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價波動過程中,上漲肯定不會總是單邊上漲,同樣下跌也不會一直單邊下跌,肯定是下跌中伴隨著上漲,上漲中伴隨著下跌。
而就是在出現這種走勢的過程中,如果看不好,或者說看不太明白就儘量不要動,沒有進場的就更不能進場,要去找自己能看的懂的,把握大的去做,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這個險惡的市場中多賺少虧。
而在這種上漲下跌互相摻雜的走勢中,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走勢是可以輕鬆區分出來的,而且一旦區分出來之後,機會還是比較明顯的。
首先就是很多個股在某一個位置反覆震盪之後,直接跌破破位,那麼這個震盪的位置放的量越大,震盪的時間越長,就說明這個位置拋壓越大,而拋壓越大,後期越是很難突破,那麼當股價反彈上漲到這種位置下沿附近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規避風險,而不是盲目進去,這個話題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反覆講過,有些陽線是一定不能去追,就包括雖然收出來大陽線,但是沒有突破。
不過這種位置肯定不會是不可逾越的,只是一般來說只要跌破輕易很難直接再次突破上來,而一旦突破上來,那麼這種位置就是一個極強的支撐,這就是支撐壓力的轉換,壓力越大一旦突破,支撐是越強,而支撐越強,一旦踩漏,那麼後期反彈回來壓力越大。
還有一點就是很多朋友做這種走勢依然很容易失敗的一個原因,就是不看大趨勢,如果在明顯的大趨勢是下跌趨勢,那麼也會有這種情況發生。
跌破之後再次突破回來,結果就是沒震盪幾天,再次破位下跌,而且一旦再次破位下跌還很容易出現快速下跌的走勢出現。
如果大趨勢是明顯的上漲趨勢,最差也是橫盤震盪趨勢,然後出現這種把放量橫盤震盪的位置跌破之後,再次突破回來,但是由於上面是橫盤震盪並且是放量的,那麼一般再次突破回來之後,只要是不是漲停板的姿勢上漲回來的,那麼多數情況下都會收出來上影線。
而就是這種上影線,就是一個比較明確的是機會還是風險的判斷標準的K線 了,什麼意思呢?因為上面是放量震盪的,所以突破回來之後,只要不是漲停,那麼基本上都會有上影線,而上影線的長短,以及放的量的大小就是我們觀察的一個視窗。
上影線越長,量越大,後面就應該是收出回撥的陰線走勢,而就是應該回撥一旦沒有回撥,那麼基本上就是證明這種突破回來的走勢,是真正的突破了,後期繼續上漲的機率是比較高的,而如果是放量上影線都沒有下跌,那麼後面就很容易走出來放量大陽線的走勢,以上都是本人的一點點淺薄的看法,僅供參考。