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言】
2024年中國進口國際博覽會,已經恢復了疫前的景象:會場各種膚色的人熙熙攘攘,耳邊傳來各種外語,與中國各個地方的方言交織在一起,顯現出一種特殊的熱烈的國際色彩。
不過,汽車展廳和往屆的比,熱烈程度似乎下降了不少。
在中國看車展,漸漸以看中國品牌車為主,找那些“炫”、“酷”的中國品牌車一輛輛看過去,讓人感覺爽快。而進博會沒有中國本土車企出展,少了幾分意思。
今年的進博會和往年比,外國品牌的轎車等乘用車,雖然也以電動、混合動力、插電混合動力為主,純燃油車已經完全讓出了中心位置,但外國車企想獲得中國消費者的青睞,在魅力的彰顯上需要相當用力,僅靠一個名牌、僅有過去的輝煌顯然已遠遠不夠。
作者供圖
看和生產製造相關的各個展廳,出展企業儘量都在向“新質生產力”這一概念靠攏,和電動車、電池、半導體等相關的產品、技術被放在了顯著位置上。而在一些汽車零部件的研發、生產上,筆者看到仍有不少國外企業走在了我們車企的前面——從生產歷史看,國外企業要早於中國企業數十年,積累了大量的經驗,而且零部件的生產從燃油車向混合動力、電動車轉型並不困難,很多困難往往存在於生產之外。
筆者連續數日在進博會會場上看各個展廳,感觸頗多,想在這裡透過展示日系汽車企業、汽車零部件在進博會上的情況,對其行業趨勢做一些描述。
日本車企明顯式微
在本屆進博會的汽車展館內,豐田、本田、日產展臺的觀眾儘管不是很多,但多少也比歐美系的要強一些。
這三家日企均有自己的電動車,但在中國市場上都沒有太大的聲響,在中國街頭也很少能看到相關產品。
本田展出了三臺其在中國研發、生產的“燁”,但外形、內飾還難說炫酷,關注的人看上去不多。不管怎麼說,本田在中國拿出了電動車,這點就已領先不少其他國外品牌,也算是為其今後走電動的路子做了鋪墊。
本田“燁”作者供圖
豐田雖然也展示了電動車,但豐田的電動車目前在中國的美譽度、使用狀況等還相當地小眾。反倒是展示的供老年人或殘疾人使用的轎車比較吸引觀眾,不斷有人來詢問在什麼地方能夠買到。不過從解說者的回答看,從目前到中國消費者能夠用上,還需要一些時間。
豐田展臺作者供圖
國外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衰敗,與其不能響應中國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有關。
燃油車、使用汽油的混合動力車,以及比混合動力車有更長的電動續航能力的插電混合動力車這兩年在中國之外的世界市場上賣得相當好。因此,豐田、本田更願意用現有的生產能力,在這些方面賺取最高利潤。而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3年財年,日本大部分車企賺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純利,這也使得日企對於在純電車之外的領域進一步獲取市場信心十足。
但是,缺少電動車,不僅意味著在中國市場業績慘淡,而且很有可能會失去未來。
現實已有資料驗證了這一擔憂:2024年11月7日,日本主要汽車廠家公佈了上半財年(4月至9月)的銷量,豐田、本田、日產、大發均出現了下滑。
日產上半財年的營業利潤與去年同期比縮減了90.2%,僅剩329億日元(約15.35億人民幣)——雖尚有盈餘,但縮減程度之大超乎想象。其7日亦宣佈將裁員9000人,將其在世界的生產能力消減2成。
豐田的情況同樣不妙。2024財年包括雷克薩斯在內的銷量,現在調整到了1010萬臺——比年初時設定的總量減少了30萬臺。豐田早先因日元匯率貶值而獲得了額外收益,但在執行國家標準及質量檢測上出了大問題,使得生產不得不停工。要克服這方面的負面影響,豐田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其實,除了中國市場,日系汽車在美國同樣面臨式微的困境,而今後想扭轉頹勢,並不容易。
對於美國市場,日系車企透過在墨西哥建廠、走美墨零關稅的渠道將車送入美國。如今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估計明年1月20日一上臺,便會向所有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走在美國鄰國造車、向美國出口整車的路子已經不易;從日本出口零部件到美國組裝整車,同樣面臨不少困難。
汽車零部件在努力貼近中國市場
在中國,日系汽車要想挽回市場,必須要拿出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來。
隨著電動車的逐步普及,電池尤其是固態電池的開發,以及廢舊電池的回收及再利用,成為各家日企展示技術的新熱點。比如:
本田展示了其一體化壓鑄外殼的大容量、高密度電池,強調能夠從內至外多重保護電池安全,在這方面,本田著重強調了“中國研發”“中國智造”的概念。
“可再生能源電力穩定性解決方案”是豐田在本屆進博會上特別推薦的內容。該展位的豐田員工對筆者介紹說,這套解決方案利用豐田獨有的電力轉換技術,可相容多種類車載退役電池,發揮這些電池的儲能作用,及時識別已經報廢的電池,隨時將這樣的電池挑出來處理。
在電池的再利用上,除了豐田的方案,在本屆展覽中,筆者還看到三菱綜合材料展出了“汽車鋰電池劣化診斷技術”,能夠對車載用退役鋰電池的衰竭程度進行診斷,這項技術可以將能夠重複使用的電池與應該回收的電池分開,從而有效地利用電池和資源。
AGC的車載固態電池硫化物電解質能提升生產效率,單位時間產量達到了原有工藝的100倍以上。
此外,也有企業“打輔助”,如三井住友海上火災保險展示了“EV(電動車)電池風險管理”的保險服務內容。
在今年進博會的各個展廳,如果看日系企業在汽車零部件方面的展示內容的話,會發現相當多的日企在展臺上放了一臺汽車模型,如松下電器、東芝、旭化成、東麗等日企在其搭建的汽車模型裡展示自家的一些最新產品。有些企業甚至直接將能夠掛牌在道路上行駛的汽車開到了展位上。
整車、汽車零部件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內容,有相當多的企業在生產工具、機械裝置方面與汽車零部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春江水暖鴨先知,零部件企業展示的內容已經開始向電動車偏轉,這一定程度上顯示了整車未來走電動的大勢。而即便是燃油車,其電子零部件的使用量也在大大增加,以便不斷降低零部件成本,這也在為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零部件的加工上,少不了加工各種金屬產品的切削工具;汽車零部件產業越是發達,就越需要使用這樣的超硬工具。三菱綜合材料的超硬工具,能夠用在飛機等技術標準更高的零部件加工上,因此企業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擺放了加工各種金屬的車刀、鑽頭,強調其在金屬加工,尤其與汽車零部件的加工有著緊密關係。
三菱綜合材料展示了多款切削工具。作者供圖
汽車玻璃方面的各種感測器向來是AGC(原旭硝子公司)的生產特點,而車載顯示器蓋板玻璃今年也是該公司的展示重點。據廠家介紹,新型的蓋板已經能夠透過熱彎技術實現3D曲面形狀,此外還用上了防炫光、減反射、減指紋等最新技術——中國消費者往往透過貼車膜的方式改變車窗玻璃顏色,而AGC的玻璃可以調節透光性,減少車外陽光和熱量的進入,具有一定的隔熱功能的同時,能將99.99%的紫外線隔絕在窗外。
一輛整車放在了旭化成展位的入口。關上車門後,展館內的各種音樂、宣介的聲響便被全部隔絕了起來,人彷彿頓時進入一個靜謐的世界;按下車內音樂按鈕,一種如同在音樂大廳一般的音響從車內20多個揚聲器,按照樂器演奏的順序、所在位置,一點點傳了過來——車載聲學設計方案是旭化成本屆的推介重點之一。此外,企業還展示了研發的座椅材料——超級纖維麂皮絨等。
旭化成今年的參展標語是:“以多元化材料,共創新質生產力”。作者供圖
在很多中國消費者的印象中,松下電器是家家電企業。但去進博會展位一看,松下展示的內容中,汽車佔了很大的比重:一輛汽車模型周邊刻意沒有擺上其他展示品,以便突出汽車模型的中心位置;坐進去一看,車內前後左右均展示了松下電器生產的各種零部件,包括電動車(EV)繼電器、電池數字管理解決方案、車載動力電池等等。
據悉,第二代EV壓縮機是松下電器本次參展的一個亮點。松下電器東北亞地區總裁、中國日本商會會長本間哲郎同筆者談道,第二代EV壓縮機繼承了松下產品高效、低噪音、可靠性等優點,還在能效最佳化、系統整合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創新;在進博會進行展示,對產品而言,是一次拓寬中國市場的絕佳傳播機會。
順便說下,松下電器原本是汽車動力電池的廠家,電池的研發、生產一直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只是日本國內缺少電動車市場,在電池生產的規模上,未能在日本國內發揮技術作用,但對電池本身的技術積累相當豐厚。
松下展臺作者供圖
和往年一樣,住友電工在本屆進博會上也展示了汽車相關產品。汽車上使用的各種導線原本是住友電工最擅長生產的產品,鑄鐵斷續加工用的各種工具在也在展會上獲得展示。從現場觀察來看,能源、資訊通訊及移動是住友電工的三大展示重點,而汽車方面的展示尤其讓參觀者注目。
住友電工還在汽車模型前放了只“小熊貓”……作者供圖
而在三菱電機的展臺上,有機器人僅用數秒時間就讓魔方的顏色調整到同樣的色彩面上。其中國公司副總經理藤井泰二對筆者介紹,這樣的技術在機械加工方面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而在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自動加工技術進入到汽車生產中,三菱電機在加工自動化方面的技術也因此有了在中國廣泛普及的基礎。
機器人能“自動”將被打亂的魔方復原作者供圖
結語
汽車零部件的發展,隨著汽車規模的發展而逐步壯大;其本身的先行研發,又為汽車轉型提供了必不可缺的基礎。
日本汽車零部件在日本尚不能找到巨大的電動車市場的時候,在中國便會全力響應中國電動車市場的需求,研發、試製、生產相關產品,提供新的服務。
日本整車向電動方面的轉型動作緩慢,但汽車零部件以及和動力電池相關的研發、回收再利用等技術生產並不落後。從進博會的展示來看,它們願意進一步發展壯大中國市場,併為此“奮力前行”,努力尋找新的商機。至於能否如願,有待時間和市場檢驗。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