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告:本文內容均引用網路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請悉知。
近日發生的一件事卻讓銀行與儲戶之間的關係再度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一位女子遭遇了銀行卡限額僅 500 元的情況,當她前往銀行,希望能夠提高額度時,卻被銀行方面要求提供諸多證明材料,諸如公司名稱、打卡記錄、工作群截圖、工資來源等等,這一要求讓女子忍無可忍,最終一怒之下做出了銷卡的決定,並且分毫不讓地取走了卡里僅有的 3 分錢。
這件事乍一聽,著實讓人心裡窩火。那本就是屬於女子自己的錢,可想要正常使用卻彷彿要歷經重重磨難,過五關斬六將一般,這憑什麼?自己辛苦積攢的錢財,在使用時卻受到如此多的限制,換作任何人恐怕都難以心平氣和地接受。
訊息傳開後,網友們對此事的看法呈現出了明顯的兩派。一部分網友覺得銀行的做法實在是有些過分了,儲戶不過是想要提高一下銀行卡的額度,又不是要進行鉅額資金的轉賬操作,何必非得設定這麼繁瑣的程式?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只是希望在日常使用資金時能夠更加便利一些,如此複雜的要求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
而另一部分網友則持有不同的觀點,他們認為銀行之所以這般嚴格要求,其出發點是為了儲戶的安全著想,當下電信詐騙猖獗,銀行收緊稽核標準,也是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防範詐騙風險,保障儲戶的資金安全。可這裡面卻存在著一個很不合理的現象。那些實施電信詐騙的不法分子在轉賬時往往行動迅速,能夠輕易地將錢轉走,可到了合法合規的儲戶真正需要用錢的時候,卻被卡得死死的,這種鮮明的對比,實在是讓人感到無比的無奈和無語。
實際上這位女子的遭遇絕非個例,許多儲戶都紛紛吐槽,如今去銀行辦理業務是越來越麻煩了。且不說辦理業務常常需要排長隊,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單是準備各種資料這一項,就足以讓人頭疼不已。就連看似簡單的銷卡業務,有時候都能演變成一場 “持久戰”,要經過層層手續,反覆溝通確認。銀行這般 “步步為營” 的操作模式,給人的感覺彷彿不是在為客戶提供服務,倒像是時刻緊盯著儲戶,非得把人折騰得焦頭爛額才肯罷休似的。
這位女子她僅是為了調高銀行卡的額度,卻被要求提供這麼多證明材料。從表面上看,這些證明好像是合理合規的,是出於風險把控的需要。可仔細琢磨一下,又有多少儲戶能夠隨時隨地準備好這些東西?而且這種稽核標準真的對每一個人都一視同仁嗎?會不會存在某些人因為有著良好的人際關係或者強硬的背景,就可以輕鬆地透過稽核呢?這種不透明的規則,恰恰是最讓廣大儲戶感到心裡不舒服的地方。
有網友強調銀行這麼做是為了防詐騙,這一點確實沒錯,防範電信詐騙是當下金融領域的重要任務。可為什麼儲戶取用自己的錢會變得如此艱難,而詐騙分子卻能鑽空子輕鬆轉賬?這讓人對銀行的風控措施產生了深深的懷疑,它到底是在為誰保駕護航?雖說安全至關重要,但也不能完全忽視儲戶的使用體驗。難道安全和體驗就必須是對立的關係?難道就不能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夠保證資金的安全,又可以提升銀行的服務質量,讓儲戶滿意?
這件事其實還暴露出如今銀行和客戶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像是一場博弈了。儲戶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作為客戶,有權利享受優質便捷的服務,畢竟是把錢存放在銀行,銀行理應為自己提供便利。
而銀行卻常常站在規則制定者的角度,要求儲戶去滿足各種各樣的條件,提供五花八門的材料。表面上看是在保護客戶的資金安全,可實際上卻讓儲戶感覺自己彷彿成了 “被管控的物件”,處處受到限制,沒有應有的自主支配權。長此以往,這種對立的情緒只會不斷累積,導致客戶對銀行的信任逐漸流失,這對於銀行的長遠發展來說,可不是一個好兆頭。
平心而論,銀行收緊稽核標準的初衷確實是沒有錯的,近年來電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呈高發態勢,銀行採取相應措施來應對風險,是履行自身職責的一種體現。但問題在於,安全措施不能搞 “一刀切”,更不能打著 “過度防範” 的旗號,全然不顧客戶的實際需求,去綁架客戶的體驗。就像這位女子的案例所展示的那樣,銀行在制定規則的時候,很可能沒有充分考慮到儲戶在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和使用需求,只是一味地強調安全,卻忽視了服務的本質,最終只會讓客戶越來越失望,進而對銀行產生不滿情緒。
如果銀行能夠真正用心去服務每一位儲戶,讓大家都可以輕鬆便捷地管理自己的財產,那麼像這樣因不滿而產生的矛盾和衝突還會出現嗎?銀行一定要牢記,規則的存在是為了讓金融服務更加順暢、更加便利,而不是成為束縛儲戶的枷鎖呀。正所謂 “限制不是目的,服務才是本分”,未來銀行能否切實做到安全與體驗兼得,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宣告)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路,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絡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絡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