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不少人都離開了金融圈。比如前段時間上有個帖子談到,某知名投行的研究部員工跳槽美團快驢商業分析。
看似平淡的訊息,卻引發了不少關注和熱議。有人提醒我,隨著金融行業高學歷人才的外溢,大廠的商分也開始經歷“學歷膨脹”,因此有人評論“大廠商分,人均清北”。
不過細究下來,二者的因果關係很難論證,沒必要強行將投行和大廠聯絡起來,且職業需求匹配疊加宏觀環境,就算大廠商分人均清北也並無不妥。但這就有更意思了,本來只是關乎個人職業選擇,卻讓一些金融人感到“心有慼慼焉”、“破防了”,甚至上升到了某些“職業鄙視鏈”式的感慨。對此我雖然不屑一顧,但還是找了幾位瞭解大廠商分的朋友,試圖解釋一下商分這個突然變成“香餑餑”的職業。
就先從網際網路大廠商分“黃埔軍校”,說起吧。美團不光是最早建立商分團隊的網際網路大廠,還走出了很多商分人才,商分團隊在集團內部的話語權也是最高的。
也就有了這種說法:國內網際網路商分團隊分為美團商分和其他。
美團商分的源頭是外賣業務。王慧文在《清華產品課》中提到,傳統線下零售公司並不建立分析團隊,而是選擇找MBB這樣的諮詢公司來解決問題。而網際網路行業迭代迅速+海量資料,導致將傳統諮詢顧問的角色設定在公司內部ROI更高。
外部顧問無法深刻理解公司經營邏輯並迅速迭代,解決方案如果不能跟上行業節奏就很容易導致公司被顛覆掉,於是美團就從MBB挖了一批人建立了最早的商業分析團隊。同樣,騰訊組建商分團隊也是騰訊總裁Martin認為,MBB沒有辦法深入到公司裡去了解業務真正做的東西,所以內部需要這樣一個類似於諮詢公司的團隊。
不過,實際操作起來,各家還是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這是因為商業分析團隊的設定更多的是公司在組織戰略上的一種選擇,而不像產品、運營、研發這些崗位一樣必備,每家公司都會根據業務發展需求來決定要不要建立商分團隊、賦予商分什麼樣的職能角色。
比如美團商分團隊會從是否立項的前瞻性預判一直跟進到業務具體的落地,帶來的效益,也就是說從業務早期到中後期全程都在參與,騰訊的商分團隊雖然也會有前瞻性的分析,資源投入的建議,但到後期的參與度就少一些,再到位元組和華為,基本上就是更偏向技術,跟業務有些距離,而阿里則是更重產品和資料。
與此同時,商業分析這個崗位與我們常見的財務、HR這種不同的是,這個崗位並沒有一個清晰而共識的定義,甚至很多公司商分職能由其他崗位承擔。
這種不同從某種程度上決定了不同大廠的商分人才模型並不相同。
曾在美團負責過商分業務的Z談到,他們主要還是從諮詢公司和業務側招人,而不是從其他友商招人,因為大家的側重點不同,有其他大廠經驗的人反而不能很快適應工作,甚至後來,他們更傾向從校招招人,這也培養起來也更加容易。
高學歷只是敲門磚
要知道,大廠商分原本入職門檻就不低於一、二級市場研究員,甚至清北牛劍也只是敲門磚。
一位在騰訊做商業分析的畢業於清華的博士S告訴我,他的學歷在團隊中確實處於平均水平,不過這也看團隊的規模,騰訊的商分團隊名額比較少,面試更是號稱大廠中最卷的,這種學歷背景也無可厚非。
另外,曾在美團商分工作的G告訴我,在美團商分成立早期,學歷背景確實都很好,很多人都是來自國內的Top2和海外名校,這主要是由於他們大多來自諮詢公司“MBB” (麥肯錫、貝恩、波士頓),而且當時的美團喜歡花高預算僱一個聰明人做幾個人的工作。
而再往下深究,這種高學歷要求跟商分團隊的工作內容有關,商業分析團隊,被看做是公司內部的智囊團,總參謀。
他們被要求在短期內迅速瞭解一個市場,一項技術,並做出預判,這還不夠,重點還是要完全get到公司最高層的意圖。所以,從源頭來講,這就是屬於聰明人才能勝任的工作,真正做到又快又好,滿足老闆的既要又要還要。
至於薪資,商分屬於“起點高天花板低”的典型職業,當然這個高低也是相對而言的,但如果單純為了賺錢而選擇商分,其實並不算明智。
金融從業者天然適配
再談回金融從業者轉戰到大廠商分部門。
G認為,商科或者財務背景的人做商分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他們瞭解資料,對業務也有著天然的敏感度,所謂的商業分析就是業務分析和財務分析,能夠透過資料把對內和對外的事情想清楚、做明白。
另外,這個崗位的工作內容跟投資也有些相似之處,在專案早期,商分團隊首先要預估整個市場規模,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存在的機會,大廠應該以怎樣的方式進入,整個投資週期又多長,總的資源投入等,最後以報告形式提交給公司領導層決策。
因此商分會有很多單獨向老闆彙報和討論的機會,離老闆近就意味著對內也有相當的話語權。
因此,商業分析團隊,總結下來就是對內有話語權,對外有成就感。
因此,商分也成為了不少創業者和富二代們的職業選擇。在G看來,商分可以完全沉浸式的跟業務管理者去做決策,在這個過程中還會跟銷售,技術,後臺,產品等各個環節的人打交道,商分能夠快速、系統地,學習到一套經過驗證的公司經營管理方法論,顯然,這不管對於創業還是繼承家業都有幫助。
當然,光鮮也有另一面,內卷,背鍋有時也免不了。朋友D告訴我,內卷主要存在於部門之間,有的公司為了跟業務更近,每個事業部都有自己的商分團隊,同時,集團又有獨立的商業分析部門,這樣一來,兩個團隊業務有重合,為了在領導面前有存在感,一般會狂刷各種報告。
此外,如果部門領導不作為,背鍋也是常有的事,由於商分團隊涉及到具體的資料,在業務後期,對於成本的控制、投入甚至到裁員數量,都是有建議權的,權利越大意味著風險越高,稍有不慎,就可能給公司帶來損失。
因此,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商分的核心技能。他們需要能夠面對複雜的商業問題,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並推動這些方案的實施。這要求商業分析師具備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專案管理能力。這樣的人才無論在什麼行業都是稀缺的,因此就如Z所說,即使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商分,但能稱之為優秀的人才供給依然很少。
本文源自投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