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訊息稱,意法半導體宣佈將與華虹半導體合作,到2025年底在無錫生產40nm工藝節點的微控制器(MCU)。在中美貿易衝突持續加劇,一些國際企業籌謀將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大陸的背景下,意法半導體的這一舉措頗為醒目。業界對於此舉的解讀多為,意法半導體受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高速發展的吸引,希望加大本地化投入,增強對使用者的響應速度。這當然無可爭議,但是同時還應注意到,中國企業的晶片製造能力,特別是在成熟製程方面,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已經取得較大進步,並且獲得國際大廠的認可。這也是本次合作得以達成的必要因素。
意法加強中國本土供應鏈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成長,不僅在國內市場佔據顯著份額,還在國際舞臺上展現強勁競爭力。這一蓬勃發展的態勢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晶片大廠的注意,並且積極尋求合作。意法半導體在電動汽車的碳化矽與微控制器領域都是國際領先的供應商,使用者包括和吉利等,近年來也在不斷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
意法半導體執行長Jean-Marc Chery日前就表示,中國市場本身是不可或缺的,因為中國市場是電動汽車規模最大、最具創新性的市場,不可能從外部進行充分競爭。“他們發展得更快,”他說,“如果你不在那裡,你就無法及時作出反應。”
受到工業和汽車領域營收下滑等因素的影響,意法半導體第三季度營收同比下降27%至32.5億美元,淨利潤同比下降67.8%至3.51億美元。在此情況下,意法半導體更加希望能夠透過擴充套件12英寸矽晶圓和8英寸碳化矽工藝的產能,以對沖相關的市場風險。而中國既是最主要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在晶片成熟製程方面又取得顯著進展。這或許正是意法半導體與華虹半導體達成合作的主要原因。
華虹成熟製程受青睞
華虹半導體是國內第二大晶圓代工廠,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成熟特色工藝的開發。據報道,華虹半導體可以提供包括嵌入式/獨立式非易失性儲存器、功率器件、模擬與電源管理、邏輯與射頻等多元化特色工藝平臺的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同時,華虹半導體還積極拓展智慧財產權(IP)設計、測試等配套服務,進一步豐富產品線,提升綜合競爭力。
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面向成熟製程的12英寸晶圓生產線建設成為大趨勢。華虹半導體在不斷提升技術實力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充12英寸產能,力爭在12英寸成熟特色工藝領域保持領先地位。資料顯示,華虹半導體除在上海金橋和張江建有三座月產能約18萬片的8英寸晶圓廠之外,在無錫還建有一座月產能9.45萬片的12英寸晶圓廠。這不僅是全球領先的12英寸的積體電路特色工藝生產線,也是全球第一條12英寸功率器件代工生產線。目前,華虹半導體正在推進華虹無錫二期12英寸生產線的建設,預計明年第一季度到上半年,新產線將開始貢獻銷售收入。
成熟製程產能佔比將達39%
華虹半導體在成熟製程方面的快速發展只是近年來國產晶片製造領域的一個縮影。由於受到美國政府對華晶片產業的無故打壓,先進製程技術和裝置進口受到管制,國內企業轉而擴大投入成熟製程的開發。長期以來,中國一向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面臨本土產能嚴重不足的境況。在先進製程發展受限之下,只能從成熟製程進行積累,再慢慢向先進製程演進,這為中國成熟製程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
根據集微諮詢的統計,目前中國大陸已有47座晶圓廠,其中,12英寸晶圓廠22座,8英寸廠25座。此外,還有正在建設的晶圓廠25座。無論已建還是在建,大多均鎖定成熟製程。研究機構TrendForce也預計,到2027年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產能的全球佔比將達到39%。
值得注意的是,成熟製程的發展還帶動了國內半導體裝備材料等上游產業鏈的成長。目前中國已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裝置需求市場之一,隨著晶圓產能的持續擴張,對國產半導體裝置的採購也將進一步增長。研究機構TechInsights預測,到2029年中國大陸半導體產能將增長40%,達到875msi(百萬平方英寸)。而中國大陸的晶圓製造裝置支出從2018年的110億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近300億美元。裝置採購的增長成為裝置製造行業發展的驅動力。
產能利用率不足挑戰值得關注
不過中國在擴大晶片成熟製程產能的同時,也需持續關注市場動向並及時作出調整。受新增產能開出與下游需求復甦不足雙重因素影響,業界已有聲音,擔心2025年成熟製程將出現產能利用率不足的問題。
TrendForce指出,先進工藝和成熟工藝的需求出現了明顯的分化。由AI伺服器、個人電腦/膝上型電腦高效能計算晶片和新型智慧手機SoC驅動的5/4奈米和3奈米節點,將看到產能利用率在2024年底前保持滿負荷。相比之下,28奈米及以上的成熟節點僅經歷了適度的復甦,與上半年相比,今年下半年的平均產能利用率僅增長了5%到10%。
至於明年市場,由於全球經濟前景仍然不明,終端品牌下單時仍然謹慎,導致成熟製程訂單的短期可見性僅為一個季度。TrendForce預測,明年全球前10大代工廠成熟製程的產能利用率保持在80%以下,且新產能仍需訂單填補,成熟工藝定價預計將保持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