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騰霄
編輯:叩叩財經編輯部
又一家在細分領域市佔率全國第一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順利登陸A股市場。
2024年11月11日,專注於電接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溫州聚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聚星科技”)(北交所交易程式碼:920111)正式於北交所上市並掛牌交易。
創辦於1996年的聚星科技,其主要產品為電觸頭和電接觸元件。在過去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其始終圍繞電接觸產品不斷進行技術開發及工藝改進,形成了規格系列齊全、應用場景豐富的產品結構,透過多年來不斷開發新材料、新產品,公司現已具備電接觸產品一體化的方案解決能力,能夠從材料配方選擇、觸頭及元件設計、製造工藝創新等角度為客戶提供高適配性的電接觸產品。
正是在自身工藝技術優勢的加持下,聚星科技目前已經與春祿壽公司、宏發股份、公牛集團、三友聯眾、美碩科技、申樂股份、 鴻世電器、賽特勒電子等業內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的2021年至2023年中,聚星科技的鉚釘型電觸頭在國內市場佔有率已連續三年排名第一。
電接觸產品是電氣裝置必備的基礎元器件,近年來,隨著我國電氣化程度逐步加深,對電接觸產品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大。
根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工合金分會的統計數顯示據,2023年我國電接觸產品行業工業總產值達到 195.6 億元人民幣, 2015-2023 年期間年複合增長率為 10.98%。
行業景氣度的持續升溫,自然也為聚星科技這家在細分行業領域執牛耳的企業帶來了亮眼的業績和可期的發展前景。
據聚星科技此次北交所上市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其錄得營業收入6.02億同比增長22.54%,而對應的規模淨利潤則為7675.62萬,同比增長高達109.01%。
同樣,在2024年中,聚星科技的表現也依舊可圈可點。
據聚星科技向監管層出具的一份業績預測報告顯示,其在2024年前9個月中,預計營業收入約在 6.6 億至 7.3 億之間,同比增長 57.36%至 74.05%,歸母淨利潤約為8300 萬元至 9200 萬元,同比增幅也將達50.09%至 66.36%。
“聚星科技透過二十餘年在電接觸產品領域的佈局深耕,現已具備完善的一體化產業鏈佈局,如今,隨著其成功登陸A股市場,在資本市場的加持下,不僅有助於其推進智慧化業務製造的拓展與技術的創新,還將進一步完善其標準化、精益化的管理制度,這都將為聚星科技的後續發展開啟想象空間。”一位長期跟蹤電接觸行業的券商研究員表示。
1) 電接觸產品“小巨人”的一體化產業鏈佈局
如上述券商研究員所述,多年行業發展佈局所積澱下來完善的一體化產業鏈佈局,是聚星科技的亮點之一。
10月28日,在此次聚星科技的上市路演現場,面對投資者對公司技術優勢的問詢時,聚星科技董事兼董事會秘書陳林鋒便坦言,公司以電觸頭為核心,打造了“電接觸材料—電觸頭—電接觸元件”的完整技術鏈條,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電接觸產品解決方案,著力提升服務精細化水平及客戶附加值。此外,還圍繞自主研發的粉體高效混合技術、三複合鉚釘型電觸頭冷鐓技術、電接觸元件模內鉚接技術等 10 項核心技術,不斷夯實技術實力,構築了獨特的技術優勢。
在開源證券日前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聚星科技在材料配方、生產工藝及製造裝置等方面不斷創新,至少存有三大技術優勢:
首先,公司透過大量的試驗創新與技術積累,目前已經掌握了90餘種規格的電接觸材料生產技術,不同規格的材料均需由特定的配方、特定的生產工藝引數控制體系方可完成製造,各規格材料不僅能夠滿足客戶的電器效能要求,也具備良好的加工效能,能夠有效適應電觸頭及電接觸元件的批次化生產,增強公司電接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其次,公司在行業內首創了鉚釘型電觸頭三衝成型工藝,獲得了發明專利“一種新型的三衝式冷鐓鉚釘觸頭的加工方法(ZL202010387674.7)”,該工藝有效解決了二複合鉚釘型電觸頭銀層呈“鍋底狀”分佈的行業難題,使銀層分佈均勻,提升了產品質量,節約了白銀耗用量;
此外,製造裝置是影響工藝落地、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因素之一,聚星科技設有裝備工程部門對電觸頭生產裝置進行定製化地改造升級,現有二複合鉚釘冷鐓機 390 套,其中由發行人改造的數量為46套,現有三複合鉚釘冷鐓機109套,均由聚星科技改造而成,經過改造的裝置能夠幫助實現工藝技術升級及產品開發,在提升產品效能的同時,控制製造成本,增強公司產品市場競爭力。
研發投入的多寡與趨勢,往往最能直接體現企業對技術創新的重視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技術的先進性。
近年來,聚星科技無論是在研發投入的規模上,還是佔營收比重中,皆遠遠超過了北交所對創新性企業指標量化的要求。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至2024年1-6月,聚星科技仍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整體呈現增長態勢。該時期內,聚星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755.74萬元、2161.75萬元、1604.06萬元,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57%、3.59%、 3.68%,整體呈現增長態勢。
據聚星科技此次北交所上市的招股書披露,目前,其主要在研專案均為自主研發,研發方向主要體現為根據下游客戶低壓電器產品適用的溫度環境、 電壓電流水平和電壽命要求等因素,透過材料成分設計、工藝設計最終開發出符合 客戶需求的電接觸材料。截至 2024 年 6 月末,聚星科技擁有授權專利 46 項,其中發明專利 9 項。
正是由於在行業市場佈局的穩打穩紮,兼核心技術的加持,聚星科技的盈利能力便自然亮眼。
2021年至2023年中,聚星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21.81%、20.53%和 24.08%,而同一時期,同行業可比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則分別為17.88%、18.01%和16.64%
2)新能源領域佈局將成業務增長點
近年來,電接觸產品終端市場的景氣度不斷提升,在原有應用場景及應用需求的基礎上,新能源、智慧家庭帶來的增量市場需求將逐漸釋放,這將為低壓電器市場、電接觸產品市場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聚星科技在新能源領域的佈局也已率先一步拉開帷幕。
“電接觸產品作為低壓電器的核心組成部件能夠間接應用於新能源行業,目前公司的電接觸產品已經小批次應用至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充電樁、儲能裝置等新能源領域”,在日前聚星科技最新公佈的招股說明書中,其公開透露稱。
據悉,自2024年以來,聚星科技已新開發了浙江安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科迪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新能源領域客戶。
受益於汽車電動化的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用電接觸產品的需求有望抬升,這無疑或將有望繼續助推聚星科技未來業績持續向好。
“以新能源汽車為例,除需採用一般的汽車繼電器用於空調、燈光、電動門窗等場景外,其特殊的電路環境還需要額外配置高壓直流繼電器”,上述券商行業研究員表示,新能源汽車的主電路電壓一般大於 200V,電動大巴車可大於 750V,電路切斷難度大幅提升,需要採用高壓直流繼電器。
據此前已在創業板上市的繼電器生產企業三友聯眾曾釋出公告披露,普通汽車一般搭載 10-20只汽車繼電器,而新能源汽車則在此基礎上需求額外 6-7只高壓直流繼電器。
聚星科技開發的AgSnO2In2O3 電觸頭正好在直流電條件下具備優良的抗材料轉移能力,接觸電阻低且穩定,分斷效果好,能夠有效滿足新能源汽車對電觸頭的效能要求。
新能源充電樁、儲能裝置等新能源設施也需要使用能夠承載大電流的高壓直流繼電器,由聚星科技開發的 AgSnO2In2O3 電觸頭也已經透過下游客戶的高壓直流繼電器產品應用至新能源充電樁、儲能裝置中。
據聚星科技此次北交所上市計劃顯示,其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投向生產線智慧化技術改造和研發中心建設兩大專案及補充流動資金。
相關募投專案建成後將新增年產200噸電觸頭、400噸電接觸元件的生產能力,預計達產後最高可實現年均新增銷售收入 31777.95 萬元。
“本次募集資金投資專案與公司主營業務高度契合,專案的順利實施能夠有效提高公司優勢產品的生產能力及公司整體研發能力,能夠增強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抗風險能力以及行業競爭能力”,在10月28日舉行的上市路演現場,聚星科技董事長陳靜坦言,在公司實現北交所上市後,未來將繼續做大做強主業,爭取以良好的業績回報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