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日報》11月13日訊(記者 李明明 陳美)大模型賽道的明星公司月之暗面再次引發關注。
先是在週一,月之暗面陷入仲裁疑雲,《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仲裁發起方要求的金額補償近一億美元;緊接著,公司幾位出海產品負責人已於近期離職創業的訊息又成為了焦點。
對於仲裁一事,月之暗面方日前透過代理律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回應稱,“我們認為該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具備事實基礎,本所將依法提出抗辯”。
而對於出海產品負責人的離職,有接近月之暗面的知情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月之暗面的出海專案在今年6月就已經撤掉,原因則是出海業務盈利不及預期。“公司目前還是更聚焦於Kimi產品的開發,認為現階段提升智慧能力更重要。”據悉,為了這一目標,月之暗面還在今年8月將微軟亞洲研究院前首席研究經理招至麾下。
月之暗面作為一家大模型創業公司,因為年初的大筆投資而聲名鵲起,一躍成為200億身價的明星賽道獨角獸。隨後,公司的拳頭產品Kimi在C端爆火,甚至在二級市場還掀起了Kimi概念股的投資熱潮。但與此同時,圍繞這家明星公司的爭議也由此開始變多。
停止出海探索,聚焦Kimi開發
月之暗面開啟海外業務佈局的背景,是大模型公司紛紛出海試水以緩解盈利焦慮。其中。出海探索較為成功的,是同為頭部大模型創業企業的MiniMax,其出海產品Talkie10月月活達2062萬,增速超過了聊天機器人領域的霸主Character.AI。
月之暗面今年初在海外推出的Ohai產品,對標的正是Character.AI。在這款情感陪伴類AI產品上,使用者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對話的角色,進行文字對話。同時,除了文字聊天之外,還能和虛擬角色進行語音對話。其推出的另一款出海產品,則是AI生成影片工具Noisee。
但出海業務的發展並不如月之暗面所預期。
按照上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早在今年6月,月之暗面就已經因為意識到出海並沒有如預期那樣盈利豐厚,選擇了停止投入,“這也符合Fail Fast的矽谷創業理念,在開發新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儘早識別並承認失敗的可能性,以便能夠快速調整方向或停止投入資源。”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也是在今年6月,楊植麟曾公開表示,“將集中精力做好Kimi這一個產品和品牌。”
隨著業務進入調整期,公司人才也開始流動。訊息顯示,月之暗面前Noisee產品負責人明超平,正以5000萬美元的估值為其新創業專案融資;前Ohai產品負責人也於近期離職創業。
不過,據上述接近月之暗面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當前也招募了不少人,“微軟亞洲研究院前首席研究經理譚旭就在8月加入了月之暗面,主要負責研發端到端語音模型,打造類似GPT-4o的產品,目的還是為了加強Kimi的功能。人員的流動總體還是跟隨業務調整變化。”
也就是說,在整個AI賽道都在討論如何商業變現的當下,月之暗面將業務重新聚攏在了大模型的研發。今年9月,楊植麟在天津大學演講時表示,文字模型就像大腦決定智慧上限,多模態透過文字、語音、影片、影象等來擴充套件技能範圍。
據悉,端到端語音模型是月之暗面目前很重要的業務方向。就在不久前,Kimi在語音功能上有了新的進展,已開啟語音通話功能的灰度測試而在受市場關注的影片生成大模型上,此前的市場訊息顯示,月之暗面目前有十人左右的團隊在研發影片模型,但為確保產品更具差異性,對外發布計劃仍在推遲。
月活情況方面,據第三方機構統計,Kimi10月月活突破了千萬,僅次於豆包、文小言。月活增速達36.54%。
索賠一億美元?身陷仲裁疑雲
相比業務調整,市場和輿論更關注的,無疑是籠罩在月之暗面的仲裁疑雲。
《科創板日報》記者獲悉,本次仲裁的申請方,來自迴圈智慧以及迴圈智慧7家投資方中的5家:金沙江創投、靖亞資本、博裕資本、華山資本和萬物資本。被仲裁的是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聯合創始人兼CTO張宇韜。目前,相關電子仲裁申請書已遞交香港國際仲裁中心,但仲裁涉及的具體內容並未披露。
迴圈智慧是楊植麟和張宇韜此前的創業專案,公司成立時間是2016年,為一家面向企業營銷客服的AI軟體提供商。據悉,在迴圈智慧時,楊植麟並非CEO,主要負責的是AI和產品等業務,張宇韜則是CTO,CEO是後來並未參與到月之暗面創業中的陳麒聰。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仲裁發起方要求的補償數額將近一億美元。目前,仲裁方對月之暗面採取的追責行動已持續數月,而時間點正是在月之暗面拿到了阿里的大筆投資之後。
老股東不滿於股份補償份額的說法由此而起。據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在去年創辦月之暗面之前,楊植麟就和迴圈智慧的一眾老股東和董事達成共識,“包括口頭、郵件和協議,當時沒人提出異議。彼時月之暗面的體量還很小,後來才出乎意料地跑到國產大模型的第一梯隊,幾家沒參與的機構引發落差。”
一位擅長資本市場和私募業務的法務總監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用新公司份額作為補償的做法來自於矽谷,“包括金沙江創投在內的老投資人都來自矽谷,他們應該很瞭解行業規則;而作為連續創業者的楊植麟,在正常情況下都會對原來支援的老股東給出相應交代。”
從公開融資資訊中可以看到,迴圈智慧截至目前共完成5輪融資,投資方除上述5家提起仲裁的機構外,還包括真格基金和紅杉中國。值得一提的是,沒有參與發起仲裁的真格基金和紅杉中國,正是月之暗面超2億美元天使輪的投資方。而迴圈智慧最早期的投資人金沙江創投,則並未出現在月之暗面的股東序列。
對於國內大模型,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一直公開表示不看好。另有知情人士對《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迴圈智慧最早的天使投資人——前金沙江創投管理合夥人張予彤,則對於月之暗面後來的成立到融資都起到了很大的主導作用。張予彤在今年4月已離開金沙江創投。彼時還有訊息稱張予彤將加入月之暗面,但該訊息後來被月之暗面方否認。
上述法務總監表示,這場仲裁疑雲中,目前存在三個爭議焦點:
一是,楊植麟重新創業,有沒有違反競業規定?二是,如果月之暗面當時真的不被看好,那麼為何老投資人還會讓技術大牛楊植麟從迴圈智慧抽離出來?三是,超2億美金的天使輪融資能快速完成,是隻因為有楊植麟這一技術大牛,還是有相應人員、技術,甚至市場作為鋪墊?
天達共和合夥人楊川平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競業禁止期的創業,肯定是被禁止的。“如果存在該現象,則需要得到相關權利人的豁免,而豁免書一般是書面形式。若為口頭約定,則需要相關證據,證明其確實存在且可以成立。”
不過,在這位上述法務總監看來,“從目前的資訊來看,當時雙方應該是沒有簽署競業禁止期創業的相關規定,不然老投資人方早就以此作為聚焦點。另一方面,楊植麟的重新創業,可能存在智慧財產權(IP)的爭議,即楊植麟有沒有可能利用迴圈智慧的技術成果,來創業月之暗面。”
“特別是第二點,在老投資人聲稱沒有獲得豁免書的背景下,都可以去爭論。只是,在誰主張誰舉證的情況,老投資人要證明此事恐怕較難。”該位法務總監進一步表示。
上述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此次的仲裁訊息只是雙方矛盾顯露浮現出的一角,“在各方利益達成一致之前,圍繞這家明星公司的爭議仍將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