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Pro
最近出了個大事,主要是針對晶片的。
美國給咱們的半導體使絆子,136家公司上了實體名單,感覺美國商務部也是個草臺班子,這裡面兩家公司都登出了,哪怕用個天眼查、企查查啥的搜一下也不可能出這錯誤,可能要換老闆了,幹活也不上心了。
我們肯定得還手啊,於是禁止出口鎵鍺銻這些小金屬,對石墨、超硬材料也做出了同樣限制,這裡有兩個顯著變化,一年前叫出口管制,還能買到,現在是禁止出口,而且實行了長臂管轄,二道販子想從中國買、再賣給美國也是不行的。
這個措施非常強硬,很多人都沒看明白,咱們今天就講一講厲害在哪兒?
咱們先說說,過去一年的管制有沒有用呢?
美國的智庫做了研究,影響非常大。
鎵鍺銻,這都是半導體和軍工的必需品,因為缺少這些材料,很多半導體企業的產能下降了20-30%,一些高階晶片的研發進度滯後了半年,在一些軍工企業裡,某些導彈和艦艇製造的進度慢了4-6個月。
最慘的是一些科研機構,像量子計算、通訊行業的一些實驗基本停了。
這個情況是美國沒有預料到的,所以下半年開始,他們在幹嗎呢?
主要是囤貨,瘋狂買入。
所以這些小金屬,少的漲價50%,多的價格已經翻倍了,根本不愁賣,連帶著咱們生產這些金屬的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像雲南鍺業,年初股價最低時7.5元,上個月最高漲到29.6元
那現在美國儲備了多少呢?
比如鍺,他們現在有6.8萬個鍺晶片,14047多公斤純鍺金屬和6905公斤鍺廢料,按美國的使用量,這個儲備能用差不多兩年,美國也很擔心這個事,國防部已經從廢棄的夜視鏡頭和布拉德利戰車炮塔窗戶中回收鍺料。
更慘的是鎵,美國國防部說了,沒有儲備。
那用完了咋辦呢?總得找個辦法吧。
從中國買不到,那就只能從別的國家買,有哪些國家能夠替代中國呢?這事捋一捋就很清楚了,關鍵看三個點:儲量,技術和成本。
咱們先說鎵,中國產能佔了68%,這玩意是生產鋁的副產品,可全世界生產鋁的國家並不多,因為費電還不環保。
要說儲量多,就幾個國家,比如幾內亞、印尼、越南和和澳大利亞。
但這裡面,幾內亞基本就是上游提供鋁土,自己沒加工技術,而且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絕大部分鋁土都賣給了中國,美國是很難插手的。
印尼、越南有礦,但技術上也就剛剛起步,遠遠達不到美國的要求。
澳大利亞自己有礦,而且技術也不錯,缺點是成本高,所以理論上,如果澳大利亞擴大產能,可能是美國的一個解決方案。
咱們再說說鍺,論儲量,美國第一,中國第二,但中國的產量佔了70%,以前美國也有生產鍺的工廠,在猶他州的Apex礦,但是多年前就關閉了,因為成本比中國高,根本賣不出去。
有人說了,美國鍺儲量最大,直接設立工廠加工不就完了嗎?
這事沒那麼簡單,生產鍺,你得有另一個金屬——鋅的全產業鏈,在金屬鋅的產業鏈上再做鍺的提純。
而鋅產業鏈對美國來說有兩大痛點:
1、95%的專利是中國的,繞不開;
2、就算是在咱們這兒,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投資週期也長達十年,需要有電力、環保和運輸的高度支援,所以在美國,十年根本搞不定這事。
那從其他國家進口呢?
鍺儲量大的還有俄羅斯和澳大利亞,你看,又有澳大利亞。
咱們再說說這個銻,論儲量,中國第一,俄羅斯第二,還有就是吉爾吉斯斯坦、玻利維亞和澳大利亞。
這裡面呢,吉爾吉斯斯坦和玻利維亞提純的技術距離美國的需求差的很遠。
所以你看著三種金屬,俄羅斯都有但不可能賣美國,其他國家能提供一點產量,但基對美國來說就是九牛一毛,不頂用。
那最關鍵的國家是誰呢?
大家都看出來了,是澳大利亞。
按照你的刻板印象,是不是澳大利亞就會無腦支援美國,來跟中國打這場晶片戰呢?
還真不一定。這事高就高在這裡。
2020年到2022年,中澳關係到了冰點,主要是澳大利亞甘做美國小弟,各種事情上不斷挑釁中國。
當然我們也沒慣著他,
從紅酒、龍蝦、牛肉到大麥、木材,澳大利亞的農副產品通通被限制進口了,像澳大利亞的紅酒,好了好多年,投入無數,好不容易在中國做到了百億規模,這一限制,銷量就崩了。
所以澳大利亞的農民、企業能滿意嗎?這就決定了選票啊。
但是啊,神奇的是,從2023年開始,我們逐步開始取消針對澳大利亞這些產品的限制了,去年澳大利亞對中國出口達到了一萬億,歷史新高。
前兩天,我們對澳大利亞的牛肉進口限制也取消了,這意味著,基本上就沒啥限制了。
這背後就是兩國關係的重大變化,兩年前澳大利亞對美國肯定是有求必應,但現在,他是不是得掂量掂量了,當利益足夠大的時候,意識也會產生分裂,政客可能還是親美,但為了選票,他就不可能做得太出格。
所以當美國這些儲備用完了之後,他是很難從現有體系裡找到合格替代者的,那到時候怎麼辦呢?是不是還得找中國談一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