一個空有外殼的紙老虎,不堪一擊!
採用外包代工模式看似輕資產運營,但在實際操作中,供應鏈的脆弱性暴露無遺。
Fisker Ocean沒有自己的生產工廠,過度依賴代工,在奧地利生產,再運回美國銷售,物流成本高昂且不可控。
一旦全球供應鏈緊張,小訂單往往被優先放棄,Fisker這樣的小公司首當其衝,如同風中殘燭,隨時可能熄滅。
產能不足,也成為Fisker庫存積壓、資金鍊斷裂的重要原因。
Fisker Ocean車型的產能,始終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大量訂單無法按時交付,消費者信心受損。如同一個被拖垮的巨人,步履蹣跚,最終倒下。
另外,交付延遲,也讓公司陷入被動局面。
Fisker Ocean車型的交付時間一拖再拖,讓消費者失望不已,如同被愚弄的傻子,被Fisker玩弄於股掌之間。彼時的公司,如同一個揹負著沉重債務的債務人,難以翻身。
質量問題,成為Fisker走向破產的導火索。
Fisker Ocean車型頻現質量問題,導致頻繁召回,涉及門把手故障、軟體故障、安全標準不合規、電子水泵故障、制動模組軟體等問題。
諷刺的是,Fisker竟然要求車主承擔召回維修費用,這直接違反了美國聯邦法律。NHTSA和司法部紛紛介入,讓Fisker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更致命的是,Fisker過於依賴資本,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一旦資本退潮,就會陷入困境。當市場需求放緩,價格競爭加劇時,Fisker無法透過大規模交付來攤薄成本。
Fisker的失敗,是因為它太天真,太理想化。
它以為,只要有創新,就能成功。
但是,市場不問夢想,不問創新,它只問結果。Ocean,這款被寄予厚望的SUV,被設計成顛覆傳統汽車的產品,最終卻成了Fisker的滑鐵盧。
三
市場,這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怪獸,它既能把你捧上神壇,也能將你無情地吞噬。
當夢想照進現實,當PPT的承諾變成了庫存的積壓,Fisker才發現,市場的殘酷,遠超過它的想象。
這些年,我們見證了太多的造車新勢力。他們拿著PPT,講著故事,吸引著資本的目光。
但是,當故事講完,當資本退潮,留下的是什麼?是一堆堆未售出的汽車,是一張張虧損的報表,是一個個破碎的夢想。
PPT上的承諾,終究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轉化為現實。
既然沒有真正理解市場的殘酷,那麼最終只能為自己的輕率和無知付出代價。
當Fisker Ocean車型頻繁出現質量問題,當產能無法滿足市場需求,那些曾經被PPT吸引的投資者,紛紛選擇離場,將Fisker推向了破產的邊緣。
Fisker的對手們,那些老牌的汽車巨頭,更像是戰場上的老兵,身經百戰。他們手握王牌,有著更完善的供應鏈,更成熟的技術,以及市場經驗。而Fisker,除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還有什麼?
市場不會為情懷買單,它只認實力,只認結果。
即便Fisker創始人Henrik Fisker,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師,他曾經設計了寶馬Z8、阿斯頓·馬丁DB9等經典車型。然而,設計再出色,也無法彌補Fisker在技術、生產、管理等方面的缺陷。
消費者更關心的是產品的質量,服務的體驗,價格的合理性。Fisker的情懷和夢想,最終只是空中樓閣,無法轉化為實際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只能淪為消費者的笑柄。
其實,Fisker的失敗,也是整個造車新勢力的縮影。
當資本熱潮退去,現實卻無比殘酷,產能不足、交付延遲、質量問題頻出,這些曾經被掩蓋的問題,如今都暴露無遺。
只有那些真正擁有核心技術、能夠實現規模化生產、能夠提供優質產品的企業,才能最終存活下來。
那些缺乏核心技術、過度依賴資本、忽視產品質量的企業,最終只會淪為時代的棄兒,在歷史的洪流中湮滅。
這一切,也不過是造車新勢力泡沫破滅的冰山一角。
市場,這個冷血的裁判,它不認情面,不問過往。
Fisker,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