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終於擺脫虧損的局面,迎來了盈利,2024年淨利潤接近60億,預計在55億到60億,這個華麗的轉身,更證明了賽力斯是現實版的“醜小鴨變白天鵝”,在和合作之前,不僅消費者不知道其品牌,在行業內完全沒有名頭,業內人都沒有聽說過,行業的盛會也從來不會邀請張興海參加。
即便是和華為合作之初,雖有了一點名氣,但是公司卻面臨巨大的虧損,在2023年底2024年初的一段時間,網路上到處都是諷刺他和華為合作三年虧損百億的文章,暗諷和華為的合作拖累了,讓公司陷入鉅虧的泥潭。
當很多人只看到虧損數字的時候,卻忽略了大勢,忽略了華為的技術力量,彼時的華為正遭受美國的嚴厲制裁,進軍汽車產業後也只想做另一個博世,但是卻沒有車企願意與之合作,哪怕是領頭的國企大哥,也嚴詞拒絕,聲稱不能將靈魂交給華為,即便他們在燃油車時代從未有過自己的靈魂。
一個是落難的昔日科技鉅子,一個是汽車產業的無名小卒,雙方就走到了一起,彼此成為對方的希望,這次合作決定了華為在汽車智慧駕駛領域能否走向成功,對賽力斯來說更是一次豪賭,失敗了的話,公司也將萬劫不復,被鉅額的投入和虧損拖垮,將從“無名”變“除名”。
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既是雙方不得已的選擇,同時也是對對方充分的認可和對未來極高目標的認定,這是缺一不可的,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次“豪賭”,正是因為如此,賽力斯和華為的合作才會爆發出如此驚人的力量,這也解釋了為何華為之後的合作卻難有賽力斯這般成功。
按理來說,後面的華為技術更加成熟,品牌號召力更強,此時和華為合作應該獲得消費者更好的認可才對,其實不然,這是因為忽略了賽力斯本身的力量,只是單單強調了華為的力量,如果任何一家車企和華為合作都能獲得巨大的成功,那麼賽力斯的存在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現在來看,兩家企業的的合作,當時並非是“抱團取暖”,而是“強強聯合”,2024年賽力斯汽車銷售量為38.9萬輛,成為繼理想之後,第二家年銷量超過30萬的造車新勢力,在造車方面,30萬輛是一個盈虧平衡的銷量,邊際成本會大幅下降,理想是超過這個銷量後實現盈利的,賽力斯也是如此,38.9萬輛的銷量給了賽力斯盈利的基石。
2024年賽力斯的營收在1442億到1467億,我們取箇中間數1454億,淨利潤55億到60億,取中間數57.5億,2023年是虧損24.5億,從季度來看,2024年四季度盈利17億,低於三季度的24億,這大概也是因為四季度的銷售有所回落導致的。
賽力斯打了一個翻身仗,營收快追上同城的長安汽車,市值更是接近長安汽車的兩倍,即便如此,賽力斯的地位也不能說就穩固了,新能源汽車市場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現在遠遠沒有到版圖固定的時候,比亞迪獨成一極,無人能望其項背,2024年銷量超過400萬輛,在新勢力中理想穩紮穩打,也突破了50萬輛,成為獨一檔存在。
而零跑最近一年發展很快,2024年將近30萬輛,12月份的銷量更是超過4萬輛,今年也有望摸一摸50萬的銷售規模,雷軍也給小米汽車定下了2025年30萬輛交付目標,小鵬也在奮起直追,2024年銷量超過19萬輛,其中12月份銷量達到3.67萬輛,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19%,2025年的目標可能也是30萬輛以上。
所以,賽力斯當前面臨的壓力也是不小的,不可大意,去年四季度銷售明顯是有放緩的跡象的,12月份的銷量已經跌到3萬輛的水平線了,在6月份的時候,銷量可是超過4.1萬輛的,銷量環比下滑,這對賽力斯來說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