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房子只漲不跌"?這句曾經的"金科玉律"如今成了一個笑話。樓市不僅跌了,還跌得讓人直呼"麻了"。房價跌,銷量跌,就連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房地產巨頭們,現在也是一副蔫頭耷腦的模樣。
還記得前幾年的"買房大戰"嗎?彼時,開盤即售罄,排隊搶房如同春運搶票。可如今呢?銷售中心門可羅雀,售樓小姐比客戶還多。這是怎麼了?讓我們來扒一扒這驚人的"67%"背後的故事。
據某權威機構統計,今年8月,百強房企的銷售額僅為2500多億元。這個數字看起來不小,但和往年一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比起巔峰時期,跌幅高達67%!這哪是"腰斬"啊,這是"腿斬"了都!
如果你的工資突然減少三分之二,是什麼感受?而這些房企,收入大幅縮水,還揹負著鉅額債務。用"雪上加霜"來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慘烈的下跌?難道我們不需要房子了嗎?
事實上,我們依然需要房子,但需求的性質變了。過去的"房住不炒"口號如今成為了現實。現在買房的人,大多是真的為了住。那些想靠炒房發財的"夢想家"們,早就被無情的現實打醒了。
回顧一下,之前的房地產市場簡直就是一場"空中樓閣"的狂歡。開發商畫個圖紙就開始賣房,買房者看個沙盤就掏錢,大家都在憧憬著未來的升值空間。這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龐氏騙局"嗎?
任何泡沫終究會破裂。當政策收緊、槓桿降低,那些靠借新還舊、拆東牆補西牆的房企自然就撐不住了。現在的銷售額,反而更接近真實的市場需求。
銷量在跌,房價也在跟著跳水。據官方資料,全國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在下跌。就連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房價跌幅也達到了5%到10%。有些城市的房價甚至回到了幾年前的水平。這是不是讓你想起了那句"我要是當初買了就好了"的感嘆?現在看來,不買反而是明智之舉。
租售比是什麼?
簡單說,就是用租金來衡量房價是否合理。國際上普遍認為,一套房子的總價是其年租金的16到25倍比較合理。但現在很多城市的房價遠遠超過了這個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50倍、60倍!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即使你把房子租出去,可能幾十年都收不回成本。
再來看房價收入比。這是衡量老百姓買房難度的一個指標。一般認為,一個家庭3到6年的收入能買套房子,才算合理。但現實是,很多城市的房價收入比遠遠超過了這個水平。有的一線城市甚至達到了20多倍!這意味著一個家庭不吃不喝20多年才能買得起房,這合理嗎?
所以,從這兩個指標來看,很多城市的房價還有下跌空間,特別是一二線大城市。但是,你可能會說,我家鄉的房價怎麼沒怎麼跌?這是因為不同城市的情況不一樣。一些三四線城市或縣城,房價本來漲幅就不大,現在可能已經跌到底了。
要認清現實。"房子只漲不跌"的神話已經破滅,房子迴歸居住屬性是大勢所趨。
樓市已經"跌麻"了,但生活還要繼續。也許,這正是我們重新審視"安居樂業"真正含義的好時機。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