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211221953040
DeepSeek在全球市場掀起驚濤駭浪,讓不少投資者對AI基礎設施投資和科技巨頭們的資本支出和回報產生擔憂。
近期,美股“科技七巨頭”(Alphabet、、蘋果、Meta平臺、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中有六家已經相繼釋出2024年第四季度的財報,英偉達財報計劃於美東時間2月26日公佈。
從最新公佈的業績來看,Alphabet、亞馬遜和的雲業務增速均出現放緩。儘管AI投資回報前景不明,加之DeepSeek的成功讓市場開始質疑鉅額支出的合理性,但科技巨頭對AI的投資沒有任何降溫跡象,並放出一個明確的資訊:我們才剛剛開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Alphabet、Meta、微軟、和亞馬遜2025年的合計資本支出預計將高達3310億美元。
另一方面,根據媒體編制的資料,預計“科技七巨頭”今年的總盈利增幅僅為18%,遠低於2024年預計的34%。作為美股核心推動力量,科技股接下來能否繼續領跑?
最早將這七家科技公司命名為“科技七巨頭”的美國銀行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警告稱,今年這些股票恐淪落為表現落後的七家公司(Lagnificent 7)。
此外,像DeepSeek這類突發事件,以及美國掀起的貿易戰等,都將是美股今年面臨的巨大不確定性。
科技巨頭雲業務放緩,特斯拉淨利潤同比下滑71%
1月底以來,美股“科技七巨頭”中已有六家先後釋出2024年第四季度財報。其中,和特斯拉增長乏力。與之對比,Alphabet、Meta、亞馬遜和微軟的營收和淨利潤增長可觀。但Alphabet、亞馬遜和微軟的雲業務均不及預期,三家公司都認為,拖累雲業務增長的一大因素是產能。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 谷歌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去年第四季度雲業務營收同比增長30%至119.5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22億美元,且增速放緩(上一季度同比增幅超34%),市場份額仍低於競爭對手微軟和亞馬遜。
◆ 亞馬遜
亞馬遜最受市場關注的AWS雲業務當季營收為287.86億美元,接近於市場預期的288億美元,同比增長19%,增幅與上一季度持平。CEO賈西在電話會上表示,產能拖累了雲業務的增長:“如果不是產能方面受到了一些限制,我們確實可以實現更快的增長。”
亞馬遜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淨銷售額將在1510億美元~1555億美元之間,同比增長5%~7%,而分析師平均預期為1585億美元。如果按最低增幅計算,這將是公司有記錄以來最慢的增長速度。不及預期的指引讓該公司股價2月7日大跌超7%。
◆ 微軟
微軟2024年第四季度業績超出預期,但一直被寄予厚望的Azure雲業務增速下降。當季Azure及其他雲服務的收入僅增長31%,不僅低於上一季度的33%,也未達到市場預期。微軟CEO納德拉介紹稱,目前公司的人工智慧業務“年化收入”已突破130億美元,同比增長175%。
業績指引方面,微軟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將在681億~691億美元之間,中位數為686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698.3億美元。同時,微軟預測Azure雲業務本季的營收增幅將在31%~32%。
◆ Meta
Meta在去年第四季度的銷售和利潤齊創歷史新高。不過,Meta預計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為395億美元~418億美元,中值為406.5億美元,收入指引略低於市場預期。
◆ 蘋果
去年第四季度,蘋果錄得“歷史最好”的季度業績,但大中華區成其唯一收入下滑市場。蘋果當季在大中華區的業務收入同比下滑11%至185.13億美元。iPhone當季的全球營收同比微降0.9%至691.38億美元,略低於市場預期的710.3億美元。
◆ 特斯拉
特斯拉是這六大巨頭中業績最差的,去年第四季度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超過70%,且營收、盈利、每股收益、毛利率和核心汽車業務收入等各項指標上均不及預期。報告期內,特斯拉核心汽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8%至198億美元,其中6.92億美元來自監管信貸積分的出售。此外,2025年1月,特斯拉在包括英國、法國等歐洲多個主要市場的銷量出現大幅下滑。
無懼DeepSeek衝擊!科技巨頭繼續“燒錢”:2025資本支出預計高達3310億美元
1月底DeepSeek的橫空出世引發歐美股市劇烈動盪,一天內市值直接縮水近6000億美元。 摩根士丹利全球定量研究主管Vishwanath Tirupattur認為,DeepSeek的突破雖然意義重大,但不會導致AI相關資本支出的崩潰。
事實也似乎正如Tirupattur所言——科技巨頭2025年的資本支出沒有絲毫減弱的跡象。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谷歌、Meta、亞馬遜、微軟和特斯拉2025年的累計資本支出預計將高達3310億美元。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Futurum Group分析師丹尼爾·紐曼表示:“考慮到這些鉅額開支,他們(美股科技巨頭們)急需提高AI的收入回報,但目前發生的事情(DeepSeek)對美國來說是一個警鐘……就目前而言,AI的資本支出實在太多,但消費卻不足。”
Direxion資本市場主管Jake Behan表示:“資本支出開始讓人感覺像是房間裡的一隻800磅重的大猩猩。現在的問題幾乎不在於AI支出何時能夠盈利,而在於它是否能夠合理化。”
面對質疑之聲,科技巨頭的高管們仍普遍認為,繼續大規模投入對於滿足日益增長的AI需求是必要的。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他仍然相信大力投資公司的AI基礎設施會成為戰略優勢。微軟CEO納德拉則認為,增加AI支出將有助於緩解限制公司充分利用AI能力的產能問題。
巨頭們繼續加大支出,對英偉達等算力公司提供了有力支撐。本週,英偉達股價反彈8.14%。
對於英偉達的前景,摩根士丹利內部分析師似乎發生了分歧:大中華區的分析師下調了今年GB200晶片的出貨預期、最差情況下低於2萬塊,並預計雲端計算市場的增長週期可能今年見頂,2024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降至個位數,而北美區的分析師卻重申,英偉達仍是他們的首選,高呼DeepSeek引發的拋售是抄底的機會,在2月6日釋出的報告中給予英偉達152美元的目標價,意味著較週五的收盤價還有17%的上漲空間。
特斯拉市值一週蒸發超1萬億元!美股科技股四大風險:AI泡沫、貿易戰、業績失速和DeepSeek
財報公佈後,這六家科技巨頭的股價表現不一,有漲有跌。總體來看,本週僅Meta股價保持上漲。特斯拉“失血”最多,股價周跌10.62%,創去年10月以來最大跌幅,市值一週蒸發138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73億元)。谷歌次之,累跌9.16%。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自2023年以來,“科技七巨頭”一直是領漲整個美股的最核心力量,接下來是否能繼續領跑呢?美股又是否能延續強勁走勢呢?
一些業內人士警告,不要期望美股在2023年和2024年的迅猛漲勢能在2025年重演,2025年可能會經歷一段坎坷的走勢。
Roundhill Investment執行長Dave Mazza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近期的科技股回撥,讓一些投資者對其未來走勢及對市場的影響感到擔憂。他認為,當前(科技巨頭們)的估值可能較高,但並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它們的長期增長潛力受到削弱。但他同時對記者強調,這次市場調整清楚地表明,2025年的(科技股)投資環境將比過去幾年更加充滿挑戰。
Roundhill旗下追蹤美股七巨頭的Magnificent Seven ETF在2024年內上漲了71%,但近一個月,該ETF下跌了0.22%。
◆達利歐:投資者對AI的狂熱助長了美股 “泡沫”
高盛、花旗等華爾街大行都在敦促客戶在科技巨頭之外進行多元化投資。
橋水基金創始人達利歐日前表示,投資者對AI的狂熱助長了美股的“泡沫”,其程度類似於千禧年網際網路泡沫破滅前的情形。“定價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平,同時還存在利率風險,這種組合可能會刺破泡沫。”
◆ “貿易戰”或燒向矽谷
外媒2月5日報道稱,如果特朗普兌現其對歐盟加徵關稅的承諾,歐盟計劃對美國矽谷採取報復性措施。
報道援引兩名瞭解相關計劃的官員的話稱,歐盟委員會正尋求在與美國政府的潛在貿易爭端中動用歐盟《反脅迫工具法案》(ACI)。報道評論稱,這可能是歐盟首次透過動用ACI進行應對。該法案將使歐盟能夠對包括大型科技公司在內的美國服務業採取行動。
◆ 大摩:“科技七巨頭”今年盈利增幅預計將接近“腰斬”
摩根士丹利今年年初警告稱,隨著盈利增長放緩,美股科技巨頭可能難以在2025年主導市場。該機構財富管理部門首席投資官Lisa Shalett表示,利潤放緩“可能會讓一些押注於兩位數高回報的頑固分子感到驚訝”。
根據媒體編制的資料,預計“科技七巨頭”今年的總盈利增幅僅為18%,遠低於2024年預計的34%。
Shalett並不是唯一一個認為“科技七巨頭”霸屏時代即將結束的人。美銀分析師Savita Subramanian也稱,“科技七巨頭”的增長預期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盈利預計將放緩。
◆ 末日博士:最大風險是DeepSeek這類“黑天鵝”事件
近日,知名大空頭、“末日博士”Jim Chanos在接受外媒採訪時表示,未來6至12個月內,美國市場面臨的最大風險將來自難以預測的事件,類似上個月DeepSeek導致美股市值蒸發約1萬億美元的情況。
Chanos認為,目前美股市場確實存在投機泡沫跡象,但尚未達到2021年標普500指數飆升27%時的水平。Chanos強調,投資者需要區分那些估值高昂但實至名歸的公司,以及那些不值得高估值的公司。
免責宣告:本文內容與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