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綜合
2025年半導體資本支出同比增長率已被下調至7%,而上次更新中的預測為同比增長13%。
TechInsights釋出報告稱,半導體裝置訂單活躍度下降。儘管AI驅動的需求依然強勁,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以及非AI領域終端需求的疲軟正對半導體制造業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在生產方面,分立器件、模擬器件以及其他半導體細分市場的前景惡化,促使製造商在廣泛市場需求恢復之前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2025年半導體資本支出同比增長率已被下調至7%,而上次更新中的預測為同比增長13%。
報告提到,在本次11月更新中,2024年第三季度電子產品銷量的增長預期已被下調至僅7%,導致2024年全年同比增長率也從3%略微下調至2%。OEM的IC庫存偏離了典型的季節性規律,在第三季度並未像歷史同期那樣大幅增長。這表明OEM對當前市場環境非常謹慎,其中非AI領域如消費、汽車和工業領域的需求疲軟。
近日,半導體情報 (SC-IQ) 分析師預計,2024 年全球晶片市場年增長率將達到 19%,2025 年將增長 6%,因為該公司預計人工智慧需求也將減速,其他領域也將普遍疲軟。
該預測資料表明,該公司在短期內最為樂觀,但在 2025 年卻最為悲觀。
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 (WSTS) 的資料,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晶片市場價值 1660 億美元,較 2023 年第三季度增長 23.2%。然而,SC-IQ 計算出的 2024 年第四季度領先晶片公司的加權平均值(如有)僅為 3%,其中涉及人工智慧和資料中心應用的公司與涉及汽車和工業領域的公司之間存在很大差距。
SC-IQ 表示,Nvidia 和 AI 對市場的推動作用與工業和汽車市場的低迷以及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之間的平衡,正在抵消 AI 拉動市場的能力,該公司表示,這表明 2025 年將出現疲軟。
2025 年,伺服器、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都將有助於推動晶片銷售。但 SC-IQ 引用 IDC 的市場預測稱,前兩個類別在 2025 年的增長將遠低於 2024 年。SC-IQ 表示,受裝置內建 AI 支援的推動,個人電腦市場在 2025 年將增長 4.3%,而 2024 年的增長率為 0.3%。該公司表示,這仍然是一個相對較弱的驅動因素。
SC-IQ 對 2025 年的假設是:
人工智慧繼續增長,儘管增速放緩。人工智慧推動記憶體需求健康,但價格趨於平穩。個人電腦和智慧手機增長平平。汽車市場相對疲軟。潛在的關稅上調(尤其是在美國)將影響消費者需求。
儘管機構預測明年半導體市場需求不振,但代工龍頭臺積電並沒有放慢其擴張步伐。
據悉,2025年包含在建與新建廠案,臺積電海內外建廠總數將達10個,這不僅是該公司歷來頭一遭,更寫下全球半導體業同時推進10個廠建設的新紀錄,並推升臺積電明年資本支出恢復高年成長走勢。
資料顯示,臺積電2022年至2023年平均每年蓋5個廠;2024年預計蓋7個廠,包含三個晶圓廠、兩個封裝廠,以及海外兩個廠。2025年在建與新建廠案,海內外蓋廠總數衝10個,其中,中國臺灣在建與新建廠有7個,為最大宗,涵蓋先進製程晶圓廠與先進封裝廠。
具體來說,中國臺灣7個在建與新建廠包括新竹與高雄為2nm量產基地持續推進,兩地各有兩座,共計4個廠。先進封裝方面,包含購自群創南科廠定名為AP8的廠區、中科持續擴產CoWoS,以及嘉義先進封裝CoWoS與SoIC投資,合計3個廠。
海外方面,2025年臺積電將同步推進美、日、歐三地建廠,包含官方已預告日本熊本二廠興建工程計劃於2025年第1季開始,目標2027年量產;美國晶圓21廠第二座廠,以及德國德累斯頓特殊製程新廠持續推進建設等。
根據預計,臺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有望達到340億美元至380億美元,挑戰歷史新高。
臺積電先前在年度技術論壇上提到,海內外產能擴充等相關佈局,都是為了滿足與支援客戶所需。
由於2025年共有在建與新建10個廠同時進行,也讓臺積電2025年資本支出有望進一步增長。
*宣告:本文系原作者創作。文章內容系其個人觀點,我方轉載僅為分享與討論,不代表我方贊成或認同,如有異議,請聯絡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