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政策紅利與戰略佈局:多維解析中國企業出海新路徑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在全球化與區域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中國企業的出海步伐日益加快。無論是依託香港的國際平臺優勢,還是透過併購和技術合作開拓海外市場,中國企業都在探索全新的發展路徑。
11月21日, 在中國基金報主辦的“全球視野·中國機遇 2024資本巿場香港論壇2024 ”上,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及科技可持續發展環球總裁梁瀚璟,泓德基金副總經理、研究部總監、基金經理秦毅,鴻博股份董事、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王彬彬,以及穩健醫療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陳惠選,圍繞“揚帆出海 融入全球市場”主題,分享了他們的實踐與洞見,為企業如何應對挑戰、發揮優勢、走向全球化提供了有益啟示。
本場圓桌討論由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何佳川主持。
香港優勢
主持人:在當前國際背景下,香港作為中國企業出海的重要選擇,能為境內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提供哪些優勢?香港投資推廣署是否有具體的政策來吸引境內企業到香港發展?
梁瀚璟:過去兩年,香港特區政府推出多項政策,旨在提升科技能力。這不僅需要資金支援,還需要政策背書。例如,最近計劃設立的110億港元引導基金,不僅在資金上支援企業,還能增強國際認可度。
今年5月,我帶領香港與內地組成的50人代表團赴中東訪問。儘管中東對外地企業投資存在“疲勞感”,但藉助香港作為國際總部基地,特區政府資金背書,專案的認可度顯著提高,成為香港吸引外資的關鍵優勢。
此外,我們也積極開拓東南亞市場。今年7月底至8月初,代表團訪問印尼、馬來西亞等地。這些活動經過數月籌備,從200家企業中篩選出30家潛力機構參訪。截至目前,已有7家企業成功落地合作。
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為內地企業提供了品牌升級的機會。許多企業在港設立分支機構,不僅為了銷售,還為提升國際形象。例如,深圳的WeBank(微眾銀行)在香港成立“We Technology”子公司,專注B端解決方案,並已獲得中東和東南亞訂單。香港在助力內地企業國際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主持人:香港在吸引企業落戶和支援企業發展的過程中,有哪些關鍵優勢?
梁瀚璟:在融資方面,香港銀行業在貿易融資和資本運作上具有長期優勢,匯率和貸款效率在亞洲地區競爭力最強。
在專業服務效率方面,香港的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協助企業進入資本市場或對接東南亞和中東資源,為企業提供顯著支援。
在政府配套政策上,香港除資金支援外,還提供數位港、科技園等多種資源和專項資金,吸引企業落戶。香港投資推廣署作為特區政府與全球資源的對接樞紐,為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援,幫助整合資源,實現發展目標。
尋找出海標的
主持人:請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談談中國企業出海,為投資者創造了哪些投資機遇?
秦毅:中國企業的出海投資機會,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產品出海,即最初透過勞動力紅利帶來的顯著成本優勢,成為全球低端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出口附加值較低的產品進行出海。這一模式走到現在,出海產品已經逐步升級至附加值較高的中高階產品,如光伏元件、動力電池、智慧手機、汽車、高鐵、儀器儀表、家電等。
其次有服務出海。中國網際網路企業具備全球競爭力,目前在遊戲、電商、短影片等領域已經完成了初步的出海。
最後還包括了品牌出海,即微笑曲線最右端,也是最難的。目前有一大批企業正在走出去,手機領域、家電領域、汽車領域、網際網路領域等。
主持人:出海企業的全球競爭力體現在哪些方面?
秦毅:體現在以下方面:製造業紅利,即從勞動力成本紅利,到製造業產業鏈及效率紅利;工程師紅利,每年千萬級別高校畢業生為中國提供大量具備優質素質的工程師團隊;管理紅利,即數字化、智慧化、AI化大幅提升了管理效率。
主持人:能否站在投資者的角度,談談人工智慧相關產業出海的投資機遇?
秦毅:AI相關產業出海的投資機會體現在:第一階段,包括基礎設施投資,深度參與全球通訊產業鏈;第二階段主要是智慧裝置普及,深度參與全球電子產業鏈;第三價段,AI應用爆發,帶來服務業出海機遇。
主持人:從專業投資機構的角度來看,出海企業當前的經營、估值水平如何?對其未來的投資機會怎麼看?重點關注哪些行業板塊或哪類企業?
秦毅:出海企業經營挑戰性快速增加,本土化生產的要求日益提高,出現了顯著分化。由於特朗普大選勝出,相關板塊估值水平被壓縮,其中優質企業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投資方面,也面臨更大的挑戰,尤其是如何評估面臨的各種潛在風險。
業務出海
主持人:鴻博股份與英偉達合作開展了算力租賃的新業務,請問公司如何透過境內外算力聯動,更好推動公司AI業務發展?
王彬彬:我們很早就開始探索出海業務,最初是彩票領域,為東南亞國家提供彩票軟硬體解決方案。這些市場彩票產業以公司化運營為主,我們作為供應商提供服務,為出海展業積累了寶貴經驗。
我們與英偉達的合作從2022年8月份簽署合作協議開始,並在國內發起設立了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公司全資子公司英博數科作為唯一的運營主體。公司定位於AGI全棧式生態服務商,提供高性價比的智慧算力服務、GPU雲解決方案及定製化AI解決方案等。公司目前已經為國內多家大模型公司、網際網路企業提供算力支援,此外還為國內智算中心的建設提供全產業鏈的解決方案,已有專案落地。
在中美科技競爭加劇的大背景之下,公司AI業務團隊很早便開始佈局海外市場。透過境內外聯動,穩固了公司的供應鏈,同時與國外多所高校接觸,進行產學研合作,為公司AI業務開展提供重要支撐。
因此,出海是應對當前環境的必然選擇。一方面,我們必須走國產化、自主可控的道路;另一方面,出海幫助我們學習先進技術,穩定供應鏈,並深度參與全球人工智慧浪潮。
主持人:如果鴻博股份未來計劃拓展至香港,你認為香港在人工智慧算力領域需要提供哪些具體服務和便利?
王彬彬:我想香港天然就具備一些獨特的優勢,對內地科技企業有很大的吸引力。
首先,作為大灣區的一部分,香港享有國家戰略紅利,這是國家其他地區無法相比的。同時,香港的免籤政策及與西方接軌的金融市場體系,便於國際資本流入和人才引進,這些對於企業的全球化發展都非常重要。
另一個關鍵優勢是低稅率,這對企業非常有吸引力。此外,香港在科技領域的扶持政策力度極大,尤其是針對人工智慧產業的投資補貼,優勢明顯。
我們的規劃中肯定包含涉及香港的業務發展計劃,期待未來透過與香港各行各業的深入交流,探討香港科技發展的潛力。
出海併購
主持人:穩健醫療近期完成了對美國GRI公司75%股權的跨境收購,這是許多境內企業快速實現出海的一種重要方式。此次收購背後的具體戰略考量是什麼?
陳惠選:此次收購主要基於兩點:首先,分散供應鏈。自然災害、災情等不確定因素讓我們意識到最佳化佈局的重要性。這家公司在越南、中國、美國和多明尼加四地擁有生產基地,總生產面積達8萬平方米,倉儲面積達7萬平方米,能有效緩解海外產能瓶頸和最佳化產能佈局。
其次,美國是全球醫療耗材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如果無法進入美國,我們提供全球一站式醫療耗材解決方案的戰略願景就難以實現。這家公司不僅擁有成熟的產能和配送能力,更因為醫療產品有特殊性,要進入美國銷售,產品要透過FDA產品註冊認證,這是進入美國市場的必要條件。相比自建工廠和註冊產品,此次收購大大節省了時間,大幅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最後,中美貿易環境的變化也是關鍵考慮因素。透過此次收購,我們不僅能進入美國市場,還實現了銷售、招聘、稅收的本地化,提高了美國市場接受度,同時有效規避了稅收問題。
主持人:在收購完成後,公司計劃如何有效融合被收購企業的文化與管理模式,並實現兩地團隊的有機協作?
陳惠選:整合是出海併購中最大的挑戰,也是決定專案成功的關鍵。雖然外延式併購能快速壯大企業規模,但若整合不好,長期價值將難以體現。我們在2022年收購了三家國內企業,經過這兩三年時間,已積累了整合經驗,也為這次跨境收購奠定了基礎。
從專案初期起,我們與被收購公司保持密切溝通,三年前首次接觸時便開始磨合和交流,深入探討商業合作和戰略規劃。公司董事長過去一年多次赴美,與對方管理層直接溝通。雙方團隊也進行了多輪互訪,我們也邀請他們來中國考察,雙方進行文化交流、業務交流。交割前我們已與對方達成明確的戰略方向和合作規劃,確保整合能順利延續。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